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摘 要: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帶動著建筑產業的發展,建筑物的質量不僅關系到建筑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也牽扯到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做好建筑管理與工程監督勢不容忽視,本文從目前建筑管理與工程監督中常見問題入手,深入分析了其解決對策。
關鍵詞:建筑管理;質量監督;管理
現階段,建筑工程規模不斷擴大,各種高層、超高層建筑不斷涌現,施工工序也越來越復雜,給工程管理和質量監督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我國工程質量管理成績還是十分可觀的,無論是建筑自身單位還是監督機構都在不斷的改善自身能力,嚴格執法、認真監督。但我們也應該看到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在各種新型建筑物不斷涌現的新時期,原來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顯得越來越無力了,這就需要我們去深入探究和分析。
一、建筑管理與工程監督現狀
質量作為工程建設的核心,其高低直接關系到人們的切身利益,且與社會經濟的和諧、穩定發展有著密切關系。因此,為了確保工程質量,我們必須要做好質量監督管理工作,但是就目前我國建筑行業的管理與工程監督分析,其中問題十分明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業人員問題
由于建筑行業自身原因的影響,從業人員十分復雜,且大多都是沒有專業培訓的進城務工人員,不僅專業技術水平低,且工作態度不認真。這些工作人員,工作無定所,使得培訓難度大且比較分散,無法形成專業、統一的教育,同時產生工程質量問題,也無法直接尋找相關責任人,權益無法得到有效的保證。
2、設計問題
在工程項目中,設計和施工人員并沒有嚴格遵守工程標準開展工作,且工作態度不明確,導致工程施工是照部就搬的機械式工作,只注重眼前利益而不存在任何責任感。這種態度的長期存在必然導致工程質量受到影響。
3、企業問題
目前,建筑行業存在著眾多的反復承包的問題,在反復承包中,建筑企業的資質問題逐漸被拋棄。另外,由于建筑行業人員流動性大,只有為數不多的單位能夠守住單位資質證書,而其他大部分企業都采用掛靠等形式借證賺錢。這種工作方式導致企業有名無實,甚至是存在著嚴重的有資質無能力或高資質低能力的現象。
4、裝飾問題
目前的裝飾工程中,大部分單位對于材料選擇并不重視,很少有單位去查看材料資質證書。材料作為影響工程質量的關鍵,其不僅關系到建筑電氣、燃氣、消防等安全,更是與建筑物整體質量息息相關,這些裝飾材料任何一個出現問題,都必然造成惡劣影響。
二、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的主要方式
建筑工程中出現質量問題,監督部門要負大部分責任,在具體的監督工作中,對質量問題進行嚴格地控制至關重要。要在加強監督力度,做好依法辦事的基礎上,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的可靠性。具體的解決辦法如下:
1要對工程質量監督問題進行改進和完善
只有提升建筑工程的監督和管理工作,才能夠提升全社會以及全行業的透明度,人們對建筑工程的質量才能夠放心。相關的質量監督部門,需要朝著公平、公正和公開的方向發展,從建筑工程項目設計開始,就對每一個環節進行監督和管理,同時還需要根據工程監督以及施工的科學方式來改進質量監督工作中的不足之處。監督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做好積極性、自主性以及約束性相融合。同時還需要盡量避免出現突發的事故問題。
2建立預警機制和服務模式
在具體的工程質量監督工作中,提升服務工作的和諧性,并且嚴格按照執法行為來進行監督是至關重要的。建筑工程的質量監督工作的順利展開,需要以事先的預警工作為主,盡量將質量問題控制在最初的狀態。要縮小質量問題的范圍,只有找到質量監督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才能夠對質量的通病進行嚴格地控制。同時相關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在現場進行指導,盡量提升質量監督工作的主動性,減少被動局面的出現。
3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運行機制。
在提高社會監督的前提下,實現從單一事實監督向工程建設各方質量行為監督的延伸,并特別注意工程建設各方銜接部分的工程質量有效監督。劃清各方銜接的質量界限,分清責任,避免管理權限的混亂沖突,通過日常監督、監督巡查與結構工程季度大檢查相結合的監督形式,對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全要素實現全覆蓋的監督。
4建立全方位的集體監督機制
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不斷的深化改革,工程質量監督的力度也要不斷加強,提高監督執法的科學性。從工程設計階段開始要竣工驗收使用,在工程的全壽命過程中都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保證執法監督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5創新質量監管模式,建立質量監督新機制
進一步完善對建設工程的監督管理,建立監督簡報制度,形成內部監督和監察的壓力。依靠行政手段構筑工程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工程質量監管的制約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和溝通協調機制。建立對項目全過程實體質量和行為質量的監督檢查內部通報機制,形成政府內部監督、監察、管理聯動的局面,避免人為的行政干預,起到在建設過程中的綜合制衡約束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工作質量監管體系的必要性
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建立質量保證體系的一個中心問題,是要建立以產品為中心的質量責任制。建立質量保證體系還必須充實測試手段。提高產品質量,不能滿足于部標、國標的要求,要按照國際標準來衡量,這樣的國際市場才會有競爭力。要抓好設備管理、設備性能,精度不合格也就談不上提高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的提高也要從原材料上抓起,材料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各項材料試驗數據合格后才能使用。這是保證工程質量的物質技術基礎。強化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
建設工程質量要重視全過程的管理,工程質量不僅是靜態管理,更重要的是動態管理。管理是通過人來掌握的,如忽視了對工程質量和信譽切切相關的以人為本的技術質量創新——即企業素質、人力資源的開發,必然造成企業缺乏發展動力。全面質量管理是以全員的技術質量創新,提高人的工作質量,通過管理創新,使建設工程企業具有動力、凝聚力。形成強大潛力的內在機制,為提高工程質量,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中流砥柱,而提高工程質量是我國建筑業的長期戰略方針。近年來,發生的一些重大工程質量事故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影響。所以加強工程質最監管力度刻不容緩。
四、結論
總之,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建筑管理與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的改進勢在必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總結、摸索和整理,從而確保建筑工程質量的穩步提升,而不是盲目下手,徒勞無功。我們堅信,在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建筑管理與工程監督體系必然會變得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楊樹真.探索工程質量監督新思路[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1(05)
[2]姚萬卿.淺議加強工程質量監督[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08)
[3]江少湘.論如何加強工程質量監督[J].廣東科技.2006(11)
[4]陳東,楊建.淺談工程質量監督新模式[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