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岫章
摘 要:本文總結了農村生活污水特征,分析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進而總結和分析人工濕地系統、蚯蚓生態濾池、穩定塘系統以及地下滲濾系統四種污水處理系統,以求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系統;研究
引言
我國“十一五”規劃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明確歷史任務的同時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目標。然而,我國農村生活用水的現狀并不容樂觀,大量的生活污水已經成為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想搞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要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同時,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不僅能夠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也能夠確保農村居民的身心健康。本文從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特征及現狀入手,探討其處理措施與方法,拋磚引玉,為相關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
1.農村生活污水特征
農村污水的性質幾乎是相同的,該類污水具有穩定,且有機物以及氮磷等物質含量較高的水質特征,一般來說,農村生活污水是不含有毒物質的,但是含有一定的細菌病毒以及寄生蟲卵,個別含有洗滌劑,對農村環境依舊能夠造成較大影響。除此之外,農村生活污水的水量較小,但是擁有較大的變化幅度,每日早午晚都有一個水量高峰期。農村生活污水通常也具有粗放型排放特征,直至2015年,全國依舊有50%以上的農村沒有完善的污水處理系統或排水溝渠,污水通常會沿道路兩邊水溝或者直接依靠道路排放至就近水體,因此會產生大量污染,對農村生態產生一定影響。
2.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現狀
就目前而言,我國生活污水處理并不完善,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率在10%左右,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則更低,許多生活污水未經任何處理便直接進行排放。隨著三河、三湖污染逐步加重,我國開始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給予關注,然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尚有待于完善,許多技術尚處于研究示范的階段,而且相應的治理工程也較少,因此生活污水治理依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當前農村生活污水基建投資以及運行的費用較大,而我國農村經濟實力卻很難滿足這一需求,同時技術力量的限制也讓生活污水處理廠難以提高效率。開發一種高效率、低能耗且低成本的污水處理技術已成為當下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我國可以選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一種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新方法。
3.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工藝與應用
3.1人工濕地系統
人工濕地系統是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的重要處理系統,通過人工手段模擬自然濕地,人為設計和制造由飽和基質、挺水與沉水植被、動物以及水體組成的復合體,其強化了自然濕地系統的某些功能。人工濕地系統利用低洼濕地沼澤來對污水進行處理,這種系統應用相對來說較為廣泛,能夠將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生長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的土地里。同時,這種污水處理系統綜合了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面作用,人工濕地建造成熟之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中會形成大量的微生物及其生物膜,同時系統會對填料及其根系的SS進行阻擋截留,有機質也會在生物膜中被同化吸收和異化分解。濕地床層中植物對氧的依賴也可以有效地保證氮磷的去除,濕地基質也會定期更換,使污染物從系統中被根除。
3.2蚯蚓生態濾池
蚯蚓生態濾池也就是蚯蚓生物濾池,蚯蚓能夠提高土壤透水性能,同時也能夠促進有機物質分解轉化,基于這兩種生態功能,并對其加以利用,就形成了這種結合了生物與生態的技術。蚯蚓生態濾池分為上部、中間層和下部,上部為蚯蚓有機分解層,下部為碎石承托層。蚯蚓生態濾池是一個復雜的污水治理系統,其內部不僅生長著大量的蚯蚓,同時也有著大量的細菌、真菌和霉菌。濾池利用了基質、蚯蚓和微生物的功能,同時結合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技術,從三重協同入手進行生活污水治理,污染物在復雜且相互關聯的濾池中被取出。
3.3穩定塘系統
建設穩定塘系統首先要對土地進行適當的修整,之后在池塘上設置圍堤和防滲層,依靠池塘所具有的自然生物凈化功能對生活污水進行凈化,這是一種生物污水處理技術。穩定塘系統也是一個菌藻共生的系統,穩定塘中具有大量的異養型細菌,這類細菌能夠將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也能夠對水中的溶解氧進行消耗;同時穩定塘中的藻類,也可以利用太陽光的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中的碳作為碳源,與自身機體結合,最終釋放出氧氣。同時穩定塘也能夠通過異氧菌的新陳代謝去除COD,在適當時候采收塘中藻類也可以脫氧除磷。這種系統能夠充分利用地形,在節省基建投資的同時處理好生活污水。
3.4地下滲濾系統
地下滲濾系統主要依靠化糞池和土壤滲濾裝置這兩部分的相互作用而進行工作,當生活污水被引入到化糞池中,在化糞池中進行處理后,將其投放到一個距離地面有一定深度的位置,通過上方地層良好的滲透性,利用土壤的毛細力和重力,對污水進行過濾處理,地下滲濾系統主要依靠物理截留、物化吸附、化學沉淀等方式進行污水處理。大部分污染物進入地下滲濾系統后,通過砂石和土壤的物化吸附和物理截留被去除,少量污染物會在植物根系原生動物等生物作用下被去除。該系統能夠有效地處理污水中的氮磷物質,同時投入的資金符合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低投入的理念,重點在于其能夠有效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病原體。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農村生活污水現狀依舊不容樂觀,但是相關的研究已有了一定的成果,人工濕地系統、蚯蚓生態濾池、穩定塘系統以及地下滲濾系統為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多項選擇方案,生態環境問題以及水資源利用問題也有了一個合理的解決措施,不同的農村可以根據自身狀況選擇相關系統進行使用,結合不同的技術實現污水處理的優質化。
參考文獻:
[1]賈宏宇、孫鐵珩、李培軍.污水土地處理技術研究最新進展[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11(21).
[2]蘇東輝、鄭正、王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探討[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