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評價越來越被各科教師所重視,形式上由原來的選拔和甄別評價轉變為對學生學習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由一元評價轉變為多元評價。內容上注重情感體驗,共享課堂樂趣,激發審美情趣,尊重多元文化,突出文化自尊,提高審美素質。
[關鍵詞]美術;課堂教學;評價
《美術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指出:“既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以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老師要全方位地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對他們的學習效率、參與意識、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給予全面及時地評價。
1 聯系生活實際,體驗課堂樂趣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感受生活,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和樂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美術新課程正是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線索來組織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美術教學要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把自己的生活體驗感受和美術經驗相聯系,嘗試用自己喜歡的美術方式表達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將自己對生活和美術的理解融于一體。新課程從實際出發,聯系學生的心理、生理發展的特點,教材貼近生活,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如剛入學的學生,既要在新環境下與教師接觸,又要學會與新同學友好相處。只有老師和新同學的友愛、溫暖,才會使他們有快樂感,對新集體的依附感,才會對其他的環境、學習任務產生感情和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多樣的美術感染,挖掘美術的內涵,使學生從自我中心走向與他人共處。讓學生通過對學習內容的參與交流,模仿和表現,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愿望。學生在活動中通過交流,體驗集體或個人創作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既體現了人文精神的培養,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
2 注重情感體驗,激發審美情趣
美術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任何美術表現形式都包含著特定的思想和情感,學生通過美術與自己情感的鏈接和相互作用,用美術的方式表達和交流,從而獲得創造表現和交流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美術教學中,人文主題與知識技能的關系是統領與被統領的關系。美術課程要求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同美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形成有機的結合。其中特別重要的是知識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發下才能夠成為智慧。美術教育到任何時候不能丟棄藝術的本質特征。美術是情感的藝術,失掉了情感,藝術也就無從談起。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有讓情感得到充分的體驗、感受和理解,才能接觸到美術的本質,也才能讓學生領會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
3 通過多學科的整合,促進智能的發展
學習美術,除了美術課之外,更應當滲透到其他學科之中進行。一方面,美術活動本身離不開其他智能的支撐。例如,欣賞美術需要自我身心智能,繪畫需要形象智能和空間智能。工藝制作離不開身體智能和人際智能等。另一方面,融入在其他學科學習中的美術活動,具有鮮明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使學生有了更多的接觸和深入理解美術的機會,尤其可以使能力特長不同的學生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優勢領域內增強對美術的興趣,促進自身各方面智能的發展。例如,一位朗讀能力很強而美術能力平平的學生,在美術課上可能沒有什么表現的機會,熱情也不高。但在語文課參加配樂朗讀卻非常積極,學習效果相當不錯。有些在美術課上有突出能力的學生,一定要加強對其他學科的興趣。在各科教學中,選擇合適的美術,表達各種情緒,心情得到放松。將美術與其他學科合理整合,發揮其獨特作用。
4 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
美術記錄和再現了人類文化和思想的發生、發展過程,通過美術和文化的連接,可以更深刻的了解文化背景,尊重多元文化。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風俗人情各不相同。美術教學還可以通過觀看或欣賞中外美術作品,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美術特點,進而尊重不同的文化。
5 加強藝術修養,提高審美素質
藝術修養是一個人審美素質的主體部分,是衡量一個人審美素質高低的重要標志。藝術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個人人格素質與生活質量的高低,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的、充分的使用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多個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和完善。藝術修養高的人,還能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類的生活本質,能夠以審美的生活態度對待人生,從現實生活中獲得超功利的審美情感體驗。作為審美教育的美術教育,其目的就是讓人們享受審美體驗所獲得的那份情感,這種情感是人們在更充分的理解人類的本質后所得到的愉快感。只有具備一定審美素質的人才有可能獲得審美體驗。因此,美術教育的任務和使命便當然是“提高每個人在他一生發展的每個階段的審美素質”。美國著名教育家認為,在現代社會里,一個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個不同程度的“藝術家”。因此,一生審美素質是一個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
新課程帶來新理念,新理念帶來新課堂。實施新課程過程中,美術課堂教學要全方位地觀察學生的行為和表現,對他們的綜合素質給予全面及時的評價。
作者單位:
內蒙古察右后旗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