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碧
我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把追求高效快樂的課堂作為不懈努力奮斗的目標,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 以興趣培養為驅動力,讓課堂成為學生的樂園
學生的學習動機來源于他們對所學知識的強烈求知欲、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
我的初一學生一進校,就給他們展示學哥學姐的作品。展示實例:《超級瑪麗奧》(全國三等獎作品)。展示:實例《煙火》(全國三等獎作品)。展示未獲獎作品《素顏》,這作品專家不可能評獎,但這作品貼近學生心靈,能讓學生的情感引起共鳴。展示優秀獲獎習作《我們不要大頭》(注:全國一等獎),展示優秀動畫習作《代溝》(注:全國二等獎)展示優秀動畫《第一次拍賣》重慶市級一等獎,展示優秀動畫習作《恐龍亡國記》(注:全國三等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
我將我的QQ號公示給學生,讓學生進入我的空間查看歷屆學生優秀習作及獲獎名單。學生個個情緒高漲,第一堂課學生就被引進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殿堂,利用活教材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創作欲望。
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感興趣,但他們不是對所有教材內容感興趣,有的教材內容是站在我們成人的角度在編寫,不符合孩子的心里需求。我在教學設計時,精心選擇教學內容,要求貼近學生心靈,要求聯系孩子的生活。課堂上,我不是帶著知識走近學生,而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我的課堂不是我教,是我讓學生在生活中或者網絡中找他們感興趣的素材,創設教學情境,激勵學生挑戰。展示實例:《煙火》這作品就是巫山舉辦紅葉節,學生最崇拜的陳翔來到巫山,學生情緒高漲,我就抓住這個時機布置了相關創作主題,做了關于陳翔的歌詞遮罩動畫。于是孩子們就回家拼命搜圖片,從網上查找歌詞遮罩動畫的教學視頻,你追我趕,把自己做的作品利用下課時間或者微機課堂進行展示。一個班的學生可以有將近一半能在課余時間做好,普及率之高,令人震撼。武藝來到巫山,孩子們就做了《下雨天》,孩子們課前是看了還要看,百看不厭。讓孩子們在課堂邊展示邊談創作體會,創作心得,創作技巧,整個課堂老師是一個觀摩者,欣賞者,學生完全是課堂的主人,利用學生在講臺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成功體驗進一步促進孩子去研究去實踐去創作。比如《靈秀巫山》《吃在巫山》。兩幅作品是孩子們為巫山旅游做的宣傳畫冊和網頁。PHOTOSHOP、 FRONTPAGE他們會在活動中利用網絡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研究。弄不懂的問題有時會利用QQ號向我求助,有時他們自己會相互學習,交流,我與他們共享學習研究成果,我成了一個旁觀者、欣賞者。以此抓住契機,讓孩子在學校當老師,給其他同學講解分享他們在網絡學習的知識,比教師講效果好得多。這樣操作,既能進一步激發講課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也可以促進其他同學主動參與到信息技術學習中來。
二、以平臺展示為吸引力,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快樂
借用各種大賽平臺。比如:NOC,全國電腦制作大賽,校園數字大賽,校訓通大賽。
借用網絡平臺。將孩子的作品發布到相關的網頁。孩子看見自己的作品在網頁上發布,那種成功的體驗讓孩子高興一生。
借助QQ平臺。我是QQ愛好者,幾個QQ號,全是學生,1000多個,幾十個QQ群。我會在QQ空間公布本周作品優秀班級,優秀學生名單,學生大賽獲獎名單,學生創作亮點,學生一看我的日志有他們班或者某位同學,那種成功的感覺不言而喻。所以我說愛是人生的主旋律,也是教育的精髓。只要用心對待孩子,教師一定會收獲教育的幸福。
三、以反饋評價為推動力,激發學生的持續創作熱情
在學生課堂練習的時間,我最忙,我會以一雙“發現”的眼睛去關注我的每一位學生,去捕捉孩子們每一個創作的火花,用U盤,或者用相機搶拍孩子們的每一個創作亮點。下課前幾分鐘我會用記錄表記下每一堂課孩子們完成得好的作品,及時評價,促進學生拼命創作。每個班都有優秀作品集,把這些作品拿到其它班展示,讓學生們共享創作成果。
學生的大賽作品我不會出主意,完全是學生的思想,只是我會讓平常習作的思想火花通過其他同學的想象加工來豐富它,新課程強調合作意識,團隊意識,我充分運用這點,讓其它學生共享創作樂趣。比如《受傷的地球》《恐龍復活記》《我們不要大頭》《代溝》。這些思想火花不會是一個學生的思想,是群體的智慧,個人操作結出累累果實。但我不參與,只提煉,學生的思維才真正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