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0戶42021名貧困人口越過貧困線,65個貧困村全面解決“八難”,實現“八有”覆蓋率100%,貧困發生率降至1.1%,如期攻下了“戶脫貧、村銷號、區摘帽”的貧困堡壘。日前,重慶市黔江區農委主任楊澤遷談到產業扶貧時說,今年要進一步抓好農業產業,切實發揮農業產業在脫貧成果鞏固中的支撐作用。
自2015年啟動脫貧攻堅以來,黔江區大力發展山地生態特色效益農業,全力實施增收產業覆蓋貧困村、農業設施走進貧困村、農業項目投放貧困村、技術指導服務貧困戶、聯系幫扶結對貧困戶、利益機制聯結貧困戶“三進村、三到戶”產業扶貧模式,積極引導項目、資金、政策、技術、人才等資源向貧困村、貧困戶集聚。
產業扶貧是幫助貧困戶“造血”的最好路子。該區將增收產業覆蓋貧困村抓在手上,投入資金8950萬元扶持發展致富產業,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目前,12個貧困村常年種植烤煙5700畝;32個貧困村種植蠶桑15700畝;15個貧困村常年種植蔬菜4500畝、栽植特色經果林2.2萬畝;貧困村年出欄生豬168345頭、出欄肉牛15000頭、出欄山羊12000只、出欄家禽278000羽。
農業基礎設施是產業增收的保障。該區推進設施建設走進貧困村,先后完成村道硬化435公里、新建村道428公里、改擴建產業路941公里、硬化村社人行便道508公里,貧困村通暢率達到100%;建成高山生態扶貧搬遷安置點13個、戶用沼氣1103口、農村文化室100個,解決3.2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完成生態綜合治理土地2萬畝,新啟動實施農綜項目1.48萬畝。
“我們還積極將農業項目投放進貧困村,幫助貧困戶拓寬更多的增收渠道。”楊澤遷說,“兩年來爭取到中央、市級專項資金2.61億元,本級資金2648萬元。”目前,該區貧困村新增獼猴桃基地6000畝、蔬菜基地2500畝、雜糧基地2000畝。
該區大力推行“經營主體+基地+貧困戶”模式,建立入股分紅、代種代養、訂單生產等合作機制,引導經營主體與貧困戶深度合作、抱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