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超
(身份證號:130732198704062934)
【摘要】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為城市居民提供完善的生活設施的同時,也為城市的生態環境帶來了負面影響。為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減少人文建設與環境承載力的矛盾,加強全民身體素質建設,發展綠色經濟,實現生態節約型園林建設勢在必行。
【關鍵詞】因地制宜;生態效益;合理規劃
本文將生態節約型園林建設的現狀與具體的改進措施相結合,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城市綠化的合理建設進行綜合探究。
一、重視本地的綠色植物,不要盲目引進外來物種
部分城市的生態環境規劃,出現了忽視本地的綠色植物,盲目引進不適合當地自然環境的外來物種的情況。沒有參考當地的氣候類型和地質條件引進的外來物種會出現不適應本地生存環境,不易存活或因為沒有天敵出現生物入侵的情況,這對于生態環境的建設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生態節約型園林的建設應遵循自然規律,并且結合環境,對城市綠化建設所需要的經濟植物進行篩選。采用因地制宜的發展觀念,將目光著眼于本地園林植物,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統一。
二、在綠色生態規劃中將觀賞價值與生態效益相結合
城市綠色園林的規劃不僅要注重其觀賞效果,規劃的根本目的是減輕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的沖突,維護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片面的強調綠化的景觀效果,將林木當成城市的綠色點綴,是舍本逐末的行為。為此,相關城建部門應將生態效益放在園林規劃的首要位置,將其對于生態環境的調解作用和對于城市熱島效應、霧霾、酸雨等環境問題的改善作用結合起來,實現城市的健康綠色發展。對于城市綠化建設不要只追求形式上的整潔、美觀,還要將其與綠色植物對生態環境的調節作用相統一,從根本上實現環境的綜合治理。近幾年,城市各項用地緊張,城市綠色園林的規劃建設較過去需要投入更多的經濟成本。在此基礎之上,如果盲目的追求美觀,不根據當地情況,建設如“歐式大草坪”這樣養護困難的綠色規劃,不僅加劇了規劃的投入成本,從長遠角度看,其生態效益也遠低于種植樹木。因此,應將綠色生態規劃中將觀賞價值與生態效益相結合,在進行城市生態園林建設時,優先考慮植物種類對環境的改善作用,建設環境友好型綠色生態園林。
三、減少生態園林的建設的奢侈化程度
部分地產公司片面的注重經濟效益,將建筑綠化作為居民購買房產的噱頭,在實際的綠色規劃建設時,并不注重其綠色生態效益對環境的改善作用。將綠色經濟植物作為一種房屋建筑的裝飾品,這使得一些建筑小區的綠化成為奢侈品,用以促進房產的銷售。小區的綠化建設根本目的是為了改善城市內部的生態環境,提升小區內的生活質量,益于居民的身體健康,確保小區環境宜人,實現城市綠色生態環境建設。建筑單位如果只是將小區綠化作為吸引居民入住的“賣點”,追求古樹或名貴樹種的植入,以期抬高建筑的銷售價值,獲取超出綠色規劃投入的經濟利益,結果導致了綠色經濟植物的投資比例大幅度上升,其綠色生態效益的回報卻遠遠低于預期值。同時,遠距離運輸以及異地生長環境的差異也使得部分樹種生存率不高,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
四、對于綠色經濟植物的進行合理規劃建設
城市生態環境在對綠色經濟植物的合理引進之外,還要對其進行科學的規劃配置使其使用效率和對于城市建設的生態效益達到較高的水平,實現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最優化。將綠化建設推行到城市的各個角落,是生態建設的主要目的,為此,實現在有限的空間和成本投入中使綠色經濟作物達到最大比例的城市覆蓋,是當前階段生態建設的主要方向。城市化的發展進程加快,人口的大量流入,使得城市的居住面積受到擠壓,建筑用地的使用價值飛速上漲,城市中心區的綠化建設面積受城市的開發建設影響出現萎縮。甚至歷經艱辛而保有的,載有歷史遺跡的生態園林也被打著舊城區改造名義的相關單位拆除、破壞。綠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日益激烈,占據著重要比例的城市經濟利益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破壞生態效益為代價的,城市的中心區正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中心區的綠化是整個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也是難點,加強基礎環節的綠色建設,擴大市中心的綠化覆蓋面積,是當前階段城市規劃管理的重要前提。
五、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因地制宜
園林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園林的表現手法也是多樣的,根據自然的地理條件,宜山則山、宜水則水,盡量減少對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壞,既可以節約大量的建設費用,又可以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這是園林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生態節約型園林的基本原則之一。尤其是對水景的開發,在沒有自然水源的地方建設水景,景觀效果固然好,但要依靠大量的人工補水來維持,不符合生態節約型園林的理念。園林之美在于其各具特色,盲目以洋風作為潮流,肆意將舞臺道具搬入園林,以玩酷充當超前,或追求“奢侈”和“豪華”,既不能表現園林的特色,也是對資源的浪費。合理利用本地資源,開發地方特色,經過巧妙的設計和精心的構思,既經濟又能表現地域文化,還能創作有特色的生態園林。從而實現對環境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城鎮生態園林的有效建設。
六、結語
加強城市綠化建設,要根據當地發展的特點,實現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重點解決當前城市綠色規劃的難題,針對綠色規劃的根本目的做出生態建設資源的合理統籌規劃。相關部門應加強本土綠色植物在環境規劃中的使用,在節約經濟成本的同時,為資源的有效配置提供物質保障,在此基礎上,注重城市綠化范圍的合理規劃,將生態效益與美觀實用相統一,從而實現改善城市居住環境,加強生態效益的綠化建設目的。
參考文獻:
[1]于曉蕾.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10)
[2]謝娟.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在城市園林中的應用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