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6年5月1日,金融業被納入增值稅的征稅范圍。金融業是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近年來隨著市場的開放發生了較大的變革和發展。因此,金融業的業態和經營模式也變得復雜,為本輪增值稅稅制改革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本文首先闡述了了金融業"營改增"的目的與意義,然后分析了金融業"營改增"后面臨的諸多挑戰,最后,就金融業"營改增"后面臨的風險進行對策分析。
關鍵詞:金融業;營改增;挑戰
一、“營改增”的目的及意義
營業稅改增增值稅的目的主要國家是為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促進企業的結構調整,避免重復征稅給企業帶來的負擔,而且也可以消除有些企業逃稅漏稅的行為。 而且有利于國家穩定增長,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有利于促進制造業提升綜合競爭力;有利于完善稅制,建立比較完整的消費型增值稅制度。
二、金融業“營改增”面臨的風險
(一)金融業本身的特性阻礙了營改增的全面實施
金融業本身具有兩個特性:一是復雜多樣性,二是創新靈活性,金融業務的復雜性使得其難以被稅收制度所束縛,并且由于存在大量個人客戶,金融業征收增值稅時難以確認進項稅額或者進項稅額抵扣不足的問題,稅基難以計算,這就大大阻礙了金融業營改增的推行。
(二)營改增后可能導致成本增加
1、發票管理成本增加
金融業進行“營改增”后用發票進行抵扣將會存在問題。由于金融服務中有一大部分服務的收入都隱藏在差價之中,屬于隱性收費,因此對于這些業務中作為銷項部分的稅額和作為進項部分的稅額就難以進行明確的計算,這樣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時就會產生困難,相關抵扣事宜也很難確定,發票管理將面臨巨大挑戰。如果要按照現有增值稅的征稅方式將所有服務使用者都按照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來管理的話,既增加了銀行的稅收負擔,也使得稅收征管工作面臨較高的技術難題以及沉重的管理成本。
2、稅收成本增加
稅收成本增加可能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對增值稅發票系統的投入增加了稅收成本。金融業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之后,勢必要建立一整套增值稅發票體系,系統的建立,軟件硬件的更新,以及與其他業務系統的良好對接都需要大量資本投入,以使得金融業的增值稅系統良好地運作。其次,對稅務人員的培養增加了稅收成本。要加大對金融業稅務人才的投入,之前的營業稅操作較為簡便,因此金融業的發展主要靠業務人才,現在改征增值稅后需要招聘稅務人才,專門學習納稅申報流程以及防偽稅控機器的使用,這些無疑要新設崗位并加大對員工的培訓。最后,金融業實際可抵扣的銷項稅額大部分來源于對固定資產、辦公用品等的購買,然而這一部分因為不是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所占比重較小,因此可以作為進項稅抵扣的額度非常有限。有限的物資購買使得可抵扣的進項稅數額少,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增加稅收成本。
3、金融經營業務系統的升級改造成本較高。
金融運營對核心業務系統的依賴程度較大,而該系統已完全實現信息化。“營改增”后,金融行業必須對原有核心業務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以滿足收入確認、成本核算與稅款計征等要求。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核心業務系統的升級改造與員工業務培訓,使系統運營通暢、“營改增”過渡順利,這對金融行業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整個金融系統都將面臨較高的業務系統升級、改造與使用成本。
4、金融行業推行增值稅制度的遵從與培訓成本高。
一方面,為推行增值稅制度,金融行業需要升級改造原有的業務系統,修改業務流程與相關管理制度,這必然會增加一定的成本;另一方面,金融業務較為復雜,新業務與新產品層出不窮,新的經營業務系統是否能夠適應這種復雜局面,還需要不斷地調試并通過實踐檢驗。金融從業人員要熟練地使用新系統、從容地應對“營改增”后的新形勢,需要進行系統的培訓與學習,提升其處理新稅制業務的能力。這些都會加大納稅遵從成本。
(三)金融業缺乏經驗和人才,存在轉型升級的壓力
金融企業因其業務的復雜性使得在“營改增” 政策上其他行業經驗的借鑒意義相對有限,沒有可靠的應對經驗供我國金融企業作為參考導致金融業“營改增”的過程必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存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另外,金融企業一直以來都是以繳納營業稅為主,較少涉及增值稅業務,金融企業財務人員對增值稅的征收管理沒有進行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只有在實際操作中對增值稅這一塊了解透徹了才能準確判斷增值稅的處理方法。
(四)金融機構的增值稅發票開具問題。
在原營業稅體系下,金融機構所開發票非常有限,許多時候是以銀行票據、單證等代替發票,稅務機關亦能接受。但是,增值稅實行的是“購進扣稅法”和“以票管稅”,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使用與管理都有嚴格要求,“營改增”后,金融機構需要將自己的開票系統與稅務部門的“金稅三期系統”對接,收集和提供更加完備的交易、銀行賬號、納稅識別號與客戶地址等信息。
三、金融業“營改增”的風險對策分析
(一)明確稅基稅目,做好進項稅額抵扣問題
針對金融行業的特性,找準適合于我國金融業的征稅對策,確定金融業獨有的征稅標準,對金融業難以確定的稅基方面,需考慮實際情況進行免稅或者零稅率處理。 另外針對進項稅額抵扣的問題,由于存在大量的個人作為最終消費者,所以進行增值稅問題處理的時候,金融業應當以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辦法為范本,由金融企業進行代扣代繳。
(二)進行稅負預估,制定預控措施
針對改征增值稅有可能使金融企業的稅負增加的問題,從較長時間看,營改增整體上是有利于金融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因此各大金融企業應該做到提前對稅負進行預判和估計,從而制定出符合本企業自身的預防控制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稅收對于企業的沖擊。
(三)實施人員培訓,促進轉型升級
企業應該采用一定的方法盡量降低營改增的銜接過程中存在的稅收成本,應該及時完善內部的各種業務系統和業務流程,提前對企業員工進行稅制改革的相關培訓,尤其是關于增值稅知識學習和開具增值稅發票的培訓,確保企業各部門深入了解受“營改增”影響的業務操作事項,增強其業務辦理的熟練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失誤,加強內部精細化管理來有效的降低稅務,研究合規避稅方案,為營改增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降低在銜接過程中的稅收成本。
(四)構建增值稅發票管理流程
金融業面對的客戶多種多樣,“營改增”下的金融業務系統改造要盡可能滿足各種客戶的開票要求,以推動“營改增”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還要加強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對于錯開發票、退票等情況,依據有關規定及時進行發票作廢或開具紅字發票處理。對于發票傳遞過程中出現的發票遺失等情況,在當事人出具相關有效證明后,給予及時、妥善的處理。
作者簡介:
楊春宇(1992.10.28——)漢,黑龍江佳木斯,碩士,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會計與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