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連線
【本刊訊】國務院日前發布《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舉措,是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是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
《意見》要求,力爭到2020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范基地。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和市場開拓能力的骨干企業。
《意見》指出,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利于促進優勢產能對外合作,形成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促進企業不斷提升技術、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整體素質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從產品輸出向產業輸出的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還分別就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其中,針對各行業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分別制定針對性措施,為“走出去”企業保駕護航。
(劉毅)

【本刊訊】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工業和信息化行業工作會精神,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部署,持續推動《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實,加強政策培訓和經驗交流,提升地方黨政干部和企業家運用互聯網思維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的能力,更好服務于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決定2017年支持各地開展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培訓工作。
培訓對象為地方分管工業和信息化工作的負責人,各級工業和信息化系統的黨政干部,相關行業協會、聯盟、企業信息化和兩化融合工作負責人。培訓內容為解讀、宣貫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重要政策文件特別是“28號文”的政策定位、核心要義和重要內容,研討下一步貫徹落實“28號文”的路徑和對策,交流企業在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方面的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等。培訓方式:要充分結合各地實際,采取專家授課、專題講座、座談研討、案例分析、考察交流等多種方式,重點突出互動式、案例式、研討式等教學方法,體現培訓的科學化、多樣化、個性化。有條件的地方可在黨校、行政學院設置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專題課程或培訓。同時,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對培訓工作進行指導,并在文件解讀、授課專家邀請、培訓方案編制等方面給予支持。
(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