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是近幾年來黨中央扶持“三農”的又一項惠民工程,是建設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的戰略選擇,是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進程的需要。本文主要總結筆者幾年來的培訓經驗,探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做法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8.002
目前,農安縣各類新型職業農民共有9504人,占鄉村從業勞動力總數的3.6%。農安縣職業農民培育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陽光工程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二是縣就業局每年開展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三是由縣農機校開展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農安縣農機校從2014年開始承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在承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教學及后續跟蹤服務過程中,農安縣農機校不斷探索和總結,走出了一條適合該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新路子,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1 優中選優定師資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在全校選擇教學水平高、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教師為學員授課。學校還返聘了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研究員和高級工程師。既提升了培訓效果,又保證了培訓質量。目前,農機校不僅農機師資一流,同時,在農作物栽培、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也具有較強的師資隊伍。通過準確的教師配備,使教學內容得到了貫徹落實,學員們學到了實用知識。
2 理論培訓重實效
2.1 認真遴選確定培育對象
在培育對象遴選過程中立足產業發展的需要,遵循農民自愿的原則,主要培訓對象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其他農業服務業中的帶頭人和培訓意愿強烈的農民。
2.2合理選擇培訓內容
職業農民培訓設置課程都是時間短、教學內容多。而參訓農民的整體農業科技水平不高,結合職業農民特點和生產實際需要,培訓以實用技術為主,科學設置培訓專業課程,精心安排培訓內容,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實踐活動。
3 教學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在實際操作訓練前,教師認真講解操作過程中的基本要領和應該注意的環節,訓練中認真觀察,隨時糾正學員的不良操作方式,反復練習,直至全面掌握。此做法提升了學員們在實際工作中正確使用農業機械的能力和水平。實際操作結合農機監理站的駕照考核同步進行,根據學員的意愿,學校為每位參加學習的學員免費考取拖拉機駕駛證或玉米收割機駕駛證。
4 教學與參觀座談相結合
為開闊學員的視野,了解當前農機產品發展動態、掌握各種農機產品的性能、適應性,為農機具更新換代確定方向。每次培訓后,學校都會有針對性地組織學員外出參觀學習。參觀地址選擇:一是以“土地托管”種植經營模式為主的農機合作社;二是土地流轉+對外農機作業服務的農機合作社。學員們通過參觀學習,可以發現商機,開闊視野,為今后的發展拓展思維空間。
培訓參觀學習結束后,學校還會組織所有學員參加座談會,主要議題是學員談體會、談感受、談建議。
5 后續跟蹤服務指導
5.1建立跟蹤服務臺賬
為鞏固培訓成果,使培訓取得實效,學校積極開展后續跟蹤服務,并建立了跟蹤服務臺賬。在完成了理論教學、實地參觀考察等工作后,積極組織專家、教師通過集中指導、田間走訪、電話回訪等多種形式對學員進行跟蹤服務,幫助學員解決生產實際中出現的問題。
5.2 打造跟蹤服務平臺
通過網絡平臺指導學員,通過QQ、微信等網絡聯系方式,開展技術指導;建立學員電話交流平臺,培訓結束后印發學員通訊錄,方便教師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相互聯系。及時準確地掌握學員的經營管理狀態及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等實際動態經營情況。
5.3因需上門教學
學校不僅在學校辦班教學,同時根據農民實際需要,走出門辦學。2016年12月18日,學校到伏龍泉鎮的瑞福源農機專業合作社,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后續服務。根據農民需要,后續跟蹤服務適時開展了玉米種植及測土施肥、配肥、惠農政策、農機維修等內容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
6 問題和建議
6.1時間難以保證
每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時間按要求是7~15天。而農民真正掌握一項基本的業務技能,需要時間較長,參加培訓人員基本都是家庭生產經營的主力軍,長時間參加培訓的可能性不大。
6.2內容難以兼顧
受訓農民大部分文化水平較低,系統教學感到乏味,快餐式培訓重點突出,立竿見影,但難以系統的提高農民的業務技能。
6.3渠道難以統一
培訓渠道有農業部門、人事就業部門、教育部門等,導致培訓缺少統一性及科學規劃,各部門以速成培訓為主,很難達到提高整體綜合素質的效果。同時,增加了培訓成本。
6.4建立激勵機制
為調動農民參與培育積極性,對接受培訓取得培訓合格證書的經濟人、種植大戶、致富帶頭人應在信貸發放、土地使用、稅費減免、技術服務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使其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6.5切實提高培訓質量
培訓內容與生產實際相結合,以農民需求強烈為重點;培訓教材要通俗易懂;培訓教師既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讓農民短期內學到知識,收到成效。
6.6積極引導農民轉變觀念
做好動員和宣傳,充分發揮典型帶動,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往期學員創業致富的現實案例,引導農民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在農民中營造“我要培訓”的良好氛圍。
作者簡介:于淑榮,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培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