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秀英
音樂新《課標》指出: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規定了不同學段,不同的要求。在實際音樂教學中,學生普遍喜歡唱歌詞,不喜歡唱歌譜,許多熟悉的歌曲若讓學生唱譜,就感到很困難,視唱曲譜也成為學生學習音樂的“厭煩點”。這說明學生們用 “唱名”來表示音高的這種觀念始終沒有培養起來,即缺乏使用“唱名”來唱曲調的能力。
小學音樂中的葫蘆絲進課堂卻有利于激發學生學唱曲譜的興趣,培養使用“唱名”來唱曲調的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表達力和創造能力以及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如何通過演奏葫蘆絲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識譜能力呢?結合教學實際,總結了在新課程理念下通過演奏葫蘆絲識讀樂譜的四個教學策略。
1 吹奏葫蘆絲訓練好音準、音高是識譜教學的基礎
在接觸音樂學習識譜的開始,就必須十分重視其正確音準、音高的培養與訓練。先讓學生自己認識葫蘆絲后吹奏音符,找到認識音符的感覺,舉一反三的練習后,用葫蘆絲吹出來,學生在聽音的過程中,又鞏固了一遍各音的高低。教學中,根據兒童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點,結合生活中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辨別音準音高的能力,并對音準音高進行識記和加深鞏固。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進行唱名和音階的訓練,讓學生熟悉會唱音階??梢圆捎谩敖Y對子”、“一幫一”“小老師”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方法。會音階指法后可以視唱《閃爍的小星星》曲譜,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如分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把全班學生分為若干組,每一組圍在一起合作學習歌曲的其中一個樂句,教師參與其中,有意識地進行指導。這樣盡可能地發揮學生集體智能,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能融洽師生之間的協作關系,真正達到資源共享。
2 循序漸進,練習扎實基本功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學練葫蘆絲的吹奏,首先要訓練學生的基本功,扎實基礎,如呼吸方法、指法、氣息的運用等。在學生掌握基本指法之后,再引導他們用模仿和想象來自然形成正確的呼吸方式。學生從感性到理性,自我感悟,不斷提高呼吸的技術。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為演奏葫蘆絲練氣奠定良好的基礎。
指法是器樂演奏的重要要素。每堂輔導課前讓學生先做做手指操,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姿勢,用最輕松的方式持住葫蘆絲,使手指的靈活度、靈敏度能夠充分發揮。對中高年級的學生要求他們在長音上多練習,在速度上提出快速、慢速、由慢漸快、由快漸慢等各種序列練習要求,讓他們漸進有序地感受不同音的美感。
3 從打節奏入手過渡到識譜
節奏訓練是學生掌握識譜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節奏感的好壞直接影響其識讀樂譜的發展。不過,節奏訓練比較枯燥,學生一般不感興趣,但是學生很愿意通過動作拍擊來表現這些節奏。那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把節奏訓練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節奏訓練走到實際生活去。 如: 學生在與老師交流彼此熟知的事物時,無形之中認識了種種基本節奏型,并在不同旋律節奏的練習中提高了自身的節奏感。此時,老師用琴聲彈出相應節奏型的旋律,要讓學生注意聽琴,邊聽邊想邊唱邊模仿,學生很有興趣,效果很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視唱的欲望。
4 通過吹奏葫蘆絲進行音程練習來進行識譜
在教學中,我們經??吹綄W生音高唱不準,把握不住音高的現象,不少學生模唱歌曲的能力是相當強的,但是讓他唱曲譜卻感到困難,這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甚至會有很多的學生連音階都唱不準。導致了學生視唱不敢放松的心理,造成了學生學習視唱積極性不高。
如何使學生獲得“唱名音程感”?主要的方法就是多唱多吹奏唱名,也就是在歌唱教學中多唱歌譜。我們可以采用兒歌、趣味性較強的歌曲片斷來進行教學,如《粉刷匠》、《洗手絹》等,讓學生分別采用吹奏,聽唱、視唱、默唱和接龍吹奏等不同的練習形式進行訓練,這樣讓學生有意識地加強音高的聽辨、記憶,使之掌握音準,熟練地進行識譜,久之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在葫蘆絲吹奏樂譜中提升對歌曲的理解
在唱歌教學中,與器樂教學相結合,會使學生聽完這首樂曲之后,產生喜愛之情,并想去演奏他所喜愛的這首樂曲。學生在樂譜演奏中,自然地會把注意力引向譜表、音符、音高、調子等細節問題。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熟悉樂譜,還要兼顧樂器,同時還少不了用耳朵辨別其音準音高的過程。教學時,我先讓學生用打擊樂器練習節奏,然后識譜,再讓學生用葫蘆絲吹奏。此時,我嚴格而認真地提示告訴學生要注意樂句的句法、短句的意義及感情,注意樂器演奏的技巧,熟練之后,讓學生一半吹奏一半演唱,這樣學生便在“動手一動腦一動口”三動實踐中鍛煉識譜、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識譜能力。進而追求樂曲演奏的整體表現,追求音質、強弱和速度上的表情等,充分展示自己對這首作品的理解,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審美實踐,提升對歌曲的理解。
總之,識讀樂譜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必備基礎,著眼于學生在音樂識譜方面的培養,有利于他們在唱歌、器樂、欣賞等方面的發展。當然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演奏葫蘆絲提高小學中段學生識譜能力還有待于我們在音樂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踐中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