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麗芳 高鵬
摘要: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的方方面面,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力量,對我國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力量。農業推廣作為一種重要的農業發展的方式,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本文主要通過對我國現行農業的推廣模式的分析,提出了當前農業推廣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就當前單一的農業推廣模式進行創新,逐漸完善我國農業推廣模式的實施方式。
關鍵詞:農業推廣服務模式;創新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69
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農業的發展,先后出臺各項惠農政策,為農業發展提供資金與政策支持。同時,應當重視農業技術服務模式的創新,推廣與應用農業技術,加快農業科學技術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通過開展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既可以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又可以幫助農民創收,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與促進農村經濟健康、快速的發展。
1我國現行農業的推廣模式
1.1官產學結合的模式
所謂官產學結合模式指的是政府、企業以及科研院所共同配合,推廣農業科研成果,既可以加快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速度,又可以推動農業的發展。政府主要負責制定相關的措施與政策,建立健全管理機制,確定資金的投向,優化招商的環境,給予幫助農業發展的企業各種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科研院所針對于政府所制定的方針政策給予指導性的意見。
1.2農業科技推廣的體系模式及示范園模式
農業科技推廣體系模式在經過多年的改革后,促進農業科技的轉化與推廣,尤其是基層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站直接面向農戶,在推動農業生產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F階段,我國的鄉鎮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主要采取兩種形式的推廣方式,宣傳科普知識;開設各類技術培訓班。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科技示范園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通過發揮其帶動與輻射的作用,推廣與應用農業技術,為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促進農民的增收。通過農業科技示范園的建設,推廣與轉化農業科技的成果。
1.3“公司+農戶”模式及民間組織加農戶的模式
公司與農戶相互聯合的模式,主要內容是供銷合作,兼顧著技術合作。農戶與農副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共同訂立經濟契約關系,進行一體化的經營。一般來說,該類型的企業以該地區的重點產品以及支柱產業為中心,借助于利益機制,以簽訂相關合同的形式,在保障公司原料的同時,幫助解決農戶銷售難的問題,實現生產與市場聯系,推動農產品向工業化生產的轉變。民間組織與農戶聯合的模式指的是農業結合自身的需求,通過組織成立各類合作社以及專業協會等,實現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的自我服務。該推廣模式下,專業戶進行組織聯合,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單位進行合作,推動科學技術成果向生產力的快速轉化,既有利于應用與推廣科學技術,又可以推動與促進農業經濟的商業化、產業化的發展,是對我國當前的農業推廣網絡的重要補充。
2當前農業推廣模式中存在的問題
2.1以科技創新為導向,忽略用戶體驗
現階段,我國通過開展農業科技的推廣工作,向廣大的農戶推銷農業科技的成果,關注的焦點放在技術成果的本身,而忽視市場的需求。現階段,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科研人員,普遍非常重視農業科學技術的推廣效果。然而,由于忽視市場的實際需求,導致農業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阻礙著農業技術推廣的順利進行。
2.2視行政指令。忽略利益關聯的動力
現階段,政府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主體,以各種行政措施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屬于自上而下的推廣模式。然而,由于不能夠將技術推廣工作人員的利益與工作效率相掛鉤,無法調動工作人員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2.3服務模式單一。技術人員的水平低下
現階段,我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過于的單一,主要包括示范基地與農業科技園,且該服務模式未取得良好的推廣效果。此外,農業推廣機構未能夠將農業推廣方式與科研技術相互結合,加之體制過于的滯后,致使不能夠申報立項,相關研究停滯不前,不能夠及時地解決出現的問題。除此之外,科研人員的各項成果與市場聯系不緊密,不僅成果的轉化率較低,而且經濟效益較差,市場與科研成果存在嚴重的脫節,無法滿足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
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不僅勞動強度高,而且薪酬待遇較低,加之工作環境惡劣,導致流失的大量的農業人才,專業人才不愿意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然而,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對于人才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提出較高的要求,受到專業技術人才不足的制約,一定程度上限制著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與范圍。
3農業推廣模式的創新及探索
3.1重視農戶的喜好,打破固有的行政強制模式
應始終堅持以用戶為導向的理念,在農業創新模式中將用戶導向擺在第一位。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農業科技推廣模式應當以農戶需求為出發點,滿足農戶的需求。因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應當想農民所想,加強與農戶的溝通,了解農民的科技需求,而后向農民推廣相關的技術服務以及信息,最大程度的滿足農民的需求。
3.2實施多元推廣,建立完整的農業科技體系
應當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聯合企業、民間組織以及科研機構等,共同推動農業服務的順利進行,改變以往的二元推廣。此外,無論是高校,還是農業科研院校,都應當加快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的建立,將各領域人才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從而推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
3.3實施考核的制度,加強農業推廣隊伍的建設
農機技術推廣人員的綜合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質量的好壞。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在政府與農業問起著紐帶的作用,因此,應當重視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努力建設一支專業技術過硬,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同時,應當完善考核機制,從中選拔專業水平高、責任意識強的工作人員,為農業技術生產力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推動與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
3.4積極拓寬推廣模式
通過搭建農業技術推廣網絡,有利于全面的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此外,應當重視構建試驗示范基地,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加大對信息的宣傳力度,構建完善的網絡體系,落實科技承包工作,為農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引導。
3.5搭建網絡平臺
在農業合作組織的發展過程中,應當最大程度的減少農民會費的負擔,通過網絡商務平臺的應用,達到分工互補的效果,致力于合作金融的發展,推動服務項目的功能的提升。同時,加強與物流企業以及加工企業的合作,承擔起農業技術的營銷以及推廣的主體,為農民的利益提供重要的保障。此外,作為推廣機構充分的發揮出自身所具有的統籌管理方面的優勢,積極的進行中介平臺的搭建,強化網絡教育的開展,重視加強技能方面的培訓,積極的推廣與傳播產業技術,不斷的開拓農村的網絡技術的市場。
4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經濟的發展過程,農業推廣服務模式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時代發展與進步的背景下,應當重視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為農村經濟快速、健康、穩定的發展提供重要保障。然而,就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模式來看,普遍存在著服務模式單一等問題,限制著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因此,應當轉變落后的思想,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模式,充分的發揮出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的作用,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助力,促進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