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榮
摘 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構建的新課程充滿著清新撲面的數學文化氣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多途徑、多方法、多角度親近數學的舞臺,以具體、形象、活潑生動的形式來詮釋“人人學不同的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的基本理念,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好玩、數學有用”成為小學數學教育追求的教育目標。加強小學數學文化建設刻不容緩,可以說數學文化走進教材為教學提供了講述數學文化的載體,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時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文化,要讓數學文化永駐校園,要讓數學文化融入課堂教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文化建設
數學屬于文化領域的學科,不僅彰顯著其獨特的理性之美,更記錄著人類文明與智慧發展的文化歷程。數學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傳遞的園地,更應是人性培育的殿堂??梢姅祵W是一種文化。數學文化觀首先是由西方學者提出的,近十幾年來,我國對數學是一種文化才有所認識。數學最內在的文化特性應該是數學本身,因此數學文化不應從數學之外去尋找,平時的數學教學,是學生感受數學文化本色的課堂,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能使數學知識外化為一種現實的數學影響,更好的彰顯數學的文化品性。如何加強小學數學文化建設呢?
一、對“數學文化”的二個判斷
“數學文化”是實現學校優質教育的有效平臺,它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數學的別樣風采,更有助于學校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當然,數學文化活動的探索才剛剛開始,但我相信,數學文化活動的探究與實施,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數學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讓數學學習以全新的面貌進入學生的生活。
一個是要讓數學文化永駐校園。一種文化的形成需要長期不懈的積淀,僅僅靠一個月或幾個月的時間是很難形成和發揮作用的,因此我們要根據現代教育的發展需求與數學活動的發展要求,逐步促進和加強數學競賽的組織活動,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我們要適當增設游戲競賽、動手操作、實踐應用等環節,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增設講述數學故事環節和智力活動環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訓練與發展學生的思維,增長學生的智慧。
第二個是要讓數學文化融入課堂教學。課程基本理念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適應課程改革,我們應與時俱進,用新的數學觀,特別是用數學文化視角下的數學觀來看待課堂教學,充分利用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文化要素,向學生呈現數學文化視角下數學課堂,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真正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數學的文化修養。
二、數學文化走進教材為教學提供了講述數學文化的載體
現在,我們小學普遍使用的數學教材,開始就以生動有趣、易于閱讀的形式,以“你知道嗎?”為題,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數學發現、數學史的知識等等,我粗略的查了查,五六年級數學書中以“你知道嗎?”作為問題的共有數十篇,每一個點的呈現,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其中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數學給人類文明所作的貢獻。如“祖沖之與圓周率”“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笛卡爾與數對”“畢達哥拉斯與點陣”等等,這樣小史料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家對生活的留心,感受到數學是有價值的,是無處不在的。
通讀了《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我們能強烈的感受到數學文化氣息,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好玩、數學有用”已成為小學數學教育追求的新的教育目標。比如我在教學《認識圖形》一課時,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去說明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如屋頂人字架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拉鏈門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小方格等等,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就可以用數學知識來解釋其原因了。我還從家里拿來了小板凳,讓學生親自實踐,真正的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并在生活中提煉了數學知識?!澳暝氯铡币徽n是比較傳統的教學內容,要挖掘出新意確實很難。在教學時我從數學文化的視角捕捉了“年歷”所蘊涵的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用一張具有文化內涵的年歷作為知識載體貫穿于整節課中,將“大月、小月、閏年、平年”等諸多細小的認知活動統一在一個探究性的數學活動中,盤活了“年月日”這一原本枯燥、單調、抽象的教學內容。無數次的教學實踐,讓我充分認識到只有融入文化色彩的數學課,學生才會“興趣盎然”。
三、開展數學活動要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文化
數學活動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滲透數學文化,對于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擴大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增長才干,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發展數學才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是通過數學手抄報滲透數學文化?!皵祵W小報設計制作”能夠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們的設計熱情,激發他們的無限創意。手抄報作品可以由學生創作或搜集資料,自主完成,其中數學小知識、數學難題、數學家及數學家趣聞等內容,充分挖掘了同學們關心數學,熱愛數學的熱情,也增進同學們對數學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二是通過寫數學日記講述數學故事。提到日記,一直被認為是語文的專利,一提到數學,就好像只有做數字、公式、習題。實際上,將日記的書寫應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能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的生活性和實用性,更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剛接觸數學日記,學生記述最多的是自己在超市、菜市場中遇到的數學問題,數學故事。
三是通過數學游戲讓學生暢游數學知識的海洋。結合數學課本的某些內容,適當開展一些游戲或競賽,加深或拓寬學生的數學知識,有利于訓練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游戲“拼擺七巧板”,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項活動,無論是否接觸過七巧板,只要接觸上了,學生就很快的投入了極大的參與熱情,不僅能快速的拼出給定的圖案,而且能自己設計出獨特的圖案造型,創意無限。再如“巧算24點”是數學知識中四則運算的綜合應用,一副撲克牌就可以玩轉24點,玩法既有趣又簡單,極大限度地調動孩子眼、腦、手、口、耳等多種感官的協調活動,對于培養孩子快捷的心算和反應能力非常有幫助。
四、結語
我們相信,當數學文化的魅力真正滲入教學、融入活動時,數學就會更加平易近人,數學教學就會通過文化層面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數學、喜歡數學、熱愛數學,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數學教育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