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茂永
“互聯網+”時代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與升級
□ 胡茂永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時代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互聯網+”時代下,出版社的編輯工作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有挑戰也有新的發展機遇。基于此,出版社編輯工作需要契合時代發展趨勢,積極進行轉型與升級。本文分析“互聯網+”時代對出版社編輯工作的影響,探討“互聯網+”時代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與升級策略。
互聯網+;出版社;編輯;轉型;升級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無疑對各行各業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突顯出時代的發展與變遷。互聯網沖擊著傳統的出版行業,促使其逐漸向數字化方向轉變,并帶動著社會、文化以及經濟等多方面的發展。在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傳播的領域更加廣泛和全面,也拓寬了出版的范圍,促使出版行業發生新的變革。“互聯網+”時代對出版社編輯工作具有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給出版社編輯工作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出版社的編輯工作主要指根據出版內容進行選題策劃、加工、排版以及營銷等方面的工作。編輯人員需要完成策劃以及把關的任務,做好宏觀以及微觀的工作整合。“互聯網+”時代下出版內容更加多樣化,受眾需求不斷增加,這給編輯工作帶來更大的壓力同時也隱藏著發展的潛力與空間。在此環境下,編輯信息和營銷途徑更加多樣化,傳播渠道更加廣闊。
其次,促進出版行業的數字化發展。互聯網的發展,無疑會帶動信息傳播以及技術的發展。在此發展趨勢下,數字化閱覽方式得到普遍推廣,出版社的傳播媒介不再局限于傳統媒體如報紙、廣播等,而更多地向新媒體方向發展,開啟數字化發展模式。同時,“互聯網+”時代也帶動了數字刊物以及電子書的發展,使得出版范圍得到有效拓展。
最后,給編輯工作提供更多的便捷性。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編輯工作更加迅速和有效,能夠創建相關的網站平臺,實現與不同受眾的溝通與互動,及時了解受眾的想法,并做好工作的調整和優化。在數字化出版的趨勢下,其存儲容量更大,查詢更加便利,這也使得編輯工作更加快捷。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互聯網的發展,人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發生巨大的轉變。同樣,對于編輯工作領域而言,也需要及時轉變工作思維與工作模式,進行觀念的革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編輯,需要擁有與時俱進的觀念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完善自我,促使自身的全面發展。“互聯網+”時代下,涌現出更多樣化的信息以及更多的創意,其中包括一些網絡用語的出現,這不僅是思維觀念的轉變,也反映出受眾地位的轉變——由之前被動地接收信息到現今多樣化的選擇。這也促使編輯人員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以適應“互聯網+”時代提出的新要求。
第一,轉變編輯理念,提高創新意識。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編輯理念由單一變為多樣化,編輯的營銷觀念以及品牌形象建設觀念逐漸加強。對于編輯從業人員而言,需要觀念上的更新,打破傳統固定的思維模式,融入更多互聯網的經營與管理理念。例如科普社出版的《有趣的3D立體書:恐龍》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呈現出3D的動畫效果,這也體現出編輯理念與互聯網時代的融合創新。編輯人員應該把握時代發展趨勢,篩選出主流信息;提高行業服務意識,做好受眾的反饋工作;及時學習新的編輯理念,并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傳播社會正能量,促進出版行業的發展。
第二,轉變編輯工作模式,提高編輯工作效率。傳統的編輯工作比較繁瑣,需要負責選題策劃以及編稿加工等工作,工作量多,壓力大。而“互聯網+”時代下,一些數字化技術在出版編輯領域得到廣泛運用。這使得現今的編輯工作在策劃與加工方面分工更加明確,同時也提高了編輯工作的效率。例如一些圖片編輯與排版工具以及電子書、電子雜志等閱讀軟件的不斷升級,極大地提高了編輯工作的效率。因此,編輯從業人員應該積極建設互聯網平臺,進行編輯模式的創新與開拓,提高信息辨別的能力,完善數字出版的專業理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編輯水平。
編輯的職責在于對出版物做好把關工作,這是非常關鍵的環節。這一過程與編輯人員的工作水平、知識儲備以及工作態度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編輯工作就是及時發現新聞,進行編輯,然后傳播給受眾。在此期間,需要做好信息資源的審核工作,必須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否則會誤導受眾,造成不良的影響。在“互聯網+”時代下,信息呈現出碎片化的發展態勢,人們言論自由的同時也生產出鋪天蓋地的信息,致使缺乏一定信息辨別意識的受眾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誤導。這時出版社的編輯需要承擔起一定的責任,做好信息的辨別和篩選工作。
首先,應提高責任意識。在審核信息時要確保信息來源的真實與有效性,做好信息的有效整合。對于新聞編輯而言,必須保證信息的準確及時與有效性,并體現出新聞語言的客觀和嚴謹,這考驗著一個編輯人員的基本素養和專業修養。其次,編輯人員要做好把關工作。“互聯網+”時代下,編輯的角色不再是之前的信息搬運工,而更多的是把關人。把關人理論由著名傳播學者盧因提出,是指在信息流動的渠道中存在著把關人的群體,來選擇符合群眾規范以及價值標準的信息,從而進行有效傳播。編輯工作人員承擔著把關人的職責,需要考慮到受眾的需求以及社會的發展,并遵循一定的價值標準對信息做出選擇,要傳播社會正能量,積極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編輯工作人員也承擔著一定的社會義務,引導社會文化實現良性發展。編輯工作人員需要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做好細節工作。在互聯網環境下,編輯人員需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道德觀,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緊跟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與時代相融合。
互聯網的發展雖然給傳統的出版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同時也蘊含著一定的發展機遇。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出版社編輯工作的轉型與升級是一個必然的發展趨勢,體現時代發展的特點,是一種與時俱進以及更深層次的突破。因此,編輯工作人員需要把握好信息發展的動態,及時了解受眾的需求,切合實際進行積極的創新與探索。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實現優勢互補。編輯工作需要借助互聯網途徑進行信息傳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媒體,更多的是一些新媒體平臺的運用,例如數字報、手機報等方式,實現多元化傳播。其中包括一些相關出版社網站的創建以及軟件的開發等,這其實也是編輯工作的創新發展渠道。同時要完善受眾的互動平臺以及反饋機制,切實與受眾保持密切的聯系,從而有效提高出版物的傳播范圍與影響力。
另一方面,要積極整合相關資源,實現共享與共贏。編輯工作人員需要選擇一些優質的刊物、書籍等,進行網站的上傳工作,實現不同資源的有效共享功能。同時也要加強作者、讀者以及編輯三者之間的密切聯系,挖掘更多潛在的讀者群體,并匯聚在一起進行交流。在與受眾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編輯的自我修養以及編輯水平,使受眾的閱讀需求得到滿足,從而實現共贏。
在“互聯網+”時代下,出版社的編輯工作需要實現轉型與升級,積極尋求與互聯網的融合路徑,開拓出新的發展優勢。在“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下,出版社的編輯工作需要把握時代發展態勢,積極實現工作理念的創新與技術的優化調整。作為出版社的編輯人員,必須及時更新與轉變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增強創新意識,提高編輯水平以及專業素養,同時要做好與受眾的互動和交流,推進數字化媒體建設,整合相關資源,實現互利共贏,從而開創“互聯網+”時代下出版業發展的新天地。
1.賈超.策劃編輯如何做好“互聯網+”時代的出版工作[J].科技與出版,2016(01):39-41.
2.李博,趙力.“互聯網+”時代中出版社編輯的堅守與創新[J].科技經濟導刊,2016(10):216.
3.馬茜.“互聯網+”時代科技出版編輯的選題策劃與出版[J].傳播與版權,2017(02):83-84.
(作者單位: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