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 杰
低血壓,危害可不低!
◎文/夏 杰
專家介紹
夏杰,就職于安徽省老年醫療保健研究所,第二批安徽省健康素養巡講專家庫成員,2015年榮獲國家級優秀巡講專家榮譽稱號。

保安唐師傅在門診巡邏,看到我一個人在辦公室,就讓我抽空給他量個血壓,結果發現他的血壓只有85/60毫米汞柱。聽到這個結果,唐師傅樂了:“哈哈,很好!”我驚訝地問:“你血壓不正常,為什么還這么高興呢?”他掰著手指頭說:“因為血壓高的人會得心肌梗塞、腦梗塞、腦出血等很多要命的病,我血壓低肯定就不會得這些病了啊!”現實生活中,持有唐師傅這種觀點的人很多,他們面對高血壓時如臨大敵,相當重視,卻想當然地認為低血壓是安全的。殊不知,人在處于低血壓狀態時,輕者可能會因組織器官供血不足,出現各種虛弱癥狀,重者會因血流緩慢而形成血栓,引起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會導致死亡。
所謂低血壓,是指機體循環動脈內的壓力低于正常的一種狀態,一般認為,成年人肱動脈收縮壓低于90毫米汞柱或者舒張壓低于60毫米汞柱即為低血壓。
1.體質性低血壓
體質性低血壓又稱原發性低血壓,與遺傳和體質消瘦有關,可無自覺癥狀,也可出現頭昏、頭暈、頭痛、惡心、耳鳴、視物模糊、心悸、四肢冰冷、思考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疲倦乏力等癥狀。常見于體型瘦弱的人,特別是女性。
病例1:趙芳芳,女,30歲,某軟件公司程序設計員,身高1.70米,體重45公斤。閨蜜很羨慕她的身材,她卻對閨蜜訴苦說自己很煩惱,因為上班時注意力無法集中,總是頭暈、心慌、全身乏力。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后,沒有發現異常,但血壓明顯偏低,僅有75/50毫米汞柱。醫生說她是典型的慢性低血壓病。
慢性低血壓病是指血壓持續性低于正常值,并伴有低血壓癥狀的一種狀態,常因體質因素導致。慢性低血壓病很少危及生命,但是這些癥狀輕則引起身體不適,重則會影響生活和工作,所以需要予以飲食和運動等方面的調節,特別嚴重者需要到醫院進行治療。
病例2:楊孝龍,男,23歲,某體育學院大三學生,瘦高個頭,平時身體素質一直很好。但在學校組織的體檢中,發現血壓僅為80/55毫米汞柱。醫生查閱了楊孝龍所有的體檢結果,除了血壓偏低一項外,沒有其他異常,于是診斷他是生理性低血壓。
生理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病一樣,也是一種體質性低血壓,所不同的是生理性低血壓沒有任何癥狀,多于偶然體檢時發現,常見于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也可見于一些中年婦女或者老年人。生理性低血壓不需要進行任何特殊治療。
2.體位性低血壓
病例3:市二中的錢慕光老師是個象棋迷,一天,他在菜市場碰到一位棋友,兩人就蹲在路邊下了起來。蹲了一會兒,錢老師覺得腿發酸,就站起來活動活動,剛伸了個懶腰,突然覺得頭暈目眩、站立不穩,棋友見狀,趕忙把他扶住。據錢老師后來在醫院對醫生講,他曾經多次出現過類似癥狀:有時是站立時間長了以后,有時是早上起床后,有時是蹲時間久了以后。醫生診斷錢老師為體位性低血壓。
體位性低血壓是指在體位發生變化時(如由躺臥位或蹲位改變為直立位,或者由臥位變為坐位),血壓突然下降,分為特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特發性較少見,找不到病因。繼發性體位性低血壓可以找到相應的病因,一般是由于體質虛弱、長期臥床,或者身患諸如糖尿病、多系統萎縮、帕金森病等疾病。
經常發作體位性低血壓的人在起床或者由蹲位站起時要慢一點,不要用力猛起;睡覺時頭部要稍高于下肢,保持大腦對高位時血供的適應性;減少因便秘蹲廁所的時間;穿有彈性的緊身褲和彈力長襪,避免血液瘀積于下肢。
3.餐后低血壓
病例4:李志國,68歲,退休前是合肥工業大學的教授,患糖尿病多年,平時遵從醫囑,血糖控制還算平穩。李教授對健康比較重視,還訂閱了一份養生雜志《戀愛婚姻家庭·養生》學習醫學知識。一天,李教授吃過早飯后坐在沙發上看雜志,看著看著,忽然覺得頭昏眼花、心慌氣短,并且越來越嚴重。家人打電話叫來了校醫院的醫生,測量后發現李教授血壓低于正常值,血糖尚正常。醫生說李教授這種情況屬于餐后低血壓發作。
餐后低血壓只發生于老年人,可見于健康老年人,但多發生于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的老年人,大約65%的餐后低血壓發生于早餐后。多數人發生餐后低血壓并不出現癥狀,少數人可以表現為明顯的低血壓癥狀。
餐后低血壓患者要減少含糖食物的攝入,因為高碳水化合物特別是葡萄糖容易誘發餐后低血壓;保證總飯量不變,但增加進餐的頻率,每次的進食量可以少一點,防止因飽食使血液淤積于胃腸道而誘發低血壓;餐后不要立即活動,應休息半小時后再進行運動。
4.排尿性低血壓
病例5:羅平勇,男,40歲,是某化工廠銷售部的經理。有一次,羅經理參加一個座談會,在會議進行一半時就有了尿意,因會議很重要,就憋著不去廁所。一直等到結束后,才急匆匆地趕到洗手間,很暢快地撒了一泡尿。還沒來得及系好腰帶,就覺得一陣眩暈,栽倒在地,人事不知。同事在旁邊看到了,一邊喊他名字,一邊給他掐人中,折騰了幾分鐘,羅經理才清醒過來。同事們勸羅經理去醫院看看,他輕描淡寫地說:“我發生這種情況好幾次了,沒事,習慣了。醫生說這是排尿性低血壓?!眱商旌?,羅經理發生了腦梗塞,經過住院治療,雖然把命搶救過來了,但留下了右側肢體活動不靈活的后遺癥,追悔莫及。
排尿性低血壓是因膀胱脹滿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內壓力驟減,靜脈擴張,回心血量減少導致的血壓下降,可以出現一系列的低血壓癥狀。嚴重者會因為排尿后低血壓引起腦供血不足導致排尿性暈厥,甚至腦梗塞。
預防排尿性低血壓發作,要注意不能憋尿,避免膀胱過度充盈;排尿時不可急速用力,要刻意地放慢排尿速度,排尿時可以做深呼吸;頻繁發作排尿性低血壓的男性可以改為坐位排尿,便后緩慢站起。
1.飲食調理:加強營養,改善虛弱消瘦的體質;適當飲用咖啡、可可和濃茶等飲料;在基礎病允許的前提下,增加食鹽的攝入量并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以增加血容量,從而升高血壓。藥膳對低血壓有一定效果,常用的藥膳方有:(1)蓯蓉肝湯:鮮肝150克,肉蓯蓉25克,遠志10克,加水煮湯,調味后食用。(2)鮮蝦豆腐:青蝦100克,羊肉80克,豆腐2塊,洗凈切好,爆炒后食用。
2.運動鍛煉:選擇適當的鍛煉方式增強體質,如跑步、打球、散步、打太極拳、練氣功等,可以增強心臟功能,使血管緊張度增高,低血壓逐漸好轉。
3.藥物治療:癥狀嚴重者需要到醫院進行治療。中藥治療可用肉桂、桂枝、甘草各10g,每天1劑,水煎服或泡開水當茶飲,連服10~20天為一個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