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逗逗
摘要:近幾年我國體育事業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北京奧運會的順利舉辦,更將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推上了頂峰。然而體育道德建設卻相對滯后,跟不上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需要,時有體育道德失范行為發生,體育道德失范對體育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筆者通過分析體育道德與體育道德失范的內涵,闡述了體育道德失范行為的分類與表現,總結了中國體育道德失范的主要形成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體育道德失范;競技體育;道德建設
中國體育道德失范的行為發展至今,已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安排和發展。體育運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公平競爭,競賽中要有奪取冠軍的雄心壯志,但更應注意培養與競賽有關的體育道德,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尊重裁判,尊重對手。長久以來,中國體育帶給中國體育迷的一直是自信、自豪、自強,傳達給人們的是一種團結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在五星紅旗之下,一切矛盾都是子虛烏有,一切苦難都可以克服。隨著體育人口的不斷增加,體育道德問題也不斷增多,人們的體育行為方式和價值標準不斷變化;而且在高科技手段的掩護下,體育道德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現象,類似于假球黑哨、裁判員弄虛作假、運動員違紀肇事和服用興奮劑等違背體育道德的事件層出不窮。體育道德失范時常發生,探討體育運動中體育道德失范及對策是很有必要的。我國正在完善體育制度和相關的保障體系,但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在進行體育改革的基礎上提高運動員自身的素質, 加強體育倫理道德教育,引入監督機制,確保21世紀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概念解析
(一)體育道德
體育道德是指體育工作者、體育運動愛好者在從事體育競技比賽和參加體育活動時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以及由此產生的履行道德義務的強烈責任感。[1]
(二)體育道德失范
體育道德失范是指在體育活動中,作為存在意義、體育規范的道德價值及其倫理原則體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而不能對體育活動發揮正常調節作用,從而表現為體育行為的混亂。[2]
二、體育比賽中道德失范的現象
體育比賽中由裁判員打分的項目一向是爭議的焦點,2005年第十屆全運會上:藝術體操廣西代表隊選手鐘玲獲得第三名,在賽后她說:其實比賽結果事先已經知道了,早知道冠軍不會是我;而四年后的第十一屆全運會風波依舊不斷:男子雙人十米臺比賽,獲得冠軍的北京選手林躍和曹緣在比賽中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失誤,但仍然獲得了比較高的分數并最終奪得金牌;男子個人全能決賽四川隊馮喆在前五項都領先北京隊滕海濱的情況下,在最后一項單杠中難度也高于滕海濱、而且整套動作發揮穩定,但得分卻低于滕海濱,最終以微弱的劣勢屈居亞軍。此外在女子體操團體、女子平衡木等項目上同樣出現了爭議,湖南選手崔婕在平衡木決賽中得分最高,但隨后卻被減去0.1,金牌變成了銀牌,盡管黃玉斌解釋說裁判改分并不違規,但裁判因素是人為的;在女子蹦床單人決賽以后,該項目奧運金牌得主何雯娜表示自己對結果并不意外:“我早就知道金牌會屬于誰,打分項目就是這樣”“有些事是早就注定好的,現在也只能這樣了?!斌w操與足球隊都存在改年齡的問題,2010年國際奧委會在官網宣布,由于涉及年齡造假行為,取消中國體操隊2000年在悉尼奧運會獲得的女子團體第三名的成績并收回所獲獎牌,中國體操也因“年齡門”付出了慘痛代價。
至此,中國體育道德失范已經發展成為屢見不鮮的現象,濫用興奮劑、弄虛作假、打架斗毆和行賄受賄成風等等。他們忽視了體育競賽的初衷和精神,在萬能的金錢欲望的驅動下,違背了道德、破壞了規則。而這些消息的屢次曝光使得一般群眾己經不再為這些頻頻發生的體育道德失范行為感到驚訝,變成見怪不怪。中國足球賭球案的爆發更表明,現在體育道德失范行為的發展已超過道德底線,上升至違法的嚴重程度。
三、體育道德問題的原因分析
目前在體育領域中所存在的道德問題,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會大環境的因素,也有體育自身的因素;既與主體自身的道德觀念和道德素質有關,也與制度和體制相關。
(一)體育道德的狀況受到整個社會道德狀況的制約
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的社會道德狀況、人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總體來說是進步的、積極向上的;但是,在實際生活中也產生了大量的道德問題。傳統道德的利他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與現代社會所體現出來的現象都是逆向而行的,使得道德失范和行為的無序化成為當今時代的道德特征。加之市場經濟的沖擊,人們權利意識、功利意識的增強,尤其是個人財富、金錢欲望的極度膨脹,使得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自私自利和損人利己等思想和行為大量滋生蔓延,有些人為了自己的“成功”,為了獲得更多的金錢等等,不惜采用各種不道德的手段,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社會生活中的這種道德狀況,必然會影響到體育道德的現狀,并以特有的形式在體育領域中表現出來。
(二)競技體育的商業化
近幾屆奧運會后冠軍們開始各種商業性的表演及演出,雖然為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和技術支持,對于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但是,競技體育商業化本身卻存在著極大的道德風險,運動員們無法兼顧兩全的局面,導致運動員忘記了自己的本職專業使內心產生巨大的變動。商業所追求的基本目標是金錢和利潤,競技體育一旦為商業目的所左右,就必然會沖擊公平競爭的競技體育原則和體育道德觀念,導致人們把集體主義精神和奉獻精神拋之腦后,一味追逐名利和金錢的不健康的道德心理,導致各種弄虛作假的不道德行為。
(三)制度建設的滯后也是體育道德問題大量滋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競技體育商業化的過程中,無論是對于體育工作者來說,還是對于各種俱樂部而言,功利追求始終是他們行為的一個重要目標。但與此同時,內部的游戲規則的完善和外部的制度建設,卻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在既缺乏自我約束又少有外部制度強制的情況下,體育領域的道德混亂和無序就是不可避免的。過去人們總是過分迷戀于思想教育,認為只要做好人們的思想工作,提高體育工作者自身的道德素養,就可以使人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懷和良好的道德行為。實際上,思想道德教育固然重要,但是,若沒有科學完備的各種競技規則,沒有對于違規者的嚴厲而公平的制度化懲罰,人們脆弱的道德心理防線遠不足以抵擋商業化過程中巨大的利益誘惑。
四、對競技體育競賽中道德失范提出的對策
(一)要加強對運動員的體育倫理道德教育
由于運動員職業的特殊性,他們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接受系統的文化教育。因此,加強運動員的道德教育,要從人文素質教育入手,只有打好了基礎才能自覺地遵守運動員的各項道德規范。
(二)要加強裁判員和教練員的道德教育
這主要是樹立他們的道德義務和正確的榮譽觀,單從興奮劑的濫用上,大多數運動員是在教練員的指導下服用的,因為運動員金牌和獎牌的數量將抬高教練員的身價,這種結果卻是以運動員的名譽和生命為代價的;而裁判員不正確履行職業道德,只求個人私利的滿足,則犧牲了運動員、教練員和觀眾的利益,違背了體育道德的最高宗旨。因此,國際裁判組織和國家體育組織要把對裁判員和教練員的培訓與教育納入科學的管理范疇,防止體育道德的滑坡。
(三)要加強體育觀眾的道德建設
觀眾也可以影響整個比賽的結果,道德水準的提高,主要依賴于民族道德水準的普遍提高。而對體育狂熱者的道德教育似乎沒有標準可循,要較多地依賴法律手段。
(四)要加強體育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建設
科技工作者已是體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他們的成果直接影響著體育活動的各個環節。如果科技工作者有正確的價值觀,那么興奮劑種類的增加和反檢測手段也不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科技發展帶給體育道德的難題也會更容易解決一些[3] 。因此,制定體育科技工作者的倫理道德規范也是非常重要的。
(五)加強體育法制建設,以法規范競技體育環境
道德作為調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人們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相互關系的直接反映,在體育道德建設中,更應加強體育法制建設,使體育道德沿著法制化的軌道前進,才能使體育道德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中,使體育事業在法制化道路能走得更堅實、更穩健。
總之隨著體育運動的發展,體育道德失范行為就一定會出現,它不僅僅在中國,它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但是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反對體育不道德行為,凈化體育空氣,提高自身素質,互相監督,就一定能真正實現體育領域的公平、公正與公開,實現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實現我們所倡導的崇高的體育事業。
參考文獻:
[1]鄭斌.體育道德與復興[J].國外體育動態, 1996,(28): 15-18
[2]曾玲華. 體育道德失范與人文奧運的沖突及其對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08)
[3]李莉,程秀波,體育道德的現狀與體育道德建設[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05,112-114
[4]孟桐宇.對體育競賽中道德失范的探討[J].宜春學院學報,2010,08,127-129
[5]徐桂蘭;屈孝武,我國競技體育道德失范的影響因素研究[J],2010,2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