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就要出嫁了,縱然我的心里有萬般不舍,但看到姐姐開心的模樣,我還是忍不住地替她高興。
(開門見山,點明姐姐即將出嫁的事情,為下文的發展奠定基礎。)
不知不覺間,姐姐的好日子到了。這不,一大早我們就換上嶄新的衣服,興高采烈地等待新娘登場。可是,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姐姐還沒有從里屋出來。我有點不耐煩了,轉頭問伯母:“都幾點了,姐姐怎么還不出來啊!”“傻小子,今天可是你姐姐最美麗的一天,當然要好好打扮了。”(樸實的對話描寫,從側面烘托出了一家人的溫馨氛圍)伯母的話音剛落,姐姐便打開了房門。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不管我們的衣服有多么漂亮,但和姐姐身上的婚紗比起來,就如皓月下的螢火蟲——微不足道:(此處巧借歇后語,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了身著婚紗的姐姐美麗的樣子)一襲純白的長裙,胸前分兩列各鑲嵌著四顆水鉆,顯得端莊、美麗。看到姐姐的模樣,大家都紛紛爭著與她合影,因為過了今天可能就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合完影后,姐姐便回到了她的臥室,靜候新郎的到來。表哥告訴我,按照家鄉的傳統習俗是不能讓自己的姐妹輕易嫁出去的,只有新郎交出紅包后才能開門。哦,原來是這樣,為此,我們總共設置了兩道防線,由我、弟弟和表哥堵住第一扇門,再由剩下的幾個姐姐和姐姐的幾個閨蜜堵住姐姐的房門,成為第二道防線。現在,就只等新郎給紅包啦。
(周密的安排,為下文向新郎索要紅包的情節蓄勢。)
正當我們商議著給新郎出什么難題時,門外突然響起了急促的敲門聲,我從門縫里向外瞄,發現是個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以為她是來幫忙堵門的,就打開門讓她進來。可令我沒想到的是,狡猾的新郎居然也跟在她的身后溜了進來,第一道防線就這樣失守了!(精妙的動詞描寫,一方面寫出了“我”的小心翼翼,一方面也體現出了新郎的“狡猾多端”)看到新郎的身影,在一旁準備要紅包的弟弟張口無言,表哥氣得直罵我笨。不過,第二道防線可就沒有這么容易攻破了,守門的都是些“老狐貍”,知道他們的小伎倆,聲稱:“不給紅包,絕不開門”。結果可想而知,每個姐姐都拿到了厚厚的紅包,而我們三兄弟就只能望“包”興嘆了!
(妙用仿擬詞“望包興嘆”,以風趣的口吻將“我”沒有拿到紅包的遺憾展露無遺,極富表現力。)
姐姐成功地被新郎接到手后,我們幾個小的在身邊起哄,姐姐羞答答地不肯接話,新郎卻大方地對姐姐作出了承諾,姐姐的臉上頓時露出了如花般的笑靨。伴隨著隆重的《婚禮進行曲》響起,兩位新人向雙親跪拜,奉茶。此時,我看到伯父伯母的眼中似有隱隱的淚花。
簡單的儀式結束后,辭行宴開始,美麗的新娘姐姐換上了精致的龍鳳褂,跟帥氣的新郎姐夫一起向親戚好友敬酒(對送嫁儀式的簡單介紹,讓我們體味到濃濃的地方風情),看到姐姐因不忍離開父母而流出的眼淚,我心里頓時也感覺一陣酸楚。
午宴過后,姐姐坐上了去往姐夫家的婚車,看著他們遠去的背影,再想到以前和姐姐在一起的日子將一去不返,我不禁熱淚盈眶。但細想想,姐姐如果能因此得到幸福,不也是很好嗎?在此,我衷心地祝姐姐和姐夫百年好合、幸福甜蜜!
(結尾情感真摯,引發讀者共鳴。)
寫作感言
這是我寫的一篇周記,正巧那個周末遇上姐姐結婚,于是在當晚,我便懷著激動喜悅又略帶不舍的心情寫下了這篇作文。
在婚禮中,“堵紅包”這一有趣的活動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所以才將它寫在了文中,只是遺憾的是,由于缺少經驗,沒能堵到紅包。最后,當姐姐和我們一起照完全家福坐上婚車去姐夫家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之前和姐姐在一起的種種時光都只能成為回憶,油然而生留戀與不舍之情,以致熱淚盈眶。
寫下此文,只是為了珍藏一段美好的回憶罷了。
(曾誠)
同窗評語
讀了曾誠同學的這篇《送姐姐出嫁》,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真是一次有趣的經歷。作文中間不管是對婚禮的描述還是新郎通過一層層“阻礙”的場景都讓我倍感新奇。盡管這不是第一次聽別人說婚禮的事情,可閱讀這篇作文仍讓我身臨其境般感受了一把。
作文末尾,小作者直接表達了對新人深深的祝福之情以及對姐姐的眷戀,情感真摯,耐人尋味。
(譚孝廷)
家長評語
作文取材于真實的場景,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姐姐出嫁的全過程。
阿誠在寫作時,先表達出自己等待姐姐出嫁的激動心情;然后描述了姐姐出嫁過程中家鄉的習俗以及由于自己沒經驗,讓新郎“乘虛而入”的遺憾;最令人感動的是文章的末尾,看著姐姐乘坐婚車離去的背影,“我”想起了和姐姐在一起的日子,不禁熱淚盈眶,體現了他對姐姐的留戀與不舍。
作為爸爸,我深深地為兒子寫的作文所感動。
(曾征宇)
兒子的作文樸實無華而又真情流露,正如他的人一樣,看上去靦腆、拘謹,實則內心善良、重情重義。在這篇作文里,通過他形象的描述,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喜慶的場景,看到了一個幸福待嫁的新娘,一個心情迫切又不失狡黠的新郎,還有一個靦腆、懵懂的少年。
作文末尾的“熱淚盈眶”道出了他對姐姐的不舍與牽掛,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平日里不善言辭的兒子內心細膩的情感。
(丁藝)
教師評語
當我看到這篇作文時,就被它樸實真摯的情感打動了。文章對送嫁的過程描述得非常生動具體,故意“為難”新郎,設置兩道“防線”的婚禮習俗讀來趣味盎然,充滿了鄉土氣息。
結尾,當小作者看到姐姐坐婚車離去的背影,想起以前跟姐姐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時,不舍之情油然而生。“熱淚盈眶”似一個特寫鏡頭,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曾令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