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天
(西南財經大學,四川 成都 610000)
目前國內外對于內部控制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為公司治理結構、公司經營特征和公司財務狀況三個方面,此三方面的研究為傳統的公司層面所表現的硬因素。本文著重梳理研究較少的隱性軟因素,諸如高管風險意識、經營理念、管理哲學與價值觀等。
一、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
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公司治理結構越是完善,則內部控制越好。具體的,法人治理結構越健全(Doyle et al.,2007),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越高、成員構成越合理(Krishnan,2005;Yan,2007;Hoitash,2009)、內部審計機構的運行效率越高(張穎、鄭洪濤,2010),股權結構越合理(吳益兵,2009;張穎、鄭洪濤,2010),財務報告質量越高(程曉陵和王懷明,2008),管理層越重視(張繼德等,2013),則內部控制越有效。
既然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密不可分,作為公司治理結構組成部分之一的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影響不言而喻。加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明確表明經理層負責組織領導企業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這就為本文研究管理層即高管團隊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奠定了基礎。
二、內部控制與公司經營特征
國內外學者發現,公司業務的復雜程度(DeFond,2002;Ge、McVay,2005;林斌、饒靜,2009)、公司規模(Ge、McVay,2005;Doyle et al.,2007;Rice et al.,2011;朱榮恩等,2004)、公司的上市年數和成立時間(Doyle et al.,2007;林斌、饒靜,2009)、公司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鄭石橋等,2009;張繼德等,2013;張穎、鄭洪濤,2010)等都對內部控制有一定影響。
三、內部控制與公司財務狀況
Ge and McVay(2005)的研究發現,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則其披露重大內部控制缺陷的概率越小。Doyle et al.(2007)、林斌和饒靜(2009)、張穎和鄭洪濤(2010)等的研究表明,公司財務狀況越好,其內部控制越有效。
企業高管的風險意識、經營理念以及決策能力等都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而反映在公司財務狀況之上。因此,高管特征應當是內部控制的影響因素之一。
四、高管特征
由于高管團隊與組織戰略以及組織經營結果的潛在聯系,其在管理學術領域得到了廣泛的研究。關于高管背景特征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高層梯隊理論”(Hambrick、Mason,1984)的拓展和深化,該理論以年齡、性別、任期、學歷、工作經歷等作為高管心理特征的替代變量,研究其對高管行為選擇、公司績效等的影響。之后的許多研究也發現了高管團隊特征與組織績效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Michel、Hambrick,1992)等的研究。一系列的經驗性研究表明,企業高管團隊與組織戰略之間的關系受到高管人員制定戰略的能力(Brockmann、Anthony,1998;Knight、Pearce、Sminth、Olian,1999)和戰略決策過程以及相關因素(Amason、Mooney,1999;Smith等,1994)的影響。高管人數的多少對組織業績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團隊資源的多少取決于團隊人員數目的大小。而團隊的多樣性,主要指的是團隊成員在年齡、受教育程度、專業方向、職業經歷以及文化背景等特征上的差異程度,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組織的業績水平(Elron,1997;Haleblian、Finkelstein,1993等)。
在過去的十幾年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人口特征,包括年齡、性別、任職期限以及教育和種族等因素,對工作業績結果的影響,例如對高層管理者離職的影響(Wiersema、Bantel,1992)、主管對下屬業績評定的影響以及招聘人員對候選人的評價(Graves、Powell,1995)以及員工與組織的結合度的影響(Tsui等,1992)等。在企業的高層管理層面,高層管理者在人口特征方面的差異程度被認為是反映了企業管理資源的安排,而這將影響一個企業的戰略結果。比如說,企業高層管理團隊成員的相似或差異程度可以通過其決策過程影響到組織的績效
(Simons,1995;Hambrick,Cho、Chen,1996)。類似的原理,團隊內部的差異也有可能提高決策過程質量,帶來組織創新(Bantel和Jackson,1989)。因此,一些學者建議采用工作輪換和產業間聯系的方法提高團隊成員之間的差異性(B urck、Steensma,1998),以提升組織的創新能力。
從現有的文獻看,對內部控制影響因素的研究多是從公司主體角度來進行,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諸如組織架構、規模、業務復雜性等顯性硬因素,鮮有文獻關注對內部控制實施具有主導作用的高管本身所具有的特質,探討諸如風險意識、經營理念、管理哲學及價值觀等隱性軟因素對內部控制的影響。從與高管背景特征相關的研究來看,也少有直接研究高管背景特征與內部控制之間關系的文獻。
參考文獻:
[1]姜付秀,伊志宏,蘇飛,等.管理者背景特征與企業過度投資行為[J].管理世界,2009(1):130139
[2]袁萍,劉士余,高峰.關于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監事會與公司業績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6(6):2332
[3]張繼德,紀佃波,孫永波.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3(8):179180
[4]楊有紅.論內部控制環境的主導與環境優化——基于內部控制系統構建與持續優化視角[J].會計研究,2013(5)
[5]孫敬水,孫金秀.我國上市公司監事會與公司績效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05(3):6465
[6]程曉陵,王懷明.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J].審計研究,2008(4):110111
[7]向永平.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的文獻綜述[J].現代商貿工業,2008,20(6):4445
[8]吳水澎,陳漢文,邵賢弟.企業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0(5):28
[9]李小燕,田也壯.持續改進的企業內部財務控制有效性標準的研究——基于組織循環理論的分析框架[J].會計研究,2008(5):4652
[10]張平.我國上市公司高層管理團隊異質性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11]陳漢文,張宜霞.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評價方法[J].審計研究,2008(3):4854
[12]魏立群,王智慧.我國上市公司高管特征與企業績效的實證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2,5(4):1622
[13]池國華,楊金,鄒威.高管背景特征對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研究-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4(11):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