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農只管種、不愁銷,在生產過程中,農技部門給予全程指導,稻谷成熟后,稻米加工企業照單全部收購。在打造農業產業化中,曾經被認為最完美的構想如今隨著“一紙訂單”變成了讓三方受益的現實。近日,由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牽頭,組織縣內水稻種植戶與萬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合作。企業下訂單,“定金+保底”讓農民種植零風險。在合同中,企業和種植戶約定,萬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與蘿北縣水稻種植戶簽訂1000公頃水稻種植銷售合同,企業先行預付每公頃2000元,由農戶種植企業指定的水稻特優品種;在水稻生產過程中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全程技術指導;水稻成熟后,企業的收購價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5元,讓農民的利益有保證。
蘿北縣地處于三江平原和小興安嶺交匯處,肥沃的土壤加之優良的品種和成熟的種植技術讓“蘿北大米”米質顆粒飽滿,整齊均勻,色澤清白透明,蒸煮米飯松軟可口,飯香濃郁。經過申報,“蘿北大米”于2015年通過了農業部專家的審查和評審,成為鶴崗市首個通過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評審的農產品,填補了該市沒有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空白。
近兩年來,蘿北縣通過參展會、建網站、尋合作等各種方式不斷加大推介“蘿北大米”的力度,取得了一定實效。這次組織縣內水稻種植戶與萬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簽成的這份訂單,就是該縣打造“蘿北大米”品牌、優化農產品質量和品種結構的一次成功合作。
以縣農技部門牽線形成的“服務+保障”模式成為“這紙訂單”的一個亮點。合作中,蘿北縣農技推廣中心承擔著企業與農戶之間的紐帶功能,負責企業與農戶的雙向擔保。
3月20日開始,僅用短短10天時間,蘿北縣水稻合作種植企業、稻農已陸續完成了簽約,簽約面積達1000公頃。發展“龍頭企業+科技支撐+基地”模式的合作種植,突出了市場導向,解決了農戶風險問題、利潤問題和技術難題,更重要的是促使“蘿北大米”實現了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又靠“賣得好”倒逼“種得更好”。這種合作模式是蘿北縣農作物由統一渠道收購、真正走進市場的關鍵,對探索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增長方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