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月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諸多問題,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對國計民生都意義深遠,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之舉。
【關鍵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基本格局
當前,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素驅動難以為繼,投資驅動日顯艱難,迫切需要實施戰略轉型。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發展。這一戰略的提出,必將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理論淵源
新科技革命所帶動的以知識為基礎的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標志著經濟發展從傳統的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對于創新驅動發展的理論淵源,多數學者認為,其最早可以追溯到馬克思在《資本論》一書中所提到的自然科學的技術進步作用。馬克思對技術創新理論有著非常重大的貢獻,我們現在所研究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馬克思的創新思想可謂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
二、創新驅動基本格局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是各種零散的任務,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需要建立以國家創新體系為基礎的創新驅動基本格局,只有搭建起基本框架,才能統籌整個戰略的全面實施。
(一)建立協同合作的創新主體系統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首先要明確創新主體,即由誰來具體實施,承擔哪些責任,做好哪些工作,達到什么效果。企業是創新主體。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能否確立,其主導作用能否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對創新驅動戰略的成敗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只有以企業為主體,才能堅持市場導向,反映市場需求。政府承擔創新服務。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過程中,政府主要起到協調、調控、引導和支撐的作用。在創新主體中,各種中介機構通過推進創新的供給方和需求方相互配合,融合成一個整體,成為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構建創新驅動平臺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功落到實處,就必須構建創新驅動平臺,以平臺作為各種創新要素聚集的載體,才能充分激活創新資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物質支撐和有力保障。
1.公共服務創新平臺
公共服務創新平臺是以政府為主導,各企業、高校、行業協會等共同參與,依托科技中介機構建立起來的服務平臺,主要為各種技術的研究開發、資源共享等提供技術性服務。以公共服務創新平臺為載體,積極提高政府效能、簡化政務流程、公開辦事程序,為企業和其他機構提供高效便捷、公開透明的管理服務;積極組織各類專家、企業家和中介服務機構參與咨詢,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2.科技創新投融資平臺
近年來,逐步探索出一個由政府領導、以金融企業為主導,積極引導科技成果有效轉化和產業化運作的科技創新融資平臺。為推進創新驅動的戰略轉變,今后仍要加大政府對科技創新的投資規模,獎勵科技創新企業,專門設立創新基金扶持高新技術的研發,推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專門建立科技支行,成立科技專項小額貸款公司,降低貸款門檻和限制條件,加大科技型企業保險規模。
3.產業集群創新平臺
產業集群創新平臺是指在產業集群地區建立服務體系,有針對性地服務于本地區相關產業集群的企業,為產業集群地區的企業創造生存空間,為它們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為產業升級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我們要充分發揮園區在產業集聚中的作用,不斷完善市場競爭制度、建立清晰的產權制度、科學制定產學研合作制度、探索風險投資制度,營造開放的創新發展氛圍。
(三)完善創新驅動機制
1987年,英國學者弗里曼提出,國家創新驅動力系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不斷完善創新驅動機制,才能保障系統安全、健康、穩定地運行,才能找到創新驅動戰略的正確途徑。
1.運行機制——創新評價
科技創新評價是所有評價機制的本源和基礎。首先,軟、硬指標相結合,比如科技投入的硬指標要與科技資金管理狀況相結合。其次,過程要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結果只是一個點,容易以偏概全,但如果結合過程一起評價,就可以解決評價失真的問題。最后,單一評價與多元評價相結合,在評價過程中注意盡量避免僅由單一主體進行評價。
2.動力機制——創新人才
從長遠來看,經濟發展取決于人的智慧和技術水平。但實際上,創新人才正是實現創新驅動創新驅動的根本是靠人才。的“短板”。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自主創新的比例卻比不上建國初期。對此,必須著力開發運用人才資源,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保障科研人員的合理權益,調動科技人員、技能型人才和大眾創新創業者等各類創新人才的積極性,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良好局面。
3.保障機制——創新政策
創新政策是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驅動的各項內容都需要有政策保障,否則將難以成功推行下去。第一,單項政策和全面決策相協調。以全面決策的前提,詳細制定單項政策,避免出現單項政策與全面決策相背離的情況。第二,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相協調。政策應具有可變性,但同時也要具有相對穩定性,既要適用于當前的情況,也要能適用于未來的一定時期。第三,區域特色與全局統籌相協調。不同區域的創新條件不同,要盡可能地縮小地區差異,在創新投入方面既要體現公平,同時又不能打擊積極創新的地區。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之舉。在創新驅動基本格局中,必須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支撐,中介機構積極參與,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協同合作的創新主體系統,共同搭建出產業集群創新平臺、公共服務創新平臺和科技創新投融資平臺,提供明確具體的物質載體和有力支撐,保障平臺正常運行,真正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洪銀興.論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J].經濟學家,2013(01):511
[2]袁崢嶸,杜霈.我國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路徑分析[J].改革與戰略,2014(09):4751
[3]王蘭英,楊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與中國的未來城鎮化建設[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09):163169
[4]趙蘭香.人才是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根本[J].成才之路,2014(07):7
[5]劉詩白.以科技創新促轉型穩增長[J].經濟學家,2013(11):513
[6]Porter M E.Strategy and the Interne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93
[7]A.A.Egbetokun,Willie Siyanbola,M.Sanni,O.O.Olamade,A.A.Adeniyi,I.A.Irefin.What drives innovation?Inferences from an industrywide survey in Nigeria.[J].IJTM,20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