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辦法》和《關于人民監督員監督工作的規定》的出臺,不僅針對現有問題進行了針對性解決,也有利于我國人民監督員制度更加透明、民主,其程序的規范化、法制化值得我們關注。關鍵詞: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監督司法;內部監督
2016年7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司法部聯合發布《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辦法》,最高檢隨后發布了《關于人民監督員監督工作的規定》,這是繼2010年最高檢正式實施人民監督員制度后的又一次改革完善,其具體規定也是針對人民檢察院進行檢察工作時容易出現的問題而制定的。筆者在此對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的新舉措、新規定為大家做淺顯分析。
我國最早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源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在2003年10月15日頒布的《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偵查案件實行人民監督員制度的規定(試行)》,其第二章第六條規定:“人民監督員由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推薦,征得本人同意,由檢察長頒發證書。” 其設立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加強外部監督,切實防止和糾正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工作中執法不公的問題,立法依據是根據《憲法》和法律關于一切國家機關必須傾聽人民的意見、接受人民的監督的規定。
關于人民監督員的選任,《人民監督員選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第三條規定人民監督員的選任和培訓、考核等管理工作由司法行政機關負責,人民檢察院予以配合協助。對于擔任人民監督員的基本條件,第八條規定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身體健康的年滿23周歲的中國公民,可以擔任人民監督員。人民監督員應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學歷。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或者被開除公職的人員,不得擔任人民監督員。第十條對于某些公職人員不得擔任人民監督員作了列舉式規定,包括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在職工作人員和人民陪審員,同時第十一條規定人民監督員人選中具有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在編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一般不超過選任名額的50%,這些條款規定了非公職人員當選數量的形式要求,有力的保障了人民監督員的獨立地位。本次《辦法》還規定了人民監督員的監督檢察評議制度,第十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辦理案件需要人民監督員進行監督評議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開展監督評議三個工作日前將需要的人數、評議時間、地點以及其他有關事項通知司法行政機關。參與監督評議的人民監督員由司法行政機關從人民監督員信息庫中隨機抽選,并通報檢察機關。
《關于人民監督員監督工作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二條對于人民監督員的監督職責進行了列舉式說明,規定十一種情形人民監督員可以實施監督權,包括:應當立案而不立案或者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超期羈押或者延長羈押期限決定違法的;采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強制措施違法的;違法搜查、查封、扣押、凍結或者違法處理查封、扣押、凍結財物的;阻礙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而不退還的;應當給予刑事賠償而不依法予以賠償的;檢察人員在辦案中有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違法違紀情況的;擬撤銷案件的;擬不起訴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決定的。如果監督員認為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中存在這些情形之一就可以實施監督,包括檢察人員在辦案中有徇私舞弊、貪贓枉法、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違法違紀情況。相較2010年最高檢頒布的《規定》此次規定增加了4種監督員可以監督的情形:采取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強制措施違法的,阻礙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的,應當退還取保候審保證金而不退還的,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決定的。
對于監督程序的啟動途徑,《辦法》規定了三種方式,第一種是由人民監督員要求啟動監督權,第八條規定人民監督員認為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案件具有本規定第二條第一款情形之一,要求啟動人民監督員監督程序的,由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辦事機構受理。第二種是由人民監督員對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控告人、舉報人、申訴人認為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工作中存在第二條的十一種情形之一的,可以實施監督,第八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控告人、舉報人、申訴人認為人民檢察院辦理的案件具有本規定第二條第一款情形之一或者第三款第三項情形,申請啟動人民監督員監督程序的,由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部門受理。第三種是由上級人民檢察院責令啟動,第十三條規定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下級人民檢察院應當接受人民監督員監督而未接受監督的,可以責令下級人民檢察院依照本規定啟動人民監督員監督程序。組織案件監督的相關機構應當及時把監督員評議情況和表決意見移送本院案件承辦部門或者承辦檢察院,檢察院要認真研究評議和表決意見,根據案件事實和法律規定,作出決定。同時,第二十一條還設置了復議程序,規定人民檢察院的決定經反饋后,參加監督評議的多數人民監督員仍有異議的,可以在反饋之日起三日以內向組織案件監督的人民檢察院提出復議。
人民監督員制度作為一種檢查系統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其存在本身對辦案檢察官會產生一種倒逼效應,敦促檢察官在辦案中更加小心謹慎、依法辦事,起到了良好的規范司法效果。同時,人民監督員選任的社會化發展方向也有利于人民群眾了解司法、監督司法,對于司法民主也是一次有利嘗試。但同時也應注意,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不要流于形式,敷衍應付,應著力保障人民監督員的獨立監督地位。
作者簡介:
韓陽(1993,12—),男,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