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以S大學為例,研究了教育學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現狀以及本碩差異。研究結果說明,教育學大學生專業認同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專業認同在本科生階段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而碩士階段年級差異不顯著。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兩個階段相比,專業認同總體以及情感認同和行為認同兩個維度都存在顯著的差異。
關鍵詞:教育學;專業認同;本碩差異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擴招明顯,教育質量也更受關注。以研究生教育為例,2009年一項對全國69所高校碩士生導師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導師認為碩士生教育質量下降。這其中,大學生自身的因素不容忽視。對教育學大學生來說,由于學科本身的特點,以及就業市場的變化,易出現專業認同度低的情況。但是在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體制下,轉專業的自由度和效率較低。學生和所學專業之間的矛盾突出,勢必影響學習成效,如果就業不對口,不但浪費了學生的教育機會和時間,而且浪費了國家的高等教育資源。
本研究通過抽取新的樣本對教育學大學生專業認同以及本碩差異進行研究。
一、概念與假設
1.專業認同的內涵
下文中的“專業”是指教育學專業。本文采用秦攀博對“專業認同”的界定,即學習者在了解學科的基礎上,產生情感的接受和認可,并伴隨積極的外在行為和內心的適切感。并將專業認同分為認知性、情感性、行為性、適切性四個維度。
2.研究問題和假設
本研究主要關注教育學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認同狀況,年級差異以及本碩差異。根據以上問題,研究者提出以下假設:
(1)教育學大學生專業認同總體處于中等水平。
(2)教育學本科生專業認同總分以及各維度得分在年級上存在差異。
(3)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總分以及各維度得分在年級上存在差異。
(4)教育學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總分以及各維度得分存在差異。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以S大學為例,采用便宜抽樣的方法,抽取教育學本科和碩士階段的部分同學作為樣本,共發放問卷100份,本科階段大一17份,大二16份、大三、大四各15份,碩士階段一年級12份,二年級13份,三年級12份,回收有效問卷90份,有效率90%。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主要是秦攀博的《大學生專業認同問卷》,并進行修改。根據本研究的問題和假設,在年級中增加了碩士階段,刪去了學校類型、專業類型以及專業選擇意愿等問題。
(1)問卷的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數對修改之后的問卷進行信度分析。問卷總體以及各因子的克隆巴赫α系數在0.692到0.903之間,說明問卷信度良好。
(2)問卷的效度分析。本研究通過結構效度來說明問卷有效性,各維度間呈顯著相關,相關系數0.230--0.663,屬中低度相關,表明各因素既有一定的同質性,又相互獨立。同時,各因素與總分之間也呈顯著相關,相關系數在0.542到0.882之間,為中高度正相關,表明各因素與總體方向一致。問卷效度良好。
3.方法與程序
本研究用問卷調查法,問卷采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最高5分,最低1分,中等臨界值3分,得分越低則代表認同水平越高。在S大學教育學院本科和碩士共7個年級中分層抽取被試,進行調查。回收的問卷進行編碼和錄入后,使用spss18.0進行數據處理分析。
三、數據分析
1.專業認同的整體情況
對專業認同的總分和各個維度的平均數和標準差進行的統計數據說明,教育學大學生(本碩)的專業認同總平均分(2.722)以及各維度的平均值(認知性2.443,情感性2.817,行為性2.769,適切性2.8889)都屬于中等水平,且略低于中等臨界值。四維度平均值從低到高排列是:認知性認同<行為性認同<情感性認同<適切性認同。其中認知性專業認同的平均值最低,說明相比于其他三個維度,大學生對專業的認知性認同較高。適切性認同平均值相對較高,說明有一些學生認為教育學專業并不適合自己。另外,認知性認同的標準差較小,為0.466,說明認知性認同得分相比其他三個維度較接近于平均值。
2.專業認同的年級差異
(1)本科生專業認同的年級差異。對本科生專業認同進行方差分析后發現,本科生在情感性和適切性認同以及總分上年級差異顯著。而認知性認同和行為性認同則沒有顯著差異。多重比較分析后發現,在適切性認同上,大一大二之間、大二大四之間,以及大三大四之間差異顯著。在認知性認同方面,大一大四差異顯著。情感認同方面,大一和大四之間、大二和大四之間以及大一和大四之間都呈顯著差異。在專業認同的總得分上,大四和大一、大二以及大三都存在顯著的差異。
(2)碩士生專業認同的年級差異。對碩士生專業認同進行方差分析發現,總體上研究生各年級在專業認同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多重比較分析顯示,研一和研二在適切性認同方面差異顯著。研二和研三在行為性認同上差異顯著,在專業認同總得分上,研二和研三差異顯著。認知性認同和情感性認同這兩個維度上年級差異不顯著。
3.專業認同的本碩差異
本研究運用t檢驗對專業認同的本碩差異進行比較。在認知性和適切性認同上,Sig值為0.547和0.718,說明本碩差異不顯著。但是,在情感性和行為性認同兩個方面,Sig值為0.020和0.002,本碩差異顯著。另外,專業認同的總得分上,本碩差異顯著,Sig值為0.017。
四、結論與討論
研究表明,教育學大學生專業認同總體處于中等水平,各維度的得分都處于中等臨界值以下。認知性認同是專業認同的基礎。學校要在這一方面,作出更多措施來增加學生對于專業的了解。如定期舉辦教育學專業的推廣介紹,發起讀書沙龍,幫助學生了解研究熱點。
本科生專業認同存在年級差異,尤其是大四與大一、大二、大三的專業認同差異顯著,可能是就業形勢的影響較大。但是,本科生在認知性和行為性認同這兩個方面,年級差異不顯著,說明本科生的專業認識以及專業學習行為在四年中變化不大。專業認同在研究生階段不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個別方面偏低。王頂明、劉永存認為,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參與科研實踐與訓練的機會,充分調動研究生科研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專業認同水平。
教育學專業中,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認同存在顯著差異。由于兩者所處的教育階段、培養模式等的不同,他們對專業的認識和態度有所差異。經常舉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會,或許能夠使本科生對自己將來可能接受的更高一級教育有所了解,同時也能幫助提高對專業的理性認識。另外,高校輔導員以及心理咨詢機構的作用也應該重視起來。學生輔導員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使學生的學習不會過于盲目,提高對專業的認同程度。
參考文獻:
[1]王碧云,邱均平,張維佳,孔曉娟.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調查分析——對全國69所高校碩士生導師調查[J].大學教育科學,2009(5):97-101
[2]賀建剛,李峰.高校轉專業的制度安排效率:一項基于問卷調查的實證分析[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2010
(3):88-91
[3]秦攀博.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4
[4]李海芬,王敬.大學生專業認同現狀調查研究[J].教學研究,2014(1):9-13
[5]王頂明,劉永存.碩士研究生專業認同調查[J].中國高教研究,2007(8):18-22
[6]李志,王琪琪,齊丙春.當代大學生專業認同度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1(2):131-136
作者簡介:
牛家興(1992~ ),女,漢族,河南濟源人,蘇州大學教育學院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