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剛?何新軍
在江蘇省南通市一家名為“易家橋新村”的老舊小區內,坐落著一座小橋,名為“民心橋”。橋并不長,不足10米,但卻給周邊居民帶來了極大便利。在它建成以前,河兩岸的居民需要繞行數百米才能到達對岸,這在十幾年前,并未有人感到不便。但隨著汽車進入千家萬戶之后,這個區域的通行能力就再也經受不住考驗了。每到上下班高峰,汽車、電瓶車、行人就交雜在一起,將這里堵得水泄不通,磕磕碰碰的現象時有發生,更給居民尤其是來往的小學生們帶來極大的交通隱患。為此,當地居民頗有怨言,也多方反映,但因為沒有很好的方案,這一問題一直拖而不決。
作為這家新村聯系委員的蘇金山接到群眾來信后,當天就趕到現場查看。他一方面主動疏導交通,維持交通秩序,另一方面也親身感受群眾出行之難,為解決問題掌握第一手資料。經過實地考察以及隨后的走訪調研,他寫成“關于易家橋新村出行現狀的調查及解決對策的調研報告”,提交新村所屬街道。
2012年5月18日,經過一個月緊張施工,小橋建成使用了,并在群眾的提議下,命名為“民心橋”。蘇金山被邀請參加了當地居民自發組織的簡短通行儀式。看著行人、車輛從橋上有序經過,新村內的通行壓力得到極大緩解,蘇金山心里感到極大的欣慰。
傾聽群眾呼聲,傳遞群眾訴求,認真履行政協委員的神圣職責,不負眾望,不辱使命,在群眾和政府之間架起一座堅固的橋梁,促就政府決策和工作立足于民情,著眼于民生,服務于民意。蘇金山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走街串巷,深入基層單位,走訪貧困家庭,關注社會的每個角落,審視生活的每種現象,從中發現問題,積極向政府部門建言獻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自2006年起,從合理建設農貿市場到科學規劃道路建設,從為企業的生存發展的獻計獻策到對南通“母親河”的保護,他先后提交了60余份調研報告、提案和建議,都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城市規劃和建設中予以積極的采納。
作為教育中人,蘇金山對教育中的問題更是傾注了他的熱情和智慧。
他關注城市辦學格局的合理化。南通市新東區是塊熱土,各項事業方興未艾。面對雨后春筍般涌現的住宅區和大量涌進的新市民,他思考著南通教育的新格局。在充分調研和思考的基礎上,他寫下“以新東區學校建設為契機,促進南通教育合理化、均衡化、國際化、現代化”的調研報告。在報告中,他分析了南通教育的新動向、新東區的區位特征和教育格局,提出“依托老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合理布局、高點規劃,以實現南通教育整體的合理化、均衡化、國際化”的主張。
這份調研報告得到了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并吸納了他的意見。而后崇川區在全區實施“增量式改革、戰略性重組和擴張式搬遷”三大戰略,努力將1平方公里(老城區)優質教育資源放大到100平方公里(全區)的土地上。
他關注學生成長的社會環境。一段時間里,他所在的學校周邊網吧扎堆,吸引少數學生出入其中。他實地調查了學校周圍11家網吧,發現它們都未張貼“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的警示牌,普遍違反“憑身份證進入”、“營業不超過24點”等規定,導致少數學生沉湎網吧,更有個別學生在家偷錢進網吧、逃學泡網吧。他一方面加強家校聯動,從管理上嚴控學生進網吧,另一方面將情況寫成“關于市區網吧經營的若干現象的思考”的調研報告,上交市公安局、文化局等相關單位。有關部門迅速對網吧開展高頻率、高密度的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網吧接納未成年人等違法行為,堅決取締黑網吧,大力整治網吧經營中不合規的行為,學校的周邊環境迅速改觀,學生的成長環境得以改善與凈化。
他思考學生的生存樣態。在應試教育仍然在部分地區和學校盛行的今天,學生們背負著沉重的課業,有悖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在擔任八一中學校長期間,蘇金山經過長期的實踐研究,修正、完善出由“預學”、“分享”、“拓展”和“評價”四大板塊組成的“四步階進”教學模式。
2013年5月26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務副主席羅富和來南通視察,就深化我國現行教育體制改革和發展等重大問題深入調研。蘇金山在會上發言,暢談多年教育生涯中的感想以及對當前教育的深入思考,其“增效才能減負”的理念,得到羅富和的充分肯定。借此契機,他撰寫的《教育減負要從深化教學改革做起》被民進中央評為2014年度參政議政成果一等獎,部分觀點被民進中央提交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黨派提案的建議案吸納,獲得當年全國政協提案一等獎。
2016年5月15日,對于蘇金山來說,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獲“民進全國參政議政工作先進個人”稱號,并作為江蘇民進的代表赴京接受表彰,這是對他十幾年如一日參政議政工作的充分肯定。
對于這一殊榮,蘇金山是興奮的。他說 :“點滴成海,絲縷成裳,中國夢的實現是建立在個人夢想之上的。作為民進人,參政議政是我的天然職責。我就想一步一步地做起,一點一滴地改變。我想,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再加上我們參政黨積極建言獻策,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終會迎來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