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星
摘 要:體育教學是初中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育教學不僅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身體和心理保證健康;同時也是為國家競技體育儲備可用之材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學生為本”的思想,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教學安排,加強初中體育教學,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體育的熱愛。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策略;體育理念
初中是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緊張的初中學習生活中,學生通過體育課堂不僅可以放松自己緊張的學習情緒,還可以增強體質。然而體育教學模式大多已跟不上時代發展變化,不能滿足當前教學要求,學生和老師對體育課堂不夠重視,學生的各項體能監測結果不容樂觀。肺活量、肌肉力量、速度等較十年前有了明顯下降趨勢。因此初中體育教學者要結合自己教學經驗和學生實際情況制訂好教學計劃、利用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到體育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落實好體育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到基礎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懂得緊急處理措施,還可以增強學生體質,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激發學生體育熱情,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理念
體育課是一門課外課堂為主的學科,營造好的體育氛圍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在體育中快樂,在快樂中體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理念。在以后平時體育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
1.渲染良好的課堂氛圍
體育課堂是培養學生體育理念的重要環節。渲染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利用課堂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首先,師生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之間要多參與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始終保持微笑,讓學生的緊張感放松下來,更加有利于學生水平的發揮。學習體育新知識時老師要采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法導入新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參與性。教師要讓學生真實感受到“我參與我快樂,我運動我快樂”的體育宗旨,從而提高體育教學有效性。
例如,在排球課堂教學中,老師首先要為學生講解一些排球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著名排球運動員事例。在實際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標準示范教學,讓學生仔細觀察,然后讓學生開始自由訓練、合作訓練。在學生練習過程中老師不要撒手不管,要參與到學生練習中,給予學生及時指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從而更好地參與到練習課中。
2.多組織一些體育活動,讓學生體驗到體育的樂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多組織一些團體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在此過程中不但增強了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體育技能,還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人際交流的能力。
例如,教師在體育課堂可以組織籃球比賽、接力競賽、排球比賽等一些競技活動和娛樂活動。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通過組織參加體育活動,使學生對體育課堂產生極大熱情,讓學生在快樂中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二、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多樣性
體育教學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成功體育教學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是體育教學重要方法之一,為學生設計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體育理論知識,啟發學生思維,進而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百米跑時,老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百米跑的情境。百米運動員博爾特獨特的慶賀勝利動作,中國短跑名將蘇炳添突破百米十秒大關都可以作為情境背景,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拼搏精神和百米跑的魅力。然后教師將百米跑的要領,起跑姿勢,加速跑及沖刺跑的注意事項,學生通過實際的訓練體驗運動的樂趣。
2.合作競爭教學法
教學中不只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更要注重學生品質的培養如團隊合作精神、永不服輸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安排教學計劃,給學生創造合作機會,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練互學,互相評價、擔當小老師的角色。讓學生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更好地適應社會,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三、培養體育理念,讓學生形成運動意識
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全民體育、終身體育。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體育理念和運動意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斷堅持和潛移默化逐漸形成。因此,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體育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
初中體育是培養學生熱愛體育,形成體育運動意識,進而樹立終身體育理念的關鍵時期,是初中教學不可忽視的必修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利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體育教學中。讓學生深刻體會體育精神,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毛振明.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