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蕊

摘要:為促進旅游度假區的科學發展,滿足游客實際需求,必須加強對旅游度假區的有效管理,本文將基于幸福指數導向下對旅游度假區管理加以分析,提出一系列有效對策。
關鍵詞:幸福指數;旅游度假區;管理對策
旅游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近幾年得到飛速發展,經筆者研究,目前在旅游度假區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或多或少影響到旅游度假區發展,為促進旅游度假區有效管理,應將幸福指數理論應用其中,提高旅游度假區管理水平。本文將分別從:幸福指數,旅游度假區管理,幸福指數導向下的旅游度假區管理,三個方面來闡述。
一、幸福指數
幸福指數是用來衡量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客觀指標數值,充分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目標。20世紀70年代,不丹國王首次提出“國民幸福指數”,而我國對于幸福指數的研究主要是在近幾年,相關學者認為“幸福感”是人們需求價值因素作用產生的心理積極體驗,它集快樂感,價值感,滿意感為一體。
就社會層面而言,其成員的幸福感將受到他們心理參照系的重大影響,例如在一個封閉社會中,由于缺乏與其他社會之間的比照,盡管這個社會的物質發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習慣定勢的作用,其成員便可能知足常樂,表現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個處在開放之初的社會,面對外來發達社會的各種沖擊,開始了外在參照,因此,其成員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現下降之勢,因為此時他們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創傷。
目前,旅游度假區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莫過于民眾幸福指數的低下,如:員工工作積極性不足,居民幸福感低下,游客游覽質量不高等方面,這些問題十分常見,而造成這一系列現狀的原因是旅游度假區難以為民眾提高幸福感,員工受薪水福利待遇影響,幸福感不高;居民因占地征地等問題堅決抵制;游客則因為旅游設置不完善,對于旅游度假區而言,這一些因素均會影響到幸福指數,為改善這些現狀,將幸福指數理論應用其中顯得十分重要。
二、旅游度假區管理
自1992年起,我國成立了12個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旅游度假區的發展豐富了旅游產品,帶動了第三產業發展,與此同時,也伴隨著諸多問題,例如:難以把握度假旅游需求,規劃設計缺乏新意。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客對旅游度假區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加強對旅游度假區的管理力度。
實際上,國家加強旅游度假區建設主要目的是創造經濟效益,真正造福于人民,值得注意的是,旅游度假區要想尋求發展,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并關注民眾的幸福感。幸福指數理論作為一種全新的理論,該理論的應用能促進旅游度假區更長遠的發展,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全面建設。
三、幸福指數導向下的旅游度假區管理
綜上,筆者對幸福指數及旅游度假區管理進行了分析,基于幸福指數理論下,我國政府應采取有效對策,改善旅游度假區不良管理現狀,為我國旅游事業發展奠定基礎。
(一)旅游度假區民眾分析
經研究,旅游度假區的民眾包括居民,員工及游客。居民通常是指在旅游度假區范圍內的定居者,居民問題可謂是旅游度假區的重要問題,這是由于旅游度假區占地面積相對較大,據此需要廣泛征地,而居民往往會因開發征地等問題而抵制,從而影響旅游度假區。員工是度假區的工作人員,其中包括普通服務人員與高層管理者,員工是促進度假區發展的主要參與者,服務員的工作態度是度假區服務水平的體現,員工的服務水平與度假區提供的條件息息相關,據此旅游度假區要想積極調動員工工作熱情,就必須本著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游客是旅游度假區所服務的對象,同時也是促進度假區經濟發展的關鍵,游客的滿意度不僅能提高度假區的口碑,同時也能為度假區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度假區三種人雖然角色不同,但都具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旅游度假區應站在他們各自立場上,保障每一方的幸福感。
(二)構建旅游度假區幸福指數評價體系
幸福指數能使幸福程度清晰化,具體化,綜合的幸福指數體系是由員工幸福指數,居民幸福指數,游客幸福指數組成,如下。
1.員工幸福指數
員工對于旅游度假區的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對于員工而言,幸福指數的體現莫過于薪金滿意,工作滿意,因此提升員工滿意度是旅游度假區第一大任務。文化作為企業的精神與靈魂,據此旅游度假區應加大對文化的宣傳力度,對度假區服務社會宗旨進行明確,加強對員工職業道德水平培訓,形成樂觀積極的企業文化。旅游度假區應為員工提高具有競爭力的薪水及福利待遇,并關心員工日常生活,確保員工自身利益,為員工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2.居民幸福指數
居民幸福指數莫過于合理安置,旅游度假區應對失地農民進行安置處理,安置方式包括:幫助居民尋找合適的工作,建立居民就醫及教育系統等,并對居民開展培訓,建立新型人際關系。旅游度假區應讓居民體會到度假區帶給他們的好處,只有這樣居民才能將度假區視為自身耐以生存的依靠,甘愿全身心為度假區服務。
3.游客幸福指數
游客幸福指數高低取決于游覽質量,而影響游覽質量的主要因素則包括旅游服務及度假區設施,為提高游覽質量,旅游度假區應建立完備的導覽系統,增加交通標志牌以及休閑設施,構建一個優越的環境。旅游度假區還應為旅客提供個性化服務,并讓游客有機會參與到度假區管理工作中來,一方面滿足游客好奇心,另一方面提升游覽質量,積極提高游客幸福感。
幸福指數通常包括社會公平,生存環境,生活質量等方面,旅游度假區作為社會一部分,但又存在自身獨特情況。根據度假區實際,通過問卷調查對員工,游客,居民的需求及幸福感進行調查,(度假區幸福評價體系如圖)。值得注意的是,幸福本身就是一種主觀感受,因此在創設指標時應將人們的意見,滿意度包含在內,確保游客幸福指數全面提升。
結束語
旅游度假區的建設既滿足了人們休閑娛樂的社會需求,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為社會發展給予了巨大貢獻。基于幸福理論下,旅游度假區應本著以人為本理念,通過人文關懷提高員工幸福指數,通過人性化服務提高游客幸福指數,將旅游度假區構建成一個人們實現幸福生活的場地,這對旅游度假區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廖元琨,陸志波,楊海真,李玉嬌. 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低碳旅游評價指標體系及實施路徑分析[J]. 四川環境,2015,(01):85-92.
[2]張婷. 國內游客旅游幸福指數測評及對策研究——以桂林市國內游客為例[J].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4,(03):46-49.
[3]余子萍. 幸福指數導向的旅游度假區管理(英文)[J].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03):55-57.
[4]余子萍. 幸福指數導向的旅游度假區管理[J]. 安徽農業科學,2010,(13):6948-6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