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爽
(齊魯師范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1)
論聲樂美學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滲透
劉 爽
(齊魯師范學院,山東 濟南 250021)
本文主要探討了聲樂美學的基本內涵,介紹了高校聲樂美學教學的基本內容,介紹了有關聲樂美學的主要構成部分,比如聲腔美、語言美以及旋律美等等,還結合了當前我國高校的聲樂教育情況分析了聲樂美學如何在高校聲樂教育中進行滲透。
高校教育;聲樂美學
聲樂美學作為研究我國音樂發展藝術基本審美特征以及審美規律十分重要的一門學科。聲樂美學是在其他學科發展基礎之上產生,更是藝術美學十分重要的一個分支,具體從音樂藝術這個視角進行分析,聲樂美學可以劃分到音樂學的內容中。聲樂美學作為音樂美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分支學科,聲樂美學從藝術心理學、哲學以及形態學等多個視角去分析聲樂藝術的具體構成。
(一)語言美
對于聲樂作品而言,擁有富有意境美和情趣美的歌詞的十分重要且基礎。首先,歌詞應該富有一定的意境美感,要帶有引人入勝的效果。創作者通過十分巧妙的創作手法將語言進行擬人化創作,使得語言有著不一樣的藝術特征。其次,歌詞還需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美。具體從歌詞的基本屬性進行分析,大部分聲樂美學作品中的歌詞都是押韻的,因為很多歌曲都是從以往的詩詞改編形成的,比如著名的《滿江紅》,就是用柳永縮寫的“暮雨初收”改變成為歌詞的,前半部分使用的47個字,主要通過八句押韻的方式處理成歌詞的,在后半部分使用了46個字。這種歌詞聽起來很容易上口。
(二)旋律美
莫扎特曾經說過,旋律是所有音樂作品的靈魂。對于一首歌曲而言,其創作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在于這首音樂作品是否實現了美感以及情感的雙重結合,是否能夠打動人心,在聽眾聽過之后是否能夠記住歌曲的旋律,并且哼唱出歌曲的部分旋律。簡而言之,歌曲必須是“悅耳”的。要在聽眾欣賞完歌曲作品之后感覺心曠神怡。擁有美感的旋律是無法想象的,原因在于音樂的渲染力以及表現力都必須借助音樂旋律來傳遞,以實現不一樣的美感。
(三)聲腔美
聲樂必須通過人的演繹才能夠將音樂作品的內涵呈現出來,一首歌曲的最直觀呈現就是將聲音特性完全地融入到歌曲中,將歌曲中的特殊情感表現出來。假如一首歌曲適合男高音演唱,如果使用男中音進行演唱,那么歌曲的意境將無法得到呈現。歌唱者在進行演唱的過程中不單單要結合具體的歌詞意境,更需要對歌詞進行理解,要將自身的感情色彩加入其中,這樣才能夠賦予歌曲不一樣的“韻味”,才能夠真正體現出聲腔美。
(四)伴奏美
對于聲樂演唱十分重要的一項要素是伴奏。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說,認識到伴奏的重要性是基礎,演繹好一首音樂作品,實現伴奏和旋律二者完美融合,這也是伴奏者和演唱者二者共同努力的結果。在進行音樂作品演繹中,鋼琴作品能夠有效彌補演唱人員的演唱失誤,有助于推動音樂情感的發展,有助于引導演唱人員進入到特定的情境中。
(五)動作美
對于展現聲樂藝術而言,不單單要在臺上演唱好,更需要表演的好。因此,只會唱不會進行表演的演唱者是不成功的,單純的演唱而不伴隨動作表演,將使得音樂作品演唱缺乏美感,更談不上藝術性。所以,演唱者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需要通過婉轉優美的個人形體動作達到將歌曲的藝術魅力升華的效果。
(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隨著世界美學思潮地快速發展和不斷延伸,眾多高校教師充分認識到在音樂課堂上較強美學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也對自身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了調整,開始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加大了對聲樂作品處理的探討,尤其是對動作情感的展現方面更是加大了教學力度,和傳統的將教學重點放在提升學生演唱技能上有所不同。另外,學生也在聲樂教師的引導下敢于將自己的想法展現出來,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聲樂作品演唱中,知道如何對聲樂作品進行處理,而且在舞臺上也有著更為自然的表演。不僅如此,學生的思維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轉變,已經不是簡單的技能訓練和演唱技巧的提升,更多是在營造藝術氛圍上多下功夫,提升了學生的藝術修養。
(二)辯證和推理相互依存
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以及創新的思維方式是聲樂學習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更是展現出一首聲樂作品生命力的根本所在。由于聲樂作品中體現出了不一樣的美感,演唱人員在進行表演的過程中需要展現出聲樂作品的美感,這樣才容易被廣大聽眾所接受。整是因為藝術有著不一樣的美感,被賦予了不一樣的生命力,才能夠被廣大手中接收。對于某一部聲樂作品來說,對于聲樂老師應該教會學生如何用心去感受聲樂作品的美,去思考如何將這種美展現出來,應該怎樣結合自身擁有的條件去放大和演繹聲樂作品的美感。從最開始的情感理解,再到獲取聲樂租聘的情感,再到表達聲樂作品的情感等等,在這個完整的過程中都需要演唱人員進行獨立思考,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更是一個情感再處理的過程,這不單單要求演唱人員必須具備十分純熟的演唱技巧,更要求演唱人員學會如何用心去演唱,這樣才能夠賦予聲樂作品不一樣的美感。擁有創新意識是推動聲樂學科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動力,更是幫助廣大演唱人員(學生)進行二度創作的重要力量,對聲樂作品進行二度創作,加上自己的理解十分重要。在復合基本邏輯的情況之下對聲樂作品的處理采取辯證的態度,詮釋聲樂作品不一樣的藝術風格。
(三)提高演唱者的的綜合素質
1.融自我于角色,角色中見自我
在進行聲樂演唱藝術創作的過程中,演唱人員需要對角色進行再創作,對人物形象進行再創造,同時還需要以此為形象進行創作者的創造,把自己看成是這部作品的創作者進行二度創作。這兩者不僅是矛盾的,更是統一的。也正因為如此,需要演唱人員在進行藝術二度創作。這同樣是演唱人員在演唱聲樂作品時候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針對演唱人員而言,不單單要理解聲樂作品的演唱內容,更需要轉化個人角色,將自身融入到特定的角色扮演中,去理解和升華聲樂作品的內容。另外,演唱人員還需要以創作者的身份賦予聲樂作品不一樣的內涵,監督自身在演唱聲樂作品的時候能夠隨心駕馭好每一個角色,都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去面對,這是作為聲樂演唱人員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
2.創建自我角色,做到無形勝有形
對于聲樂作品的創作不單單是演唱那么簡單,還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將自身是如何理解聲樂作品的,將這種方法和感悟教會給學生,引導學生去思考和領悟歌詞中的內涵。演唱人員為了將聲樂作品藝術完美地呈現出來,需要不斷地進行訓練,學會做好自我角色塑造,將自我形象融入其中,演唱出屬于自己的聲樂作品,待著個人情感去演唱,方能將聲樂作品演繹的更加貼切。
聲樂,簡單而言是唱歌,需要演唱人員借助發生對將聲樂作品展現出來,結合既定的旋律去表達聲樂作品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呈現出聲樂作品不一樣的音樂形象。演唱人員需要借助歌聲將比較抽象的音樂經過轉化形成可以看得見,甚至是能夠感受到作品所要傳達出的情感的目的。同時要讓每一位聽眾都能夠和演唱人員產生情感共鳴。在演唱聲樂作品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情感地表達,學會如何運用演唱技巧表達聲樂作品的情感。聲樂同樣是一種有著超強生命力的演唱形式,對于聲樂作品的意義表達和魅力呈現可以采取不同的演繹方式,同樣決定了不同的聲樂作品有著不同的展現風格。充分發揮出每一首聲樂作品的特殊藝術感,同最為個性化的嗓音去演繹每一首聲樂作品,方能賦予整首聲樂作品不一樣的藝術風格,實現個性化演唱。■
[1] 楊麟.論聲樂美學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滲透.大眾文藝,2012,12.
[2] 陳愛群;張瀚玉.高校聲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大眾文藝,2014, 12.
[3] 胡維.高校聲樂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滲透.大眾文藝,201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