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
亞洲經濟的成長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亮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日發布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將2017年亞太經濟增長率從5.5%調高到5.6%。但該機構警告稱,亞洲的部分地區在走向富裕的同時,正在迅速老化。
IMF稱,老齡化將在今后30年內,讓日本的成長率最多降低到1個百分點。日本已經進入人口負增長期,據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人口統計,目前,日本人口大約1.2億左右。到2053年,日本總人口將減少到不足1億人,到2065年僅為8808萬人。在過去的15年間,60歲以上的人口增加了43%,然而14歲及以下兒童人數連續36年下降,占總人口12.4%,且出生率僅為 1.45%。
IMF稱,日本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萎縮的挑戰尤其巨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說,過去20年來,其勞動力減少了7%以上。《日本經濟新聞》稱,老齡化導致日本農業人口不足,對日本的糧食生產造成重大打擊。加上少子化的沖擊,偏遠地區的人口減少不僅導致多家醫院倒閉,地方城市也面臨著消失的危機。2014年,日本就有347家醫療機構因為人口減少等原因,停業或倒閉。今后這種趨勢還將增加。
IMF報告同時稱,中國大陸、中國香港、韓國和泰國已經成為后人口紅利經濟體,適齡勞動人口在占總人口比例方面和絕對數字方面都在萎縮。這些“后紅利”經濟體預計到2050年將出現全球最高的老年撫養比率。
另一方面,一些“早期紅利”國家,包括印度、印尼和菲律賓,擁有亞太地區最年輕的人口。IMF表示,人口統計數據對于亞洲經濟增長可能略為負面,未來30年可能使全球經濟年均增速減少0.1個百分點,如果早期紅利國家不能收獲人口紅利,將拖累全球經濟增長減少0.2個百分點。
盡管人口老齡化可能增加實際利率與資產收益的下行壓力,但IMF稱,勞動力、養老金和退休制度改革可能起到幫助作用,包括提高婦女和老年人的勞動參與率,以及最低養老金保障。此外,新的金融產品將減少預防性儲蓄,并增加安全資產的可用性。▲
環球時報201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