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
摘 要:語文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文化素養的重任,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前提,因此,語文在學校課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閱讀作為初中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情感體驗的主要活動,是語文教學需要重點改革創新的教學內容。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研究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閱讀中的對話和交流應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從這一概念出發,教師必須意識到雖然語文教學是以學生獲取基礎文化知識為主,但閱讀教學更重視學生在閱讀文本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與思考,這就決定了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不是讓學生死讀文章,記憶文章內容,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閱讀,學會從文章中找到獨特的感悟,從而由文章進行延伸,演變為對人生世界的思考與反思。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尊重學生在課堂閱讀教學的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在閱讀課堂上就閱讀內容進行自己的解讀與想象,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學模式過于功利,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多是采用背景介紹——字詞講解——課文講解的模式進行授課,將學生放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學生的閱讀想象力與創新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轉變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從而提高初中語文的閱讀效率。
一、提高教師的教學修養,開發語文閱讀資源
語文閱讀教學是以閱讀文章為基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為目標的為目標的教學活動,在這個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及時正確的教學指導,為學生的閱讀學習提供思路與技巧,使學生能夠在語文閱讀中獲得相關的閱讀技能和文化修養。
首先,由于初中階段的閱讀不同于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大綱對學生的閱讀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的閱讀學習不能只局限于簡單的認識字、理解詞句和概括文章大意,而是更重視學生通過閱讀文章獲得的知識體驗與情感延伸,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必須要提高自身的教學修養,使自身擁有專業龐大的閱讀文化知識儲備,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閱讀教學體驗,給學生提供專業科學的閱讀指導,使學生的閱讀教學有明確的方向和專業的教學保障。
現階段的初中教學課程不可能專門開設語文閱讀課,所以語文閱讀教學多是融合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導致許多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容易與日常語文教學任務相混淆,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容易將語文閱讀教學引入只關注字詞句的表層上,不能從縱向上深入下去,為學生提供好的閱讀環境,不利于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對其教學過程的實施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使教師的語文閱讀教學有計劃有策略,保證學生能夠從閱讀教學中獲得一定的收獲。
同時,因為閱讀涉及廣闊的知識層面,一些閱讀內容甚至超出了教師的認知水平,所以,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專業的閱讀指導,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通過多種方式拓展自身的知識面,使教師的文化素養與教學觀念與時俱進,以更加高素質的教學水平為學生進行閱讀教學。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合理把握教學進度,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其次,教師的高水平教學還應體現在為學生開發語文閱讀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現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和教學資源的限制,導致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基本是以課本和教參為主,選擇的閱讀材料也是學生司空見慣的文章,根本無法激發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更談不上深入分析文章,獲得情感體驗了。在當今的網絡時代下,教師要與時俱進,在語文閱讀課堂上引入一些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內容,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以新鮮的閱讀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從而消化吸收教師的講授內容。
除此之外,教師開發閱讀資源還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讓學生搜集一些生活的語文材料進行分享,這種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更能引起學生的研究興趣,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積極性。
二、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由于初中階段的教師和學生依然面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因此,無論是任何內容的學習,教師的教學都帶有明顯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一切向考試大綱看齊,閱讀作為語文考試中的重要部分,自然是教師的重點教學對象。但正是因為閱讀在語文試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導致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基本不考慮學生的閱讀體驗與思考,而完全是將現成的閱讀答題技巧和感想直接傳達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這種應試式的閱讀教學方式雖然可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成績,但這種學生完全沒有參與思考的教學方式不利于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教師要及時認識到這一教學誤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有自己的思考,引導學生逐漸找到閱讀的語感,使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攻克閱讀的難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以后的閱讀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每一位學生關于閱讀都有不同的體驗,教師除了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解答技巧外,要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閱讀干預,鼓勵學生將教師講授的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通過不斷地練習尋找技巧與文本的結合點,形成自己的閱讀答題方式。除了傳統的字詞句的練習外,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還可以與作文教學相結合,通過對閱讀內容的續寫或者讀后感等形式讓學生將自身關于閱讀的感受表現出來,然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閱讀情況給予專門具體的指導,指導每一位學生的閱讀弱勢。同時,學生的閱讀量與閱讀面是語文閱讀水平的決定因素,因此,教師要合理開展課外閱讀活動,鼓勵學生閱讀必要的課外數目,通過讀書會、演講比賽等形式拓展學生的語文閱讀知識面,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
總之,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給學生制定合理可行的閱讀教學計劃,進而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