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梅
[中圖分類號] F842.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027-01
2012年平邑縣被省農業廳、財政廳列為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縣。2013年初縣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于做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以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為組長,農業、財政、水利、氣象、金融等相關部門為成員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領導小組,并成立了農業保險核損專家組,并在農業局設立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辦公室。政策性農業保險既中央對種糧農戶直接補貼后的又一項惠農政策,其目的就是保護弱勢產業和弱勢群體,解決因出現自然災害農民損失。對此,縣委、縣政府對這項惠農政策高度重視,列入了為農民辦實事的重要農村工作,抓時抓牢。自2013年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以來,由于堪災、定損、理賠及時、農業部門和承保公司工作配合和服務到位,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在平邑縣有序進行,切實保護了受災農民群眾的利益,減輕了政府的負擔,深受農民群眾歡迎。
1 全縣政策性農業保險基本情況
1.1 參保品種
平邑縣2013年開展了小麥、玉米的政策性保險工作,小麥保險費15元/畝,中央、省市縣承擔12元/畝(80%),農戶承擔3元/畝(20%),保險金額375元/畝,保險責任為火災、冰雹、風災、凍災、澇災、旱災和重大流行性病蟲害;玉米保險費15元/畝,中央、省市縣承擔12元/畝(80%),農戶承擔3元/畝(20%),保險金額350元/畝,保險責任為雹災、澇災、風災和重大流行性病蟲害。2014年開展了花生政策性保險,花生保險費16元/畝,中央、省市縣承擔12.8元/畝(80%),農戶承擔3.2元/畝(20%),保險額400元/畝。保險責任為雹災、澇災、旱災和重大流行性病蟲害(枯萎病和蠐螬)。2015年開展了蘋果和桃政策性保險,蘋果保險費100元/畝,省、縣承擔50元/畝(50%),農戶承擔50元/畝(50%),保險額2000元/畝;桃保險費75元/畝,省、縣承擔37.5元/畝(50%),農戶承擔37.5元/畝(50%),保險額1500元/畝,保險責任均為低溫凍害、風災、雹災、澇災; 2016年開展了馬鈴薯價格指數保險。馬鈴薯保險費160元/畝,省級承擔128元/畝(80%),農戶承擔32元/畝(20%),保險額2000元/畝;大蒜保險費250元/畝,省級承擔200元/畝(80%),農戶承擔50元/畝(20%),保險額2500元/畝。保險責任均為實際價格低于目標價格。
目前,全縣共有小麥、玉米、馬鈴薯三種糧食作物,花生一種經濟作物,蘋果、桃兩種果品,共有6個政策性農業參險品種。
1.2 參保率
小麥的參保率每年都在100%,玉米60%,花生40%,蘋果、桃30%,馬鈴薯價格指數60%。
1.3 保險期限及簽約
小麥保險期限為鄉鎮保險代辦機構收到農民保費后的10日內出單至作物收獲,8月底前理賠結束;玉米保險期限簽約7月15日前,11月底前理賠結束;花生保險期限自保險花生苗齊至收獲,但不得超出保險單載明的保險期間范圍。春花生6月15日前,夏花生7月31日前,理賠期限11月30日前結束;蘋果、桃保險期限自開花到采收期間,保險簽約期為4月1日前,理賠期限12月30日前結束。日光溫室大棚保險期限8個月(10月1日至5月31日),具體起止日期以保險合同載明的期限為準。馬鈴薯保險期間為馬鈴薯的集中上市銷售時間,具體日期以保險單載明的起訖時間為準。
1.4 理賠情況
按照政策性農業保險要求和規定,參保品種受災后,受災農戶要及時向村委會報告,村委會在24小時內向鎮農經站報案,鎮農經站24小時內分別報縣農業局和各承包公司。農業部門與參保公司組織理賠專家及時到受災現場堪災,待參保品種收獲前,根據受災情況和規定,召開核損定損會議,由理賠專家確定理賠標準,待理賠標準確定后,理賠資金由參保公司通過“一卡通”支付給受災農戶,不得跨年度賠付。幾年來,全縣共理賠近600多萬元。
2 政策性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
政策性農業保險參保費用除蘋果、桃(地方品種,即省、縣財政承擔)由參保農民承擔20%,各級財政承擔80%,蘋果、桃農民承擔50%,各級財政承擔50%。小麥、玉米每畝農民繳納3元保費,花生每畝繳納3.2元,蘋果每畝繳納50元,桃每畝繳納37.5元,土豆每畝繳納32元。
2.1 農民繳納的保費過于零星,村級收取保費的行政成本過大,導致和村干部對這項惠農政策不夠積極地去宣傳、發動和工作。比如保費收取由于險種不一,收取時間節點不同,每次保費收取村級都安排至少兩名工作人員負責收取,且收取比較零星,工作量大,工作人員的費用支出增加了村級負擔。
2.2 由于參保公司在鎮村無分支機構,對參保品種受災后,由于地域廣、受災農戶分散,理賠專家與參保公司很難及時到第一現場察看災情。再加上農作物及果樹在收獲前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造成受災情況比較集中,受災地域比較廣,一時很難組織大規模的勘察定損工作,導致堪災困難較大。
2.3 目前,政策性農業保險主要是給農民理賠的生產成本,再加上堪災定損困難,很難確定合理的理賠標準(世界性難題)。例如小麥受災情況分凍災、旱災、風災、倒伏等情況,且受災時間不一,導致最后受災畝數不能確定,每塊地的險情也無法確定,導致理賠標準很難確定。
2.4 政策性農業保險手續繁鎖,在保單的簽約和理賠過程中,由于工作量大、農民信息填寫的內容多,導致了部分參保農戶信息不準確,使個別的理賠農民不能及時理賠到位,影響了農業政策性保險工作的開展。
3 關于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建議
3.1 建議承保公司進一步優化承保手續,能否以村為單位統一承保,受災后以村為標準統一理賠。
3.2 向農民收取的保費過于零星,加大了村級行政成本,能否取消農民承保的費用,或由財政直接承擔。由鎮、村核實好各種參保品種的面積,據實參保。
3.3 建議承保公司在鎮、村劃片成立分公司,負責承保品種的參保、堪災、理賠等各項工作。
3.4 隨著國家對政策性農業保險的支持,建議給予編制和經費上的支持,在農業局和鎮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
3.5 各承包公司要嚴格依法規范經營,切實履行責任,提高服務水平。同時,要簡化承包理賠手續,理順操作流程,及時勘查現場,按保險合同約定支付賠款到投保農戶,為農戶提供優質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