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國家的基礎財富就是土地資源,我國自建國以來,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管理制度,但是我國的現行土地管理制度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重點分析了我國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加強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旨在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
關鍵詞:土地管理制度;反思;重構
中圖分類號: F3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8.018
土地問題不僅關系著農民的切身利益,同時也影響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有些地區由于土地產權制度模糊不清,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進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勢在必行。
1土地制度存在的問題
1.1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且速度不斷加快
由于地方政府提前完成土地使用的計劃指標,我國目前耕地面積逐年遞減,且減速加快。在此種環境影響下,中央政府出臺了《1997-2010年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的基礎上提前制定新的綱要[1]。
1.2 農村用地不合理
根據現行土地管理制度,公開的鄉村土地市場關閉時,農民集體也會失去土地的自主開發權,這就導致農民為了提高自己的物質基礎,被迫違法對建筑用地或是小產權房進行售賣或出租,因此,出現更多進城打工的人員,給城市的基礎設施、資源供應等方面帶來更多的壓力,也會加大農村與城市之間的貧富差距,不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我國嘗試過有償出讓制度和招拍制度來推動土地資本化深化發展,雖然可以提升政府的經濟效益,卻不利于政府平衡市場房價或是進行宏觀調控,顯然不是最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的辦法。
2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的措施
2.1進一步明確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產權
防止政府或其他外界權利侵犯農民土地使用權的有效途徑,是將耕地使用權落實到農民主體,利用農民對土地的切實使用權抵制土地管理者和政府對耕地的隨意占用,可以提高農民的主人翁地位。只有當農民擁有且能夠切實享受到土地所有者的權利時,土地管理者和地方政府才不會隨意占用。
2.2將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的法律地位平等化
《土地管理法》中對土地所有權的性質進行了劃分,我國的憲法也已做出了相關規定,國家和集體所有的土地所有權模式,兩者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2]。這就要求在《土地管理法》的相關修訂中,充分考慮到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在對土地進行統一規劃時,要結合土地的區位、用途、發展前景等。另外,要對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使用人的權利進行統一,確保在建設用地、集體土地用地中,擁有相同的權利。
2.3轉變政府土地管理職能
應充分發揮公法中比例原則的積極作用,重構政府土地管理職能的角色。
適當性原則要求政府采用適當的行政手段對土地進行管理,而且對行政目標的實現具有推動作用,所以政府要有意識的對傳統的管理思維和模式進行調整;必要性原則要求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應用的法律制度要對行政目標實現具有必要性,避免管理上出現漏洞;相稱性原則主要是政府在保護糧食安全的前提條件下,要讓公民或組織的土地使用權與糧食安全、城市化建設達到平衡的狀態。
2.3.1 加強對設施農用地的審核監管工作 農用土地是我國土地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要對進行農用地建設的單位或組織加強審核,避免通過其他途徑獲得設施農用地。在審核時,要嚴格審核程序。首先應判斷審核人是否了解設施農用地的用途,如果在了解過程中發現有其他目的,一定要及時對其進行法律教育;在農用土地審批下來后,相關部門也要經常調查監督,以防出現將農用土地轉為其他用途的情況出現;最后,要合理利用和規劃農用土地的規模,充分利用農用閑置設施,減少隨意建設和土地浪費等情況。
2.3.2 發揮國土部門的引導作用 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作,因此,國土部門要加大執法監察力度,通過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制度和措施,避免出現非法用地、亂占土地等現象。另外,要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對土地進行合理的規劃,堅持科學用地,對農業用地進行分類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
2.3.3積極探索農村城鎮化土地資源配置管理制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城鎮化腳步的加快,我國的小城鎮數量增多,因此,土地管理制度應根據我國的特點,建立多元化的小城鎮土地市場,既涵蓋國有土地使用權的有償流轉,也包括集體土地使用權的流轉,改變以往傳統的依靠征收農村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推進城鎮化的約束,推動城鎮化進程。
3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不斷總結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結合我國的社會發展情況對土地管理制度進行積極重構,才能充分發揮土地管理制度的作用,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程雪陽.中國現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與重構[J].中國土地科學,2013,(07):15-20.
[2]邵欣.淺談中國現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與重構[J].科研,2017,(02):85.
作者簡介:王曉飛,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土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