為確保春耕農資安全,今年年初以來,吉林市工商系統全方位開展“紅盾護農·農資打假百日行動”,傾力構筑六張農資消費安全網,為農民春耕保駕護航。截至3月30日,工商系統檢查農資經營戶3262戶次,取締無證無照和超范圍經營47戶,組織抽查檢測化肥670批次,立案查處涉嫌農資違法行為64件。
構筑宣傳網,增強農民維權意識和能力
2月初以來,工商系統通過四個途徑,開展以“消費維權為百姓,紅盾護農保春耕”為主題的普及農資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積極構筑農民群眾抵御假冒偽劣農資和依法維權屏障。一是11個基層工商局組織執法人員深入大綏河、樺皮廠等56個鄉鎮人員密集的農村大集,設立農資打假展板和咨詢服務臺;二是開展執法人員走進電視臺、電臺直播間,為農民答疑解惑,并在報紙上搞專題報道;三是利用紅盾網站、12315微信、微博,解讀紅盾護農行動系列措施、剖析坑農害農典型實例和發布警示提示宣傳;四是組織全市涉農136個12315維權聯絡站、141個消費者投訴站工作人員,深入565個重點村屯,采取召開“紅盾打假維權現場咨詢會”方式宣傳。通過四個途徑集中宣傳,以坑農害農案例明法析理,使農民群眾較好地掌握了選購農資正規渠道、優劣農資識別、維權投訴舉報的方法路徑。集中宣傳活動中,工商系統共發放農資宣傳資料64881份,受理農民群眾咨詢2078人次;在媒體刊(播)專題報道、訪談67次(篇);發布《網絡購買農資商品7注意》《農資消費陷阱知多少》等農資安全消費警示、提示75條次。
構建嚴管網,規范農資經營行為
專項行動中,工商系統以肥料、種子、農藥、農膜、農機具等重點品種,以農村市場、農資集散地、倉儲集中地等重點場所,大力整頓規范經營行為。一是嚴把準入關。開展對農資經營主體資格清查,對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不規范連鎖和加盟經營、代理銷售和掛靠經營以及不具備相應資格的農資經營戶予以查處和取締,確保經營主體資格合法有效;二是嚴查經營者落實農資商品經營索證索票、進銷貨臺賬法定的自律責任和義務行為,確保農資商品源頭可溯、去向可查、問題可控、責任可追;三是嚴厲查處網店、實體店銷售假冒偽劣農資商品、虛假違法廣告、虛假宣傳、“傍名牌”、不正當競爭及不按規定建立臺賬等違法行為,同時強化案件查辦督辦。集中力量查處和曝光一批違法典型案件,震懾不法分子,特別是對有明確線索、對農業生產危害面積大、造成減產甚至絕收、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案要案,實行市局掛牌督辦。截至目前,工商系統檢查農資經營戶3262戶次、農村大集276個次,取締無證無照和超范圍經營47戶;查處12戶經營者不按規定索證索票、建立進銷貨臺賬違法行為;立案查處64家經營者涉嫌虛假宣傳、虛假表示、肥料標識不符合國家強制標準等違法行為。
構建抽檢網,加強農資商品質量監管
專項行動中,把農資質量抽檢作為重要監管手段,確立了農民投訴舉報、媒體曝光、往年抽檢不合格的農資商品和未建臺賬、不配合檢查的經營者經銷的農資商品實行“五個必檢”目標,科學合理制定化肥等重要農資商品的抽檢計劃,擴大抽檢范圍和數量。為做好農民集中采購高峰期前的監管工作,防止不合格化肥流入市場,保證農民購肥前查清化肥質量的底數,從3月1日起,工商系統在經營單位陸續購進化肥的同時,放棄雙休日,加緊抽樣檢測化肥質量。截至3月31日,工商系統共抽取557家經營者經銷的復合肥、摻混肥、緩釋肥樣品670個批次,累計投入檢測費40.5萬元。目前,化肥樣品已送到質量檢測機構檢驗。
構建信用網,形成懲戒違法經營高壓態勢
專項行動中,以商事制度改革“寬進嚴管”為契機,采取有效措施褒揚誠信、懲戒失信,強化信用約束,優化誠實信用農資經營環境。一是實行農資經營信用分類監管。建立和完善信用評價機制、標準和評分權重,依據對農資經營日常監管、專項整治、跟蹤檢查(回查)、投訴舉報、抽樣檢驗、立案查處、獎勵榮譽等信息,評定A(誠信優良)B(符合誠信基本標準)C(不符合誠信基本標準)三個級別。按照信用等級實施日常監管和監督抽檢,對守信者開辟“綠色通道”;對有不良信用記錄的,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增加監督抽驗頻次。二是強化農資經營各類信用信息的歸集、錄入和公示,對查處的農資違法案件,一律通過媒體曝光,以及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進行公示,并將信息通報相關部門,共同實施嚴格監管和聯合懲戒,實現農資違法經營“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三是大力推行以“一本通”即《農資商品進貨臺賬》、“一票通”即《農資商品銷售信用憑證(臺賬)》為核心的守法誠信經營自律機制,并與經營者簽訂《農資商品銷售質量責任狀》,引導農資經營者誠信自律經營。截至目前,該局投入5.5萬元,為全市2299戶農資經營者免費發放“一本通”監管臺賬3000本、“一票通”農資銷售臺賬9000本。四是積極推進“誠信經營農資示范店”、涉農“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創建活動,帶動農資經營者誠信自律經營。截至目前,工商系統已指導培樹103家“誠信經營農資示范店”,指導培育涉農“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國家級1家、省級20家、市級52家。
構筑協作網,打出合力監管“組合拳”
為發揮農資各行業主管部門職能優勢,避免部門間管轄權限形成的監管空白地帶,工商系統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了由工商、農業等部門協同聯席會議機制,營造了農資市場監管協同共治新格局。截至目前,工商系統各級局會同農業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25次,共檢查農資經營戶678家,先后對74戶農資經營戶因種子、農藥、化肥經營不符合規定行為予以規范,當場下達責令限期改正通知書。此外,2月份工商系統聯合農業、質監等部門專業人員,組織全市2148戶農資經營者,圍繞種子、化肥、農藥、農膜、農用具守法誠信及落實“一票通”、“一本通”自律制度進行培訓。
構筑舉報網,暢通農民維權渠道
專項行動期間,工商系統完善機制、整合資源、依托多層平臺,形成農資消費維權全天候、立體化、全覆蓋。一是實行市、縣(區)12315投訴舉報平臺24小時值班值守,充分發揮12315舉報線索分轉功能,確保接到舉報“快速受理、快速處理、快速反饋”,切實保障農民合法權益。二是在農資經營場所設立維權警示牌和公布舉報投訴電話等方式,以及通過紅盾網站、當地政府網站發布提示,提醒廣大農民當權益受到損害時撥打12315維護權益,暢通農民消費者的投訴舉報渠道。三是發揮全市涉農136個12315維權聯絡站、141個消費者投訴站“一會兩站”密切聯系農民群眾橋梁紐帶作用,低維權成本,就近就便受理農資消費咨詢、投訴、舉報,及時解決農資消費糾紛;提高農民消費維權滿意度,切實維護農民消費者權益。四是開展12315進市場、進村鎮、進商家活動,形成糾紛調解、投訴受理、跟蹤督辦和案件查處相結合的行政執法保護農民利益維權網絡。截至目前,工商系統受理咨詢、投訴475人次,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190.5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