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財喜
摘 要:初中階段不僅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培養的重要階段。將情感教育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融合,能夠以語文教學課堂為媒介,使教師自身具有的情感通過實際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與學生的情感世界產生強烈的共鳴。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隨著課程目標的不斷改革,教學設備不僅有了很大的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也在與日更新。情感教育是目前語文教育的基本要求,更是以后語文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情感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初中語文情感教育中的關鍵點。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與支撐力。因此,為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初中語文教學的興趣,就要讓學生對初中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進行分析與研究,使其能夠在學習教材、欣賞教材以及研究教材中對初中語文產生興趣與愛好。另外,加強學生對初中語文知識的學習與運用,能夠使學生發現自我,進而激發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因此,作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在語文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與環境,做學生的引路人,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樂趣與魅力。學生在語文教師的指引下,能夠對語文產生另類思考,加強自身的學習興趣,在豐富知識、情感的基礎上,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與文學素養。
二、在情感教育中引導學生的情感表達
加強對學生情感因素的引導,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的主要要求。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沒有情感就不會產生教育,在情感教育中要注重教育方法與分寸。”因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從根本上提高自身的職業修養與道德水平,在以學生興趣為基礎上,將情感因素作為語文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此進行了解、掌握與落實。另外,初中語文教師要從學生學習出發,通過各種方向、各種渠道培養學生的情感教育,讓學生能夠對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進行挖掘與分析。并且,我們要堅信只有賦予滿腔熱血,才能使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產生情感共鳴,從根本上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與創新。
三、通過情感契合點引學生共鳴
情感的共鳴有利于學生既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有利于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和體會文本的思想感情。不同的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是不一樣的,教師應該帶著發現的眼光去研讀教材,尋找文本內容與學生情感的契合點,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學會將情感融入文本的閱讀中,提升學生的情感能力。例如,在學習《松鼠》這一課時,可以聯想到學生在童年時期或者當前喜愛小動物的這一興趣愛好,以此作為契合點,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對話,讓學生分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并對其進行簡單的描述。尤其是同樣喜歡小松鼠的學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養動物的經歷以及動物特征進行詳細的描述。通過對話和分享,學生們都不禁想起自己曾經與小動物之間的趣事,想起家里的小狗、小貓、小金魚等。在這樣的情感體驗下,學生再進行文本閱讀時不禁會產生強烈的共鳴感,帶著探究的心理去看待作者筆下的松鼠,從而更認真地閱讀文中對松鼠的細節描寫,體會作者以何種心態去觀察、描寫松鼠。
四、聯系生活實際延伸情感教育
教材的編寫題材均來源于生活,任何學科的教學均是為服務生活而展開的,因此在進行情感教學時,不應局限于課堂上45分鐘的情感體驗,而應聯系生活實際延伸情感教育,將情感教育延伸到課后,融入到生活中。例如,在學習《童年的朋友》這一課時,需要學生體會文中高爾基對外祖母敬愛之情,和對童年的回憶,在課堂上教學時可以配合《外婆家的澎湖灣》這首應景的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中回憶與外婆相處的情境。在學習完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布置與親情有關的生活化作業。比如,周末與家人一起去動物園玩、幫媽媽做家務、和媽媽去看望外婆、給爺爺奶奶捶背等等,促進學生與家人的情感交流,并要求學生就周末所經歷的事情進行寫作。學生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就會有意識地去觀察家人的言行,從中體會家人對自己的關愛,體會情人之間濃厚的感情。學生在寫作時會將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內,在提升學生情感表達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
輕松愉快的課堂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情感氛圍,良好的情感氛圍有利于幫助情感教育的實施。例如聯想式的手段,這種手段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索性,幫助學生培養學習的興趣。譬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弊x到這句話的時候,老師可以這樣提問,“最不能忘記的背影,同學們對背影的聯想是什么?每每想起來某一個人的背影時,總是帶著一種怎么樣的情愫呢?”答案肯定是豐富多彩的,這樣子的聯想式提問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思考,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增加了學生與教師的情感交流,有利于獲得教學上的更大效益跟學生的進一步成長。
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過程、學習伙伴、學習問題。如朗誦、演課本劇、民間采風、討論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學會合作,應有團隊意識,與他人交流學習成果,不但自己學習,還應幫助其它學生學習。當然教師應給學生一個明確的問題及任務,讓學生合理分工,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教師還應引導學生探究學習,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由學生自己質疑,并探索答案,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如“雪融化了,會帶來什么”,學生說帶來水,也說帶來了春天,教師應鼓勵這種富有想象的回答。再如教師講到某個問題,可讓學生暢談自己的見解。
語文是初中教學中的基礎課程,情感教育也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將情感教育融入每一節語文教學課堂中去,通過創設情景、注重朗讀教學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更為良好地學習和掌握語文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建紅.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語文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5(13):136.
[2]徐海平.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與創新思維的培養[J].成功(教育版),2011(11):146.
[3]孫梅.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實效性實施方案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美術),2012(3):113.
[4]趙方圓.初中語文情感教育之我見[J].成功(教育版),2013(23):68.
[5]潘海生.讓情感浸潤心田——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與學生情感培養[J].考試周刊,2013(z1):45.
[6]徐宏.初中語文情感教育與創新思維的培養[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