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優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歷史名言“攘外必先安內”,“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都是先人告訴我們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事實證明,企業作為市場重要的主體也同樣適用。自1997年以來,美國安然、國內中航油、銀廣夏等重大內部控制缺陷事件頻發,一度成為作假虛報信息的代名詞,這都是由于外部內部控制法律體系不完善以及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效率低下造成的。隨著金融市場的逐漸完善,證交所出臺兩部指引要求上市公司主動并自愿披露企業的內控有效性信息,旨在督促企業管理層能夠及時發現內部控制缺陷,降低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增強投資者信心。但近年來,財務舞弊現象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僅不能有效反應公司治理制度和會計信息質量,反而會成為誤導投資者對企業的風險判斷,因此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
一、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研究
滬深證券交易所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指引文件出臺旨在鼓勵上市公司主動積極披露內部控制相關信息,但楊有紅、汪薇(2008)指出當前上市公司主動對外報告內控信息的動機不足,指引規定并未得到有效的執行,內部控制自我評估和外部審核機構的評估也缺乏相應的統一標準。李穎琦等(2013)通過對照財政部參考指標,發現樣本公司2011年度內部控制評價信息披露頻率均值不足50%,各項指標的披露頻率差異較大。但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內部控制信息規范披露情況有所改善。楊慧文(2013)采用對比分析法和結構分析法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進行研究,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注重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體系建設,并且大部分公司可以比較規范地進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
對于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質量,王月英(2013)通過對2011年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發現上市公司整體內部控制披露質量偏低,很難給使用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并且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比例過低,與公司內部控制質量的現狀明顯不符。趙陽(2013)認為公司全部都是事后披露,在事故曝光前都不承認其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而對于一般性缺陷,通常采取承認但不披露具體細節的原則,這嚴重降低了投資者對信息的信任度。
因此,相關機構應進一步完善內控信息的披露環境,加強內控信息披露的執行,不要只是流于形式,同時規范信息披露的格式和標準,有助于投資者更好的利用內部控制信息。
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研究
(一)內部影響因素
不少學者考慮治理結構的影響。治理結構中的參與者特征對公司長期戰略行動發揮著不可忽視的引導作用,楊有紅、方紅星等均認為企業中前十大股東持股分布、管理層持股占比等因素都會對企業對外報告內控信息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李少軒等(2009)認為股權結構是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最顯著的因素,股權越集中的公司,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能力越強,越傾向于對內部控制信息進行披露。
此外,公司特征也是影響內控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宋曉文(2012)采用虛擬變量的方法研究了公司特征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發現盈利能力越好的公司越傾向于對外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王環環(2010)從債權人角度考慮,認為財務杠桿系數較高企業的債權人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進行更多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可以降低債權人投資的不確定性,得到債權人的支持,進而享受借款延期等優惠。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進行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以實現最大盈利為前提。公司管理者通常會權衡內控信息披露的成本與效益,當上市公司對外報告內控缺陷時,其股票交易成本通常會高于沒有對外報告缺陷的公司。楊玉鳳等也認為上市公司的內控信息披露直接影響公司的代理成本,并通過構建內控信息披露指數進行實證分析,證明了內控信息披露對顯性代理成本和隱性代理成本具有綜合抑制作用。
(二)外部影響因素
不少研究學者發現宏觀環境也會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產生影響,比如政策導向,審計機構意見等。趙息、路曉穎(2010)研究發現,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詳細程度與政府監管力度成正比。雷鳴(2011)基于邏輯回歸分析的方法,研究發現,出具無保留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情況明顯好于出具其他類型審計意見的上市公司。宋曉文(2012)進一步研究發現,公司是否聘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無顯著影響。趙陽(2013)從法律監管缺位的角度進行研究發現,很多上市公司沒有遵循信息披露的相關規定,但并未受到實質性處罰,這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上市公司繼續漠視相關規定,繼續假披露、少披露甚至不披露內部控制的相關信息。
由此可見,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多且復雜,我國市場規定不完善以及市場低效導致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能完全發揮其作用,企業對于信息披露動機不足導致披露信息質量不高。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設定強制性與鼓勵性相統一的評價目標,制定兼具可操作性與經濟性的評價標準來完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機制,進而提高企業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意愿與質量。
三、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效果研究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到底會給企業產生怎樣的影響。余海宗等(2013)基于投資者的視角,衡量了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發現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與市場評價正相關,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越高,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信任度越高,企業會計盈余的信息含量越高。黃壽昌等(2010)實證研究了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報告與公司股票的關系,由于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報告降低了市場主體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上市公司股票交易更活躍,股價波動更低。
四、評述及展望
目前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內部控制缺陷的披露。我國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較晚,相關研究也較晚,并且在研究方式上大多借鑒國外的研究方法,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較短且具有特色的中國風,因而我們在完善內部控制相關建設的情況下,應針對中國現實問題進行研究并據以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陳共榮,劉燕.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場反應[J].系統工程,2007(1):1418
[2]李穎琦,陳春華,俞俊利.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信息披露:問題與改進——來自2011年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證據[J].會計研究,2013,(8):9
[3]謝志華.內部控制:本質與結構[J].會計研究,2009(12):2432
[4]楊有紅,汪薇.2006年滬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J].會計研究,2008(3):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