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斌
[摘 要] 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在農業項目管理過程中,要建立健全更加完整的管控體系,結合信息化內容對相應管理機制進行細化分析,在農業信息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同時,建構更加細致化的運行體系和管理維度。本文從農業信息化內涵分析入手,結合多元回歸模型,集中闡釋了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旨在為農業信息化項目的良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 農業信息化 經濟增長 回歸分析 影響
[中圖分類號] F32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005-01
1 農業信息化內涵分析
農業信息化是農業項目和信息化技術結合的產物,在實際經濟管理結構建立過程中,應用信息管理模型和控制機制,提高農業的科技化發展水平。正是基于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保證糧食安全以及推動農業高速發展是基本的管理路徑,因此,農業信息化是我國農業項目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僅僅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資源配置模型,也要提高農業管理中各個要素的利用效率,確保管理維度和管理機制的常態化。另外,農業信息化發展進程中,農業生產決策的科學化發展也十分必要,也就是說,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農業發展的基本導向,也是保證農業安全生產和優化運行的源動力,能在優化收集市場信息的同時,建構科學性以及有效性的項目發展基礎[1]。
2 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多元回歸模型
在產業發展效果分析機制中,多元回歸分析法是一種較為多元化的統計分析方法,能有效研究變量之間的關系,其中主要包括線性關系和非線性關系等。正是基于此,在實踐中利用某個觀測變量和多個數量級參數建立相關關系,能利用數據模型對變量和參數的關系進行有效描述。
一般而言,回歸分析法主要是一元線性回歸法以及多元線性回歸法等,多項式關系、對數關系以及指數關系等非線性關系能通過等價交換的模式對參數進行統計。回歸分析建立過程中,要對參數進行初步預計,并且利用模型擬合度分析機制和參數顯著性檢驗機制對變量預測進行系統分析。在回歸分析機制中,涉及到社會學以及管理學等,需要技術人員結合實際情況建立更加完整的設計模型。
例如,以某個村子農民的家庭人均收入為因變量,分別對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建立三個模型,考察信息化要素的投入程度,并集中討論了農民經濟增長過程中,信息化對其產生的短期影響以及長期影響。具體的多元回歸分析模型分別為:
以及
利用對數變換以及等價線性形式等對相關參數和模式方差進行系統化分析,主要是對方差和、自由度、均方、F值以及顯著性進行統籌分析[2]。
3 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
3.1 開通農業信息網站
在實際管理系統中建立相應的管控系統和信息網站,網站分別開設一級欄目和二級欄目。內容包含農業生產、市場開拓、經營管理等各個領域,發布農業政策法規,報道三農工作動態,提供農業市場信息,開展農業技術服務。同時還與各地農業信息網、市內有關網站鏈接,一定程度上能實現整體信息資源的共享,為展示農業發展水準提供廣闊信息平臺。農業信息網站的開通,為農村信息化全面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農業信息化服務提供了良好的互動平臺。
3.2 擴展無線AP網絡以及WiFi覆蓋范圍
從網絡技術安全方面,要積極落實有效的技術要求,在信息點(村)架設數個無線AP發射塔,覆蓋范圍達到信息點(村)全覆蓋。農戶只需用微信公眾平臺對信息編發各類涉農信息,不僅能有效滿足農戶手機流量不足的現象,也能有效提高網絡傳播速度和范圍[3]。
3.3 組建12316短彩信平臺
技術人員要充分利用開通的“12316”三農服務熱線,有效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結合不同需求和管理要素,根據不同的農業行業類別建立不同的12316用戶群組,編寫和轉發適宜于農民群眾的農業資訊。并開通微信訂閱號,要求每個職工開通微信,全面了解三農工作動態。利用短彩信平臺,能獲得第一手資料,對相關信息和運行機制進行集中考量,保證農業經濟發展結構和農民收入的同步提高。
3.4 全面推廣“農技寶”綜合服務平臺
農村地區為了更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部分地區已經開設了“農技寶”綜合服務平臺,真正實現了農戶、農技人員與農業部門的溝通交流。農民能借助平臺實現線上農業政策的獲取,有效提升平臺效果的管理和升級,切實維護管理模型的實效性,也有效落實農產品價格信息管控要素,實現遠程答疑解惑,提高回歸系統的實際價值。除此之外,在實現農業部門對農技人員的精確監管和考核的同時,提高推廣工作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創新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方法,實現農業增效。
3.5 推進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進程
在農業電子商務發展進程管理結構中,要積極落實下相應的管控要求和控制維度,有效優化電子商務水平,切實維護發展進程,積極拓展電子商務水平,并且保證管理實效性貼合電子商務發展進程。著力優化農牧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加大農牧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加強網貨質量監管,逐步規范網店管理,強化農牧業電商人才培訓,提高網店銷售額和服務水平[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利用多元回歸模型對農業信息化項目水平進行分析,需要對農業信息資源進行集中整合和利用,建構全面性管理機制,切實維護農業發展結構和信息化管理模型之間的貼合度,也為農業信息發展以及信息查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平臺和路徑。在農業信息化發展模型建立和信息存儲結構的同時,要升級信息存儲、查詢以及分析功能模塊,統一管理資源平臺,制定更加有效的農業發展戰略決策,為農業信息化產業項目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孔令孜,李小紅,蘭宗寶等.農業信息化對廣西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5,46(06):1137-1142.
[2] 白潔.基于協整分析的中國信息化和農村區域經濟關系研究[J].農業經濟,2014,36(03):100-101.
[3] 李雪松.中國式分權與農村公共品供給、農業經濟增長績效研究[D].重慶大學,2014.
[4] 楊勃椏,李巧云,關欣等.湖南省農業信息化發展與農村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3,18(20):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