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洋
“主旋律作品真的就沒人看了嗎?”這是殷桃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對自己為何參演《雞毛飛上天》的回答。這部講述浙江義烏商人成長歷程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能在《人民的名義》霸屏之時低調走紅,的確有些意外。作為女主角駱玉珠的扮演者,殷桃自然功勞不小。
環球時報:對自己在《雞毛飛上天》中的表演,滿意嗎?
殷桃:實話說,這次真的還不錯。以前看自己的戲都是以審視的目光去“挑毛病”,很少從頭到尾看完;這部劇我還真是一集不落地看到最后。其實近幾年,現實主義題材的好作品越來越少。在觀眾眼中,“主旋律作品”慢慢被“符號化”,可能玄幻等一些超現實主義題材更容易讓人接受,特別是年輕觀眾。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雞毛飛上天》這樣一部偏主旋律的好作品,是不是真的就沒有市場了?
環球時報:聽說你最開始并不想接這部戲,但看了劇本被其中的價值觀所吸引——什么樣的價值觀最終打動了你?
殷桃:其實幾乎所有演員接戲的標準,都差不多。一個就是劇本身是否好看,是否吸引我;還有就是與工作團隊分析下市場,探討一下該劇未來走紅的可能性——話題性、收視率等;第三就是利益方面。接《雞毛飛上天》,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很喜歡。看劇本時,玉珠這個人物很吸引我,她的“三觀”跟我本人特別吻合,真實、獨立,有自己的個性和缺點——女主角不一定非得是“瑪麗蘇”式的完美形象。
環球時報:從《幸福像花兒一樣》
《溫州一家人》《延安愛情》這樣的現實題材,到楊玉環、武則天這樣的歷史人物,能談談你選擇作品的標準嗎?
殷桃:入行十幾年以來,我個人比較偏愛現實主義題材,喜歡演實實在在的“人”。我認為文藝作品還是要有一些“力量”:最讓我感動的評論不是被夸演技好,而是有觀眾說,她準備與剛吵完架的老公好好聊聊;還有一些剛步入職場仍在迷茫的年輕觀眾,看了劇后能找到方向……這些“力量”不是口號,而是哪怕一瞬間也能實實在在溫暖人心。
我認為,藝術不能違背基本的創作規律。從電視劇創作這個角度看,編劇是樹根,導演是樹干,演員是枝葉。再好的演員,有了編劇作品和導演統籌才能枝繁葉茂。有些劇本只出了幾集就匆忙開機,我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環球時報:近來很多小鮮肉“面癱演技”“高價片酬”屢遭批評,你怎么看?
殷桃:我比較不贊同一味地指責所謂的“小鮮肉”——他們沒有這么大的能量,這是一個行業的整體問題。從資本角度看,一部作品請“小鮮肉”或者“流量明星”來演,可能是一條賺錢的捷徑。問題是:一些人想賺錢又想要達到藝術的高度,或者花了大價錢卻賠了本時,就開始把責任推到“小鮮肉”身上,這本身就是特別惡劣的行徑。如今社會的一些現象讓年輕演員覺得“演技好沒用”,甚至我身邊有同齡演員都說“現在討論演技的都是傻子”,我還挺心寒的。對我自己來說,目前還是很喜歡演員這個身份。我剛結束了話劇的演出,也正考慮選擇適合自己的電影來參演。▲
環球時報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