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鳳桐
摘 要:小學數學新課程教學大綱中指出:“小學數學要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初步基礎,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币蠼虒W從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把小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那么要想讓學生輕松、愉快、天天向上,教師就必須好好學習,學習教學技能,教學方法,教學行為。課堂教學的進程就其本質來說是師生思維共同活動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關鍵詞:課堂教學;思維能力
當前,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創新性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改革過去以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為主的這種傳統教學模式,改革課堂教學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方法。要設法激活學生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學會參與,學會發現,學會應用,學會創新。
一、在教學中巧用猜想發展思維
猜想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架起已知與未知的橋梁,這樣做,更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猜想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手段,那么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如果巧妙運用猜想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中創設猜想的情景,讓學生大膽去猜想。學習新內容后,可以讓學生猜想以后會學習什么內容,今天學習的內容有什么作用??梢宰寣W生在學習新知識后猜想知識的運用,如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之后可以讓學生猜想自己住的小房間的面積,吃飯桌子的面積。這樣的猜想有利于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
二、通過觀察、交流、討論培養思維
思維培養要貫穿在各部分內容的教學中。這就是說,在教學數學概念、計算法則、解答應用題或操作技能(如測量、畫圖等)時,都要注意培養思維能力。任何一個數學概念,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或空間形式進行抽象、概括的結果。因此教學每一個概念時,要注意通過多種實物或事例引導學生分析、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點,揭示其本質特征,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正確的概念。例如,教學長方形概念時,不宜直接畫一個長方形,告訴學生這就叫做長方形。而應先讓學生觀察具有長方形的各種實物,引導學生找出它們的邊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點,然后抽象出圖形,并對長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
三、讓“生活”走進課堂,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我們的數學不能遠離生活,不能脫離現實。這就要求我們在備每一節課前都要想到這些知識與哪些實際例子有聯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盡量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學知識的,就不干巴巴地講;有學生熟知的喜聞樂見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題;能動手操作發現學習的,就不灌輸,不包辦代替;有模仿再現實際應用的練習,就引進課堂,與書本練習題配合使用,總之,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學生自己思考,提高思維能力。
四、重視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思維
現在,小學數學課改要求是教師多給學生參與教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就有意識地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做一做、算一算,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例如:在教學“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我先讓學生拿出厚紙板做成的平行四邊形學具,指導學生運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割補成一個長方形.使學生清楚地看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從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多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就能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一步步地進行推理、概括、判斷,最后獲得正確的理論,使學生的直觀思維轉化為抽象概括、推理、判斷的思維,有力地促進學生的思維。
五、創設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好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喜羊羊和美羊羊種的兩塊不同形狀的草地,然后引出他們的對話,爭論誰種的草坪大。我在課件上設置了兩塊草坪的占地,并用色塊閃爍。學生帶著問題,迫切希望得出答案,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最后達到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目的。
六、創設質疑空間,延伸學生思維
古人云:“有小疑得小進,大疑得大進?!边@就說明了有疑才有分析問題的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破疑而進。受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講授完新課后,通常都是以總結為一節課畫句號,使學生養成只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不肯開動腦筋思考,不善于提出問題,獨立思維能力差。所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就是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質疑空間,讓學生勤思考,多發現問題,敢干提出問題。
例如:在講授了小數乘法計算方法后,我讓學生對比學過的小數加、減法法則,思考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就回答出來:“計算小數乘法兩個數的末位對齊;計算小數加、減法,兩個數的位數對齊。”有學生就提出疑問:“為什么小數乘法的計算要末位對齊,而小數加、減法是位數對齊?”我很高興學生有疑就問,當場表揚這位學生善于思考,提出問題,然后鼓勵全班學生大膽嘗試探索原因。質疑不但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延伸學生的思維寬度,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根據題目中的具體條件,自覺靈活地運用數學方法,通過變換角度思考問題。這樣,就可以發現新方法,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一定會產生濃厚的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興趣。通過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琳柯.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4年16期
[2]楊素.小學數學低段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偏差分析[J].小學教學參考,2015年14期
[3]鄒建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