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利
【背景】:
一天中午,我在學校食堂里吃午飯后,有兩個女生跑過來向我打小報告,說我們班有幾個男生在吃飯期間,將僅吃了幾口的飯菜都倒進了垃圾桶。我跟隨他們回到班級,對班級的垃圾桶進行了檢查,果然發現了許多剩飯剩菜。一下子,我的怒火就沖上腦門,把這幾個浪費糧食的男生拉過來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批完后,這幾個孩子流著眼淚認錯了,說以后再也不敢了。
我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可是,后來我在批改孩子們的周記時,看到其中一個叫許波的男孩子對于浪費糧食事件的看法,其中寫道:
上次我因為浪費糧食被老師批評后,我垂頭喪氣的回到家,做完作業時,差不多要吃晚飯了,我們一家三口還是像往常一樣吃著飯。可是,這一次我注意到了媽媽隨手將碗里吃剩下的飯倒進了垃圾桶里。當我責問媽媽怎么浪費糧食時,她卻不以為然地回答:“米是我們自己掏錢買的,飯使我們自己做的,吃不掉就倒掉唄,如果撐壞了肚子進醫院多麻煩呀!”聽到這里我覺得不僅老師的話很有道理,媽媽的話也很有道理。于是,我心里就有了個疑問:吃不掉的飯,到底該不該倒掉呢?
【陳述】:
一、讓孩子親身體驗
看到這里,我才恍然大悟:學生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教好的,必須讓學生打從心底里意識到浪費糧食的錯誤。可是如何讓學生有這種觀念呢?我突然想到雖然這里都是農村的孩子,但畢竟都是獨生子女,很少讓他們干這些體力活。我覺得得讓他們自己去親身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眼下正值糧食的收獲季節,透過教室的窗戶,遠遠望去,一片金燦燦的稻田展現在我們面前。于是,我決定抽出一節體育,帶著一幫孩子去感受一下收獲的酸甜苦辣。
由于平時都沒有干過農活,走到田邊,孩子們個個興致勃勃,撩起袖子,想要大干一場。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躍躍欲試的樣子,我一聲令下:去吧!去幫幫這些農民伯伯!一個小時后到這里集合。到時候,看看誰的收獲最多。說著,孩子們戴起手套,拿起鐮刀加入到收獲的大軍里面去。看著孩子們熱火朝天地收割著稻子,我心里暗自高興。
一個小時時間過得很快,孩子們準時來到了指定地點集合。令我欣慰的是,沒有一個孩子因為怕累退出這場比賽。于是,在孩子們的帶領下,我逐一檢查了他們的勞動成果。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收割的稻桿都整齊地堆放在一邊。其中,我注意到許波和其他兩個男孩子收割的稻桿堆起來就像三座小山丘一樣。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許波得意地在一旁邊笑邊擦汗。于是,我把優勝獎頒給了包括許波在內的三個男孩子。
二、讓孩子們看一看他們平時看不到的另一個世界
下午第一節品德課,我帶著事先準備好的課件走進教室。還沒等我走到講臺,就有幾個女生站起來爭先恐后地說:“老師,我知道我們不該浪費糧食的。”“老師,我知道了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起來,收割后,曬干還要再加工處理的。”“老師,我們知道收獲糧食的辛苦了”…… 對于她們的話,我沒有評價,只是微笑著打開電腦,播放起事先準備好的課件。課件里首先呈現的是一行大字:現實人間的惡鬼道是什么樣子?對于這個問題孩子們一臉茫然。緊接著我播放了一幅幅非洲這樣的畫面:
(1)即將餓死的嬰兒:一個瘦骨如柴般嬰兒長大了嘴巴,被抱在同樣只剩下骨頭的母親的懷里,奄奄一息。
(2)泥餅充饑:一群非洲黑人在做泥餅充饑,你能想象嗎?餅干是我們的零食,可泥做的餅卻是難民的主食。什么叫饑荒?就是泥也可以當糧食賣。市場上販賣的食品是泥餅,你能想象嗎?
(3) 尋找食物:一個孩子在蒼蠅亂飛的垃圾堆里尋找食物,被這么多的蒼蠅盯著,孩子不痛嗎?饑餓的痛苦讓他更加深刻。
(4) 誰來救救我的孩子:一個無能為力的母親抱著一個餓死在路邊,瘦得真的只剩下一張皮和一副骨架的孩子,哭喊著。
附言1:非洲的有些地方已經被戰爭和饑荒折磨得慘不忍睹,國際人道救援機構在這些地方建立了“生命線組織”,但還是無法面對這么龐大的饑民群。
附言2:在我們隨意享受和浪費物質的今天,你有沒有想到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有一個個即將活活餓死的同類?請珍惜我們的糧食,世界將會因為你們的改變,而變得更加美好!
三、借機寫作,內化學生的思想感情
看到這里,有的孩子臉上出現了淚花,有的要給難民捐食物。整個班級呼喊著“要做一個愛惜糧食的好孩子”。這時,我特別留意了許波,他只是低著頭不敢看我。看到這兒,我想,我什么話都不用說了。借此,我布置了一個作文,題目是: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第二天回來我改了孩子們的作文,其中有一個孩子寫道:
自從經歷了收獲的酸甜苦辣之后,我才知道農民伯伯種糧食的需要付出那么多勞動,我才明白沒有汗水就沒有收獲。自從那次品德課之后,我也才發現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原來還有那么多的小朋友沒有飯吃,只能靠泥餅充饑,而我們在衣食無憂的環境里隨意地浪費著糧食。我開始為自己之前的浪費而后悔。我知道世界上沒有后悔藥,所以從此以后,我暗暗下定決心:我以后再也不會浪費一粒糧食,把省下來的糧食寄給非洲的小朋友。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爸爸把吃剩的飯菜全部倒進了垃圾桶,我非常生氣地沖過去指責爸爸的不是。當時爸爸被我講得一頭霧水,但我講了上次勞動的經歷和非洲饑民的事情后,爸爸終于承認了錯誤,他開始為我的做法感到驕傲,稱以后再也不會浪費糧食了。有時候爸爸還會跟我開開玩笑,說我現在長大了,可以教會他很多東西了。說實在的,我真不敢相信,幾句話,就能讓我得到這樣的肯定,我真的很開心……
從此以后,我們班每個同學都做到了不隨意浪費糧食。他們還把自己部分零花錢寄給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孩子,給他們買學習用品。面對著這樣一群可愛又有愛心的孩子,我感到非常幸福。
【評論】
通過這次活動,我想起前不久看過的一段話:“沒有自我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內化才能真正實現,而所謂的‘內化實際就是自我教育的過程。一個學生只有當他把教育者提出來的教育要求變成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諸實踐的時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實現。相反,沒有自我教育的所謂的教育,就會變成一種蠻橫的灌輸,甚至是一種違反本意的反教育。”我慶幸,我欣喜,沒有錯過這樣一次良好的教育機會。我開始意識到自我教育對于孩子們的意義是重大的,沒有自我教育,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得不到內化。孩子們也在自我教育中成長起來,開始明白愛惜糧食的意義,開始懂得為這個世界的美好明天出一份力。
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人是可以教育好的,要發掘人身上的力量和美,使他們認清前途和遠景”“……我們還要把我們所教育的人變成幸福的人。”平時,我認為是班級里什么都差的學生,但在這次活動過程中,我發現了他們的長處,看到了他們可愛的一面,我開始相信他們還是有很多閃光點的,并且我為之前愚昧的偏見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