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國家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激發了農民購進農機的積極性,也使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有了較為顯著的進步。但在調查中發現,有些農機手由于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操作技術水平較低,導致農機出現故障,嚴重時還會出現農機事故。如何提高農機手的技術水平,成為當下農機管理部門的主要工作。
關鍵詞:農機手;技術培訓;實施途徑
中圖分類號:F324.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8.016
提高我國農機發展水平的關鍵是如何將農機化的技術知識快捷有效的傳達給農機手,幫助他們更為高效的從事農機工作。經過實際調查,一方面農機管理部門要對相關培訓工作給予重視,提升農機手的責任心,鼓勵他們自覺參加培訓活動。另一方面,農機管理部門也要對農機培訓的技術方法進行創新,拓寬培訓途徑,提高培訓質量,這樣才能有效提升農機手的操作水平,建立高效、安全的農機操作環境。
1 主管部門對培訓工作給予重視
在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機主管部門對農機手的培訓工作,未能給予相應的重視,過度追求形式化,強調參訓人數,而忽視了培訓內容。并且在一些地方,只是下達了農機培訓的任務,在后期并未對任務進行相關的跟蹤與考核。在農機手培訓課堂上,還缺乏一些較為先進的農機培訓設備,有些培訓人員使用老化、落后的培訓教材,造成了培訓內容和實際情況脫節,有些農機部門并未給予培訓工作相關的經費,給培訓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嚴重影響了培訓質量。所以,提高農機培訓質量的關鍵點就是農機管理部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上級農機主管部門下達農機技術培訓的任務時,不僅要對參訓人數有所要求,對后期的培訓情況,也要給予一定的跟蹤調查,及時對培訓課堂進行審核與完善,安排專人為農機培訓課堂制定相關的審核方法,可以電話查訪,還可以上門進行調查。保證農機主管部門對培訓的時間、內容和進度有著清晰的掌握。農機主管部門要和財政部門對培訓經費的內容進行協調,將農機培訓工作產生的費用情況,列入到預算中來,同時結合實際的培訓需求,購置相關的培訓設備。在展開培訓前,需要讓參與農機培訓的教師到農村基層進行一定的調研,并要邀請相關的專家團隊,對農民所需要的培訓項目進行切實了解,這樣才能在后期培訓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切實建立相關的流動培訓課堂
不同于校園式的培訓情況,農機手的培訓課堂上,一些學員的學習興趣不高,他們對于農機操作技術培訓的重要性認識不高,問題主要來自于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些農民在農閑時會外出打工,不愿意耽誤時間參加培訓;二是農民對培訓時間要求過短,渴望速成;三是對于相關的閱讀材料,參與培訓的農機手沒有進行認真的閱讀,這對以后的使用、維修、保養都可能造成極大的障礙。針對這些情況,主管部門不妨設立流動的培訓課堂,最大化的滿足農機手的培訓需求。
培訓教室可以采用“家教”的方法對農機手展開培訓,進村入戶地辦好培訓課堂,針對相應的農機器械,培訓教師要為其下發易懂易學的資料,讓農機手在培訓之余展開自學,這樣便于提升培訓質量。培訓教師要以村組為單位,做好“流動課堂”的培訓工作。由于農業機械可能分散在各家各戶,要想集中起來進行培訓,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農機管理部門中的相關技術人員,應該要深入到農村中去,以巡回培訓的方式,對農機操作技術進行教授,可以解決一些農民因為路遠而不愿意參加培訓的問題。同時,還要根據農民所擁有的農機種類、型號定期開展巡回培訓,完善“流動課堂”的培訓內容。
3 將培訓和操作的內容有機結合
在培訓中,最為常見的問題就是教師過多的重視理論內容,而忽視了實際操作,這會導致參與培訓的農機手出現“眼高手低”的情況,為了應對這一問題,老師一方面要結合實際的農機設備來進行教學培訓,另一方面,也可以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進行實際操作演示,讓農民在自家門口掌握實際的農機操作知識。
例如,在實踐操作的課堂上,培訓教師可以主要對農機的安裝、調整、維護和保養方面的知識展開理論上的教導,讓學生結合理論內容,對農機器械展開實際的操作訓練,教師在一旁給予相關的技術輔導,力爭在教學中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另一種方法則是教師根據農機手的實際學習愿望進行培訓,在實踐現場,農機培訓人員向農機手講述一些農機器械的具體操作原理,規范他們的操作意識,對一些不正確的操作當場改進,直到他們能夠熟練掌握農機操作技術為止。
4 對安全操作的內容做出必要強調
在培訓中對于安全操作的內容,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由于部分農機手未接受過系統化的學習,對一些新型的農機器械的工作原理,缺乏較為系統的認知,貿然進行操作,很可能會發生一些危險。老師在培訓工作中,首先要對安全操作的知識內容做出強調,讓參訓農機手從理論到思想層面,都對安全操作的問題足夠重視。
在培訓工作中,老師可以先對農機安全操作知識和農機具維護保養知識進行正確的講解,對一些農機傷人事故進行分析,指出造成傷人的主要原因,例如農機操作者安全意識淡薄,思想麻痹大意,不按操作規程違規操作,以及疲勞操作等內容。同時,培訓教師還可以鼓勵參訓人員對發生在身邊的農機安全事故案例進行講述,給參加培訓的人員敲響警鐘,幫助其在心理層面對安全操作的內容引起重視。同時,對于農機操作,還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相應的安全操作規定,讓農機手在以后的農機操作中,杜絕僥幸心理,提高安全意識,嚴格按照農機操作規程,確保農機作業安全。
5 結語
加強農機手技術培訓,提高農機手的操作水平,對減少農機事故,提高農機生產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關部門一定要高度重視,科學有效地開展好農機培訓工作。
參考文獻
[1]劉開順. 農機技術培訓關鍵要提高質量[J]. 農機科技推廣,2016,(08):15-16.
[2]張小燕. 如何開展農機手技術培訓工作[J]. 農機使用與維修,2012,(03):108.
作者簡介:張文翠,本科學歷,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業機械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