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遠恩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行各業都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作為當今化學工業最活躍的新興領域,精細化工的發展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直接、間接推動了其他相關行業的進步與發展,但在加速發展精細化工這一新興產業的同時,所暴露出的各種問題也不容社會忽視。下面筆者依據對我國精細化工發展現狀的深入研究,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建議和解決策略。
[關鍵詞]精細化工 總體現狀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G27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3-0131-01
前言
精細化工是當今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的新興領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所包含的領域可分為傳統和新領域兩部分,但各國也不甚一致,大概可歸為40個門類和行業。精細化工的生產可劃分為化學合成、精煉和商業化等三部分,要求從業人員具有極強的專業能力,極高的技術水平。由于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精細化工在國際行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化工行業應有的影響力。
1.精細化工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 生產技術水平偏低
精細化工雖然在我國有幾十年的發展時間了,但相對于一些其他發達國家,我國精細化工依然起步較晚,雖然有很大進步,但是生產技術水平仍然偏低。且加氫還原、連續硝化、絕熱硝化、液體 SO3 磺化等高科技在精細化工產品中應用較少,機械化、自動化、專用化水平較低,產品檔次偏低,以至于附加值不高,且在精細化工產品中占很大比例。設備不能及時更新換代,產品研發花費時間長,科研團隊創新性不高,集中化、信息化、自動化沒有達到一定水平,產品不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使得企業勉強維持運轉,沒有多余資金投入,上述問題便無法得到有效改善。一些尖端技術的使用在國內才剛剛起步,甚至在超高溫、超臨界領域還是一片空白。一些小企業的生產方式較為粗放、分散,或有采用手工生產,沒有能力建立信息化平臺,制約行業發展。多數高精產品還要依附國家或國外引進,在版權問題上還要花費大量資金,使本就利潤缺少的企業陷入不創新無發展、引進無資金的尷尬境地。
1.2 生產帶來的環境問題
隨著精細化工的不斷發展,產品的品質不斷提升,生產工藝愈加復雜,往往需要多重提純精煉,步驟繁復。由此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的處理,就顯得更為重要,且難度較大。因精細化工產品的特點,產出廢物具有排放量大、成分復雜、毒性大等特點,使廢物處理更是難上加難。之前企業廣泛使用的焚燒法和近些年推廣的微生物處理法卻都有各自的弊端。焚燒法會帶來有毒有害氣體的排放,造成空氣污染;微生物處理法盡管適用范圍廣泛,但因某些廢物毒性大,微生物也不能進行很好的處理。正因環境污染問題嚴重,不少發達國家對準了發展中國家土地面積大,廉價勞動力充足,紛紛把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另外綠色化工在我國的生產規模較小,且技術不成熟。如果處理達不到國家規定標準隨意排放,勢必會污染環境,但是依然有少數企業堅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為三廢治理難度大,同時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他們環保意識薄弱,只注重經濟利益,而把環境問題拋之腦后。
1.3 生產企業沒有實現規模化,整體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精細化工行業大約有一萬家的企業單位,尤以涂料廠為最,但多為分散廠商,整體競爭力較弱。由于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我國精細化工企業眾多,但規模較小,企業分散發展,缺少整體競爭力,直到現在,仍然存在不少作坊式的單位,生產力低下,生產水平低下,實現DCS控制的企業屈指可數。在大多數企業中科技與實際生產相脫節,科研機構和企業連接甚少,科技轉化為實際產品效率低下。相對于國外的大規模投資,國內投資較少,在資源、市場和技術方面,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競爭力低下。重復建設項目造成的生產能力過剩,市場競爭陷入惡性循環。另外,若企業盲目競爭,盲目引進新技術、新產品,產品已成,卻難以找到銷路,導致產品大量積壓,造成人力、財力的巨大浪費。
2.精細化工發展過程中可采取的策略
2.1 提高生產技術水平
作為技術密集型產業,企業單位要在生產工藝的連續化、自動化、數字化方向進行引進、改進和創新,解決SPC、PCA和PLS、多變量SPC方法的開發與應用,提高催化劑的使用率,將計算機技術真正運用到生產實踐中,進行設計、監控、模擬和信息交互,創新才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是提升國家和社會的第一生產力。企業單位要想做大做強就必須把創新作為第一要素,創建科研創新機構,把這個硬性指標真正落實到生產實踐中去。減少引進或買進,用自己的科研團隊研究開發,掌握技術前瞻研究,包括當前狀況和前景展望,合理布局,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競爭優勢。突破產品檔次低,創新力不足的瓶頸,促進科技成果成品化、產業化,并加強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支持。
2.2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指滿足當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意味著維護、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資源基礎,這種基礎支撐著生態抗壓力及經濟的增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認識到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的應負的責任。精細化工作為國內一大能耗產業,它的生態、綠色、安全勢必會為整個行業,乃至社會帶來巨大效益。節能化發展已成為企業的必由之路,向發達國家學習一些尖端技術,加強科研機構與實際生產鏈之間的聯系,降低三廢造成的環境污染,學習引用分子模擬、綠色催化、綠色合成等一系列先進技術,找尋可多次重復利用的原料,減少一次利用,使中水的利用率盡可能達到最大化,減少廢水的排放。
發展綠色精細化工以精細化工為基礎,使用環境保護的技術手段,實現精細化工的快速發展。綠色精細化工堅持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合理利用能源,使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以高效、低副產物的綠色化學反應為技術支持,以綠色無污染材料為原料,控制生產過程中污染物的零排放,促進能源和環境的和平共處。綠色精細化工產品多是新型環保型的,如新型農藥、特殊膠黏劑、環保型染料等等。相對于以往囿于技術水平限制的、有一定毒性的產品,如塑料袋,綠色精細化工產品更為環保、經濟、高效。綠色化工中四類關鍵技術為分子模擬設計技術、綠色催化技術、電合成技術和超臨界流體技術。
2.3 深化體制改革
精細化工行業整體要向規模化、集團化方向轉變,響應中央號召,結合具體情況制定中小企業發展戰略,提高科技競爭力,優化產業結構,實行市場化運行,真正做到把行業推向市場。以傳統化工為依托,深化體制改革,在未來逐漸擴大市場份額,增加比重,成為行業的主要利潤來源,逐步取締傳統化工,增加經濟增長點,引領整個化工行業加速向前發展。企業要招募資金支持科技研發團隊和產品實際生產鏈的運行。強化風險投資體制,在國家政府、社會、銀行、企業方面建立多投資渠道,解決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
3.結語
精細化工是一個擁有巨大前景的新興產業,對我國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盡管現在還不夠完善,存在諸多問題,但只要采取正確的解決策略,堅持在技術、資金、資源利用上不斷創新進步、合作發展,堅持綠色精細化工可持續的發展方向,就會在國家和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楊靖.精細化工的發展趨勢以及如何發展綠色精細化工[J].化工管理,2014(15).
[2] 成國亮,唐林生.我國精細化工行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廣州化工,2016(03).
中國科技博覽2017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