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龍勝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根本問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這說明教育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農村職業教育如何更好地為農村經濟建設服務,使農業、農村的發展真正轉移到依靠教育,實現科教興農,是擺在各級政府領導以及廣大職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迫切的任務。
1農村勞動力資源狀況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目前我國農村的教育狀況,與農業發展的需要極不相稱。農村勞動者科技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缺乏,直接影響著農村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這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1.1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狀況
據統計,我國農村勞動力有4.82億人,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占13.6%。在我國每7000畝土地上只有一名農業技術人員,每7000頭牲畜只有一名獸醫人員,每萬畝森林僅有0.53個林業專業技術人員。有近70%左右的科技成果在農村得不到及時的推廣應用。由此可見,目前我國農業勞動力素質普遍偏低,農技推廣人員嚴重不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的進程,也影響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因此,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普遍提高農村勞動力科技文化水平,培養真正能為農村實用新技術推廣的農技人員,是實現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的前提條件。
1.2農村勞動力素質嚴重制約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我國農村勞動力從數量上看,有著極大的優勢,但從質量上看卻處于嚴重的劣勢。據統計,我國每萬名農民中擁有的農業科技推廣人員僅1人,農民不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而且創業精神、專業技能也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存在極大差距,這對不斷更新的新產品、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新增的勞動力中相當一部分人又不愿意從事祖輩傳下來的農業技術生產,這對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進而會影響到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2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及存在問題
2.1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
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素質是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途徑。只有通過職業技術教育去開發農村的勞動力資源,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職業技能,以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與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是息息相關的。但我們知道,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是較薄弱的一環,而作為職業教育基礎的農村職業技術教育更顯得勢單力薄,發展相對緩慢。
2.2存在問題
2.2.1教育思想陳舊,觀念落后
一些地方政府過分重經濟,輕教育。重視傳授文化知識,輕視掌握實踐技能。廣大農村家長,觀念里仍存在著“讀書做官”、“走出大山”的傳統觀念,對職業技術教育的認識和重要性還了解不夠,對職業技術教育缺乏信心。
2.2.2農業職業技術教育與農業和農村經濟相分離
我國農村在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目標上存在嚴重問題,僅限于培養生產第一線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忽視第三產業的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在培養途徑上,對文化基礎知識的要求較重視,而對實踐技能的培養上重視不夠,沒有認識到只有培養出適應社會的實用型技術人才,才是職業教育的根本。
2.2.3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
多樣化、多層次供給不足,無法滿足人們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的需要,短期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還不夠健全,不能全方位的滿足各類人員的需求。由于中職學校的專業類型比較單一,還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對專業的多重選擇。畢業后的一部分學生又未能到高等職業院校繼續深造,這對培養農村高精尖技術人才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2.2.4辦學經費緊缺
多數農村職校缺乏穩定的經費來源。近年來由于受普高熱的影響,農村職校生源大量萎縮。同時教師進修與培訓跟不上時代步伐,專業轉向、設備更新等難以實現,進而導致學校自身的發展適應不了社會的需求,這樣惡性循環也會影響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
2.2.5專業設置不當,設備陳舊
由于資金短缺,專業設置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學設備陳舊,難以適應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求。有的學校自開辦以來,專業設置沒有多大改觀。而有些學校又盲目設置,倉促上馬了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有的甚至完全放棄涉農專業。
2.2.6師資力量薄弱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對教師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農村職業學校由于種種原因,教師不能及時定期到外培訓,這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也有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觀念陳舊,甚至缺乏必要的教育學、心理學和現代的教育理論。
3農村職業技術教育與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半農半工、半農半商的農戶逐漸增多,甚至有部分農民告別了土地。但是,由于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偏低,這會直接影響到農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是繁榮農村經濟,實現新時期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3.1有利于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具有使農村勞動力增值的功能。它可以為農業產業化培養一批較高素質的熟練的勞動者。同時通過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在農村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為農村產業化營造一個尊重科學,尊重知識的良好氛圍。農村職業技術教育作為直接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產業,與農業產業化息息相關。
3.2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合理轉移
隨著農業現代化的逐步實現,農村出現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現實。走農業產業化道路是今后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最有效途徑。農業產業化不僅可以充分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大幅度提高農民收入,而且可以促進農村向城鎮化方向發展。但是,由于農村勞動力缺乏比較系統的職業技術教育,文化技術素質低,只能從事一些科技含量較低產業的勞動。
因此,只有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技術教育,通過大量的農業科學技術和管理知識的人才培養,有效地提高農村勞動者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素質,促進農村勞動力合理、有序的轉移,促進農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