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麗貞

(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本文主要對我國13年以來核心期刊發表的 88篇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研究文獻進行了分析研究,從文獻選題和結論的視角,評述了我國關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研究現狀,發現了在論文選題以及研究質量上有很大的改進空間。論文最后提出了進一步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上市公司;高管;股權激勵
在經歷漫長的熊市之后,2013年開始我國股票市場逐漸復蘇,股民對股票的投資及投機心理隨之加深,與之相關的上市公司的各種公告的信息也日益受到股民的關注。其中,涉及到股權激勵的問題成了最近股票市場大概率炒作的主題之一,也一直被廣大股民熱議,有關股權激勵的計劃經常被不了解情況的股民簡單地認為是公司具有廣闊前景和股價具有上升空間的重大利好消息,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股民的投資決策。所以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給股民以指導,提高對股權激勵影響的了解,進而對在決策時避免盲從具有很強的必要性。
由于研究股權激勵的論文數量非常之多,研究主題和結論重復性比較高,本文隨機選取了2013至今我國核心期刊上發表的88篇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論文作為分析對象,進行專門的分析研究。
一、文獻綜述
2013年至今,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公開發表被知網收錄的文獻有200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發表的數目也達到了400多篇,占到了股權激勵論文的20%左右。我國對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研究呈現出的總體特點是:研究成果發表比較多,研究內容重復,創新性成果比較少。
如下表所示,從選取的88篇文獻看來,對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相關性的研究有30篇,占所選樣本的34.09%,其次,對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相關性的影響有24篇,占了所選樣本的27.27%,二者合計將近總數的2/3,可見這兩個方向為大多數的研究者的研究選擇。
(一)盈余管理
面對著我國會計制度還不完善、資本市場不夠成熟、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的環境下,通過盈余管理調節利潤以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從而獲取利益的現象在上市公司非常普遍。尤其是上市公司每年財務報告、增發新股、配股等都有對企業利潤的要求,這就使得與盈余相關的某些項目成了部分上公司用來規避退市風險以及達到發行股份的工具。近幾年來,通過股權激勵進行盈余管理的問題較為突出。張蕪和張建平在《管理層激勵與盈余管理的實證研究》(2015)中基于委托代理理論,應用Jones模型,研究證明了管理層持股比例與盈余管理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另一方面,陳華(2015)在對2006——2012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上市公司的研究中發現,股權激勵有效期與首期行權考核指標數量對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為產生抑制作用。
(二)公司業績
很多上市公司在股權激勵的行權條件中會增加公司業績這一指標,從而激發管理層為獲得股權報酬而尋求公司價值最大化,提高企業經營績效。事實上,羅敏(2014)在對2009年-2013年選取的滬深上市公司的研究中發現,管理層持股比例與企業經營績效并不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而在李菲(2015)研究中發現,如果考慮了公司治理強度之后,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的相關性變得顯著,強公司治理強度能夠提升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間的正相關性。
(三)股價、財務信息及其他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影響效果還會涉及到公司股價、財務信息質量等方面,周曉東、趙欣(2015)選取了75家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來度量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對股價波動性的短期影響,發現股票市場對股權激勵預案的公告做出來顯著為正的反應,市場認為這是公司傳達的一個良性信號,看好公司未來的盈利。另外,大部分研究發現,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會計信息質量更低、報表的重述現象更加嚴重(Bergstresser and Philippon,2006)。
二、結語
在上述88篇文獻中,認為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盈余管理存在顯著相關性有26篇,認為兩者不顯著的有4篇。并且在研究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股價、財務信息質量及其他方面的相關性時,大部分研究結論都是具有顯著相關關系的,這也與我們的常規理解相一致。然而在探索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的相關性時,認為不顯著相關的有15篇,而顯著相關的只有9篇,這不僅表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與公司業績之間的相關關系沒有一致性的結論,而且還傾向于與我們正常的思維邏輯相悖的結論,讓人不禁疑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
本文認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除了樣本數據不夠多、研究指標不一致等情況,還有可能是由于財務信息質量問題引起的,對于外部利益相關者而言,公司業績信息的獲取基本上是來源于公司向外部使用者披露的財務報告,而多數研究表明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更有可能在財務信息質量上存在虛假的問題,這就可能導致了研究股權激勵和公司業績時的數據存在不真實不可靠的情況,從而得出的結論存在偏差。本文的建議是,在以后研究公司股權激勵與業績的相關關系時,選取樣本和數據還需要考慮該上市公司外部審計的獨立性情況,條件允許時可以對該公司的審計事務所進行相應的調查,確保獲取的數據是相對真實可靠的,從而獲得可信賴的結論。
從選題及選取樣本對象而言,大部分此類的論文都是針對上市公司高層管理者實施股權激勵的效果性分析,而在近幾年,實施全員持股的上市公司也比比皆是,普通員工一般不存在與公司委托代理的沖突,其持有股權,不僅會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會更熱情地維護公司聲譽、樹立良好的口碑,與公司命運患難與共,所以對普通員工股權激勵效應的研究也是值得嘗試的。
總而言之,在對研究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有效性的論文的分析得出,股權激勵的實施一般對公司的未來經營、市場行情是有相關性的,然而具體的情況確是紛繁復雜的,對于廣大信息不對稱的投資者而言,謹慎對待上市公司公布的股權激勵的信息,審慎決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王懷明,李超群.管理層股權激勵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基于不同產品市場競爭度視角[J].財會月刊.2015(20):1115
[2]姜蘊芝,陳華.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與真實盈余管理關系研究[J].財會通訊.2015(12):3032
[3]周曉東,趙欣.A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公告效應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15(3):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