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亮
(中國人民銀行滄州市中心支行,河北 滄州 061000)
【摘要】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明確提出經濟新常態的概念,其主要內涵包括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等方面內容。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的金融資產投資發展趨勢也呈現出了一定變化,本文在對經濟新常態的主要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現階段我國金融資產投資的新趨勢進行了分析研究,并將其概括為:轉變投資結構,變間接為直接;金融監管優化,投資環境穩定;金融產品日益豐富,投資選擇日益增多。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金融資產投資新趨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制度的情況下,對現階段經濟新常態進行分析和判斷。我國經濟形態朝著更高的方向發展,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由高速發展轉為中高速發展,其中包含新的戰略方針、新的制度條件、新的思想方法以及新的工作理念。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明確提出新常態。他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使我們能夠在有引領的情況下正確適應經濟常態的轉變。在新常態下學會如何正確分析金融資產投資的基本走向以及如何正確進行金融資產投資。有利于看清社會經濟發展態勢,解決社會經濟問題,進一步推動經濟新形態的發展,為實現祖國的中國夢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一、經濟新常態的主要內涵
由于內外力的共同作用,新形態的出現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體現。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中的演講中總結出現階段我國的經濟新形態的主要內涵包括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想要謀求更好的發展,就應該學會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形態,并知道該如何引領經濟形態,不被經濟的快速發展所拋棄,在感受到經濟的速度變化的同時科學認識并付諸實踐。中高速的經濟變化速度有利于更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就我國而言,現在的經濟增速較世界水平而言仍然處于中高速。人民收入水平增加,社會繁榮發展,也同時推進了經濟的結構優化,這就產生了新形態下的第二個也是最核心的內涵特點,即結構優化。社會的各個結構、各個方面從中得益,改變過去的粗放型的經濟模式,有利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消費結構的變化,城鄉結構的變化以及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等。經濟動力轉換是經濟新常態的最本質的特點,對比以往過去發達國家的經濟歷史,只有合理進行動力轉換,才能讓經濟保持增長的態勢。如若不能根據現代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來進行創新思考,那我們只能會固步自封,停滯不前,到一定的拐點后,便無法為經濟增長提供足夠的動力準備。如何實現區間化的增長概念、多元化的目標、均衡式的發展模式,以及在金融領域我們要學會適應經濟新常態的發展,并發揮新常態的特點推動金融資產投資。
二、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資產投資新趨勢
(一)轉變投資結構,變間接為直接
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然而幾十年的這種高速的發展也同樣使經濟的住多層面都達到了極限,例如要素投資成本和資源配置效率,所以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速放緩,金融業也隨之暴露了許多問題,其中結構性失衡問題較嚴重。在融資方面,我國企業的融資面臨的問題是間接融資和直接融資比例分配不均衡,出現結構失衡的問題,產生了融資矛盾。而同時銀行的貸款對象多為國有企業或者某些上市公司,這對于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來說并不公平,本身基礎條件就有不利方面,銀行再在貸款上有所限制,他們便很難發展起來。針對此情況,我們應該放寬金融政策,改善金融結構,挖掘銀行潛力,積極推行民間信貸的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加大金融投資優勢,通過發揮資本的力量推動現代社會和現代科技的發展,創新發展第三產業。只有中小型企業發展上去了,我們的社會基礎力量才能更加雄厚,我們在幫助他們的同時,他們也會反作用于我們,有利于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推動社會進步。腳踏實地,發展我國的資本市場,推動科技創新進步,實現企業的全面升級改造。
(二)金融監管優化,投資環境穩定
世界金融環境瞬息萬變,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也逐漸變緩,只有在這個變化的環境中找準自己發展方向,才能更好地發展本國經濟,造福人民大眾。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角度出發,金融業管理監督機構要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現階段的金融市場情況來制定具體的惠民政策,增強政策的針對性,助力結構調整。例如人民銀行充分實現了再貸款、再貼現和差別化存款準備金率等政策工具對于國家和人民的經濟作用,不斷加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等領域的金融服務力度,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央行通過調整貨幣供應量和利率,有選擇地對不同種類的票據進行融資,制約資本充足率不足且資產質量不高的金融機構的貸款擴張,從而發揮激勵和引導的作用,抑制通貨膨脹,規避風險,增強宏觀調控對差異性和靈活性的注重,穩定金融市場,促進投資和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三)金融產品日益豐富,投資選擇日益增多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科技創新的進步,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過去的穩健型的銀行儲蓄存款的投資方式,同時也針對此出現了許多科技創新型的理財產品,傳統的理財方式遭遇了變革。開發合理的金融產品,有利于推動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中行根據中小型企業的“短、快、頻”的特點,針對其具體的融資較難的問題,為其設定了專門的金融產品。例如中行充分發揮其國際影響力范圍廣、分行和支行較多的特點,作為中間橋梁,加強中外聯系和交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結構網建設,幫助其在國外進行貿易和生產也有足夠的資金,推動中小型企業走出國門。
三、小結
轉變投資結構,促進社會經濟全面升級;優化金融監管,充分發揮引導和指揮的作用;擴充金融產品,推動中小型企業向上發展。面對日益發展的現代經濟和科學技術,我國的金融環境和金融市場也在挑戰中日趨優化,臻于完善。經濟新常態給我國經濟發展以及如何合理進行金融資產投資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機遇,只有認清經濟新常態下的金融資產投資新趨勢,瞄準正確方向,才能在最大化投資收益的同時促進我國現代經濟的長效進步。
參考文獻:
[1]蔡昉.黨政干部參考,2016
[2]劉霞輝.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增長動力轉換.光明日報,2014年09月24日15版
[3]郭樹清.國際經濟評論,2012
[4]彭旭.時代金融,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