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玉芳 牛雪軍
摘要: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克什克騰旗資源優勢,突出主要作物產區,以穩定發展農業生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按照“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整合資源、部門協作”的總體思路,圍繞“依靠科技,挖掘單產潛力,促進增效”的目標,調動各級政府、部門、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各方面積極性,以萬畝示范片建設為核心,以創新機制與優化資源配置為突破口,以農業技術服務為載體,以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成果為手段,突出抓好每個生產環節,通過示范輻射,推進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不斷提升克旗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
關鍵詞: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整合資源;部門協作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41
1實施成效
為保證高產創建活動順利實施,實現產量創新、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的目標要求,高產創建項目區按照統一技術規程、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機械收獲“六統一”的技術路線,積極探索規模化生產經營模式和專業化服務組織形式,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機制,加快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步伐。
1.1合理選擇項目區
克旗是一個以牧為主的農業大旗,全旗耕地面積9萬hm2,而保灌面積不足2.7萬hm2,主要集中在克旗的東南,主要以玉米種子繁育和胡蘿卜種植為主,經濟效益非常可觀。而其余的71%的耕地以旱作農業為主,多為丘陵山地,無霜期短,一般在90~110d左右,種植的主要作物為小麥、馬鈴薯和雜糧雜豆等,經濟效益較低,為增加旱作區的農業收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克旗利用高產創建活動的契機積極落實旱作節水高產創建活動。
1.2良種良法與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相結合
按照良種良法、良田良制相配套的要求,在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嚴格選地、精細整地的基礎上,組裝配套現有的先進實用技術,建立適宜本地區、不同作物的高產栽培技術體系。把科學技術轉變成真的生產力,真正做到主推技術100%到位。
良種推廣上:本著良種先行,科技興農的原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引進或協助項目區農戶引進優質麥種使項目區良種覆蓋率達到100%。
1.3加強高產示范田、核心攻關田、試驗田和科技示范戶建設
為把項目抓好抓實,使農民看有亮點、學有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在組織落實好整個項目區的同時,重點抓好千畝高產示范田、百畝核心攻關田、試驗田和科技示范戶建設。指派專人技術負責,全程技術跟蹤服務,做好關鍵時期技術培訓、農事措施、實地指導和效益分析等工作。通過示范田、攻關田展示,試驗田的新技術、新品種對比分析,示范戶的輻射帶動,引導農民推廣新品種、使用新技術,也提高高產創建活動的影響力。
項目區積極推廣良種良法的同時,示范片必須做到“四個百分之百”,即實現100%良種覆蓋、100%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00%病蟲專業化防治、100%機耕機播。重點普及增產增效實用技術,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展示,廣泛開展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努力培育一批高產典型,推廣一批適用技術,輻射一批先進農戶,同時增強農技推廣系統活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1.4建立小麥高產示范片
小麥3片,0.22萬hm2。小麥:旱地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畝產300kg,示范片較上一年增產5%以上。其中:千畝高產示范田畝產330kg;百畝核心攻關田畝產達350kg。
通過小麥高產創建活動,特別是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科技示范戶的示范作用,輻射帶動本鎮乃至克旗小麥、和其它農作物均衡增產,從而加快克旗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真正實現農民增效。
2關鍵技術
2.1選地與整地
水地選擇土壤肥沃,結構良好,保水保肥力強,地勢平坦,渠系配套的地塊。實行麥菜、麥薯、麥豆等輪作倒茬,減少病蟲雜草危害。
秋季深翻,適時匯地,精細整地。前茬作物收獲后,土壤封凍前,深翻20-25cm,翻后及時靶耢拖平,揀凈根茬,打埂筑畦,在封凍前澆足底墑水,并視墑情適時耙耢保墑,“三九”軋地,早春耙耢,做到地平、土細、上松下實。
2.2選擇優良品種
根據當地土質地形條件、積溫條件、生產技術水平以及A級綠色食品對小麥品種的要求,選用優質、抗病性強、抗倒伏的中早熟品種克旱21、赤麥5和龍麥30、農麥2號。要求種子純度99%以上、凈度98%、發芽率85%以上,水分13%以下。
2.3種子處理
小麥種子所帶病蟲是傳播小麥病蟲害的重要途徑之一。播前進行種子處理,可減輕或推遲小麥白粉病、銹病等發生,還可防止地下害蟲和鼠害。同時可提高種子出苗率,確保苗齊苗壯,是一項費省效宏的措施。
2.3.1用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g拌麥種25kg,或2%戊唑醇(立克秀)拌種劑50g拌麥種50kg。采用拌種器或塑料袋進行干拌,充分拌勻后,再用塑料袋密閉30min即可播種。
2.3.2采用殺蟲劑和殺菌劑混合拌種,防控地下蟲害和苗期條銹病。先拌殺蟲劑、再拌殺菌劑。具體操作:取10mL 40%甲基異柳磷乳油,加水1kg稀釋成藥液,用噴霧器將稀釋藥液均勻噴灑攤在塑料編織袋上的10kg小麥種子,噴藥后堆悶3~4h,再攤開晾干。接著,取10g 2%立克莠,對水200g調成糊狀,將糊狀藥物和拌過殺蟲劑的10b種子一并倒入拌種器或塑料編織袋中,充分攪拌。將拌好的種子放在陰涼處晾干后用于播種。注意,用藥量必須嚴格按要求進行,避免發生藥害。
播種前對種子進行晾曬、精選、藥劑拌種防治病蟲危害。
黑穗?。河?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重量0.3%拌種。
2.4適期播種
播種時期: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4℃,表土解凍8-10cm時頂凌播種,墑情差的地塊可適當晚播。
播種量:每667m2播種量20-25kg。
栽培密度:每667m2基本苗40-50萬株。
播種方法:機械播種、寬幅條播。行距10-15cm,播幅5-7cm,播深3-4cm,覆土2.5-3cm,適時鎮壓。
2.5科學施肥
基肥:秋施肥地塊,結合秋深翻,將優質有機肥(有機質含量8%以上)撒施地表,隨深翻將有機肥施入土壤中,及時靶壓保墑保肥,每667m2施有機肥2000-3000kg。
種肥:每667m2施小麥配方專用肥25kg,種子與化肥分層播下,以免燒籽燒苗。
2.6田間管理
2.6.1苗期管理
二葉一心期壓青苗(土濕、粘重、地埂、苗弱時不壓),促根壯苗,提高分蘗成穗率,緩苗后松土。
三葉期及時追肥澆水,畝追施尿素7-9kg(或等氮量其它肥料),隨即澆水,以后視墑情澆水,澆水后及時松土,及時拔除野燕麥和雜草。
防治蚜蟲:每667m2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8-16g配成3500-4000倍液,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g配成2500倍液噴霧。
對旺苗田,拔節初期每667m2用50%的矮壯素水劑160mL兌水60kg莖葉噴霧,防止倒伏。吸漿蟲近年來發生比較重,要抓住這時麥苗小、容易操作的有利時機,當吸漿蟲幼蟲上升到土表活動時進行防治,每667rn2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150-200mL或50%辛硫磷乳油200mL兌適量水,拌細土25kg制成毒土,順麥壟均勻撒施,然后淺鋤,將藥土翻人土中再澆水;或者667m2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2kg拌細土20kg均勻撒施地表,再淺鋤翻入加土中,還能兼治金針蟲、螻蛄、蠐螬等害蟲。當調查部分麥田紅蜘蛛達到防治標準后,每667m2用40%氧樂果50mL加水40-50kg噴霧進行挑治。
2.6.2中期管理(拔節一抽穗)
追肥澆水:小麥拔節至挑旗前,對長勢正常的麥田每667m2追施尿素5-6kg,隨后澆水,保持苗壯而不旺;對長勢偏旺的麥田進行蹲苗,適當推遲澆水時間,適當減少氮肥用量;對弱苗田要早追肥澆水,一促到底。
拔除大草1-2次。這個時期重點防治吸漿蟲、紅蜘蛛,監測白粉病、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當小麥進入抽穗揚花前正是吸漿成蟲出土為害小麥的關鍵時期(4月25日前),每667m2用50%辛硫磷乳劑50mL或40%氧化樂果40mL加水40-50kg及時進行噴霧防治。如果當小麥開始揚花,吸漿蟲已鉆入小麥穎殼開始吸漿為害時,再噴藥防治就無濟于事了。
當麥田紅蜘蛛或長腿紅蜘蛛達到單行為200頭或100頭時就要進行防治,用20%達螨靈50mL兌水40~50kg噴霧防治效果顯著,還能兼治穗蚜蟲。白粉病、銹病等屬流行性病害,必須注意定期調查,當達到防治指標時應及時進行防治,以防止其大面積流行,每667m2用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g或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75~100g加水50kg均勻噴霧,7~10d后再噴1次,防治效果很好。
小麥灌漿期是多種病害發生高峰期,也是防治病蟲害、奪取小麥高產優質的關鍵時期。此期防治的重點是麥穗蚜、白粉病、銹病等。每667m2用10%蚍蟲啉可濕性粉劑20g加水40~50kg進行噴霧,可有效防治麥穗蚜。
對于優勢小麥的病蟲害防治,要根據小麥不同品種的不同特性,在搞好病蟲測報的基礎上,按照防治指標有針對性地進行防治。
2.6.3后期管理(抽穗-成熟)
澆水:根據長勢和墑情澆好灌漿水和麥黃水。正常麥田在乳熟期澆灌漿水,熟前7~10d利用早晚澆麥黃水,麥黃水要澆勻。切忌大風天澆水和大水漫灌,以免倒伏,更忌炎熱中午澆水,以免青枯死亡。對有貪青晚熟的地塊要淺澆灌漿水,不澆麥黃水。
防治粘蟲:每667m2用20%的速滅殺丁乳油20~30mL,配成2000倍液噴霧。
根處追肥:開花后至乳熟期葉面噴肥1~2次。每667m2每次用磷酸二氫鉀0.1kg,加尿素0.5kg兌水50kg噴霧,可有效提高粒重,兼防干熱風。
2.7收獲
蠟熟中期(少部分麥穗基部尚綠)及時收獲,割凈、打凈、曬干,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