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Al-Nabaa新聞社5月6日文章原題為:埃及是否錯過了中國快車? 受中國政府之邀,我和非洲其他媒體的同行們來到中國參加為期兩周的活動。行程結束后,我不由得發出一聲感嘆:我的天,這個國家在短短30多年的時間里實現的發展,簡直堪稱奇跡!從城市的規劃到人們的生活方式,都讓我們一行人贊嘆不已。
不僅是首都北京,中國各地區都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將新科技應用到城市建設中。中國的發展還切實反映在了百姓的生活水平上。我觀察著身邊走過的行人,他們的衣著是世界流行的式樣;出行有舒適的鐵路、共享單車;出門不需要隨身攜帶現金或信用卡,通過手機移動支付軟件就可以完成購物,哪怕是1元錢!
當然,與此同時我也了解到,近年來中國的物價有很明顯的提升,這里已經不再是外國人可以隨意購物的“便宜”之地了。房價的高漲尤為明顯。
對我們媒體人來說,中國早已不是那個封閉的國家,為了向世界更好地說明自己,政府在對外傳播方面投資巨大。多家新聞媒體向世界報道中國,它們用多種語言報道中國實況,有力回擊西方對中國形象的歪曲與捏造。中國還向世界推廣自己的影視產品和藝術文化。的確,中國仍對西方媒體設有一定的限制和約束,但至少中國的媒體已經開始走向世界,伸出了合作之手。
另一個讓我苦苦思索的問題是,中國這樣一個一黨執政的國家是如何實現如此大的發展成就?我想是因為中國并沒選擇照搬那些既有的理論,而是選擇先實現經濟發展再實現政治發展,縱然對人民增加了約束,但卻為他們提供了體面的生活。我還想從中國人民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我采訪他們關于國家、自由以及網絡限制的看法,他們回答我說,“我們熱愛政府,因為它讓全國各個地區都實現了發展,不論是首都還是小城市。農村也實現了現代化,大家都能夠過上舒適、安靜的生活,我們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執政黨?至此,我得出一個結論:政府的努力付出,百姓的信任支持讓中國得以實現今天的成就,實現了社會的和平與政治的穩定。
來到中國后,作為埃及媒體人,我的腦海中始終在思考,中國國力強大,又對非洲加大投入,埃及要想不錯過駛入非洲的“中國快車”,就應該認真對待中國,比如盡量給予駐埃的中國企業以方便。同時,我們還應該抓住“一帶一路”這個良機。該倡議摒棄了政治性干涉的因素,旨在為各國人民創造更好的生活。中國希望通過這一倡議,重建與沿線國家的社會和經濟合作。埃及具有突出的戰略位置,應該積極響應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抓住有利機會。也許,即將召開的“一帶一路”峰會就是一個鞏固埃及與中國合作關系的良機。此外,埃及可以吸引更多中國游客前來。畢竟,如今中國的國際形象已經不再是“MadeinChina”這句話可以簡單代替了。▲
(作者為埃及Al-Nabaa新聞社《消息報》總編哈利德·馬哈拉,呂可丁譯)
環球時報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