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青
我們家每年要種兩缸荷花,種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節間也長,顏色黃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鋪一層馬糞,厚約半尺,把藕秧子盤在馬糞上,倒進多半缸河泥,曬幾天,到河泥坼裂,有縫,倒兩擔水,將平缸沿。過個把星期,就有小荷葉嘴冒出來。過幾天荷葉長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開了,露出嫩黃的小蓮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說:“我開了。”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輕輕地合成一個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開,荷花收了朵,就該吃晚飯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葉上啪啪地響。雨停了,荷葉面上的雨水水銀似的搖晃。一陣大風,荷葉傾側,雨水流瀉下來。
荷葉的葉面為什么不沾水呢?
(節選自汪曾祺《花》,題目為編者加)
閱讀手札
汪曾祺的散文如詩如畫,讓人深感詩一樣的意境和濃郁的情趣,被稱作當代漢語言文學表現力的一座高峰。
全文篇幅不長,只有百余字,卻以樸實的語言和風趣的語調描繪了荷花的“一生”。如“小荷葉嘴冒出來”一句中,作者妙用一個“嘴”,盡現小荷葉猶如新生嬰兒的纖巧、可愛之態。再如作者寫雨中荷花的情態簡直是一幅畫,但更像一出短劇,有時間,有場景,有物,有人。“下雨了”“雨停了”“一陣大風”等對時間點的推移何等簡練,讓人應接不暇地獲得了視覺、聽覺上的美的享受。
在一旁觀賞此景的我們估計也同作者一樣,一臉的疑惑:“荷葉的葉面為什么不沾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