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晶
摘 要:自人類直立行走開始,勞動就一直伴隨人們,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勞動就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由于勞動是一個特殊性的存在,勞動人員通過自己的勞動力換取對方的報酬,即用人方支付勞動工資。因此,就形成了具有法律效率的勞動合同方式。它具有自己的報酬性,也具有人性化特征。當簽署了一份勞動合同時就有了一定的勞動價值的體現,如果要解除勞動關系就是指提前終止雇傭關系或者是無法達到目的。我國現行的勞動合同的法規,在規定解除合同的法律還不夠完善,需要強化進一步整改,以便更好的規范化合同。
關鍵詞:勞動合同;解除合同;勞動
人類需要生活,想要生活得更美好,就需要勞動,有了勞動就需要一個體現勞動價值物體合同,合同又包括合同的執行與終止,即解除勞動關系,而勞動者的利益保護是合同解除制度的中心。世界各個國家都把勞動合同中的解除合同做為勞動者合法利益的立法重點之一。隨著我國的國力增強,經濟制度的改革也在不斷的強化,所以勞動力不斷的市場化、勞動關系也在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勞動的合同的終止在發達的國家也存在不完善,所以要維護弱勢從業人員的權益,強化勞動合同的解除制度。
一、合同的作用和意義
勞動合同一種雇傭關系的體現,它是具有法律效應和權威性。由于勞動行為自身的特點,從業人員通過自己的勞動力來獲取對方的即用人方的勞動報酬。我國也出臺了一些勞動的法律法規,同時也做出了一些解釋,這對于勞動合同的規范有了權威性的作用[1]。為從業人員也做出相關保護,為用工單位與從業人員的利益不受分割。首先,規范了用工單位的用人模式。在市場經濟下,公司對從業人員有著越來越多的需要,如果單獨靠市場來進行控制很容易出現機制崩潰的局面。所以在勞動合同法規范用工制度,明確規范用工單位與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維護了公司用工秩序。其次,保護從業人員的利益?,F在市場從業人員供大于求,用工企業普遍都是處于強勢的地位。如果沒有有效的對勞動者保護,那么勞動者就會被損害。通過完善法律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打造和諧社會。
二、我國勞動合同解除機制不完善
(一)定期與不定期的合同解除條款混淆
解除勞動合同的主動權在于用人單位與從業人員手中,即雙方都有權終止合同的存在的權利?,F在,我國的勞動合同長期處于固定期限的形式。所以我國對固定的勞動合同的解除條款規定非常嚴格,用工企業也多數會選擇合同期滿而解除,以此達到不用支付補償的目的。這使得我國定期的勞動合同與無定期的勞動合同解除條款沒有區別。使無定期的合同沒有期滿就被解雇,同時也使用工企業不喜歡招無定期的工作人員,以致于價值無法體現,把主流的合同模式給邊緣化。
(二)從業人員解除合同存在問題
從業人員與用工單位在解除勞動關系時是平等的。如果從業人員直接告知解除勞動合同是不正當的,缺少公正平等,一般都是把解除合同權利給與單位和個人。我國法律規定了勞動者可以無條件的通過告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直接把用人公司解除權利架空[3]。盲目的追求了弱勢群體利益,這樣就使用工企業解除合同的難度,加大了用工企業的資本投入。從來人員的解除預告期限老化,不能準確的判斷標準。如果用工企業存在錯誤的情況下,從業人員可以直接單方解除合同。
(三)用工企業解除合同存在問題
目前,用工企業可以即時解除叢業人員的勞動權利,使從業人員缺少保護。我國勞動法規定,用工企業可以在不經預告期直接和從業人員解除勞動關系。這就使從業人員沒有任何的解釋機會,也沒有事先我的告知期。顯然對勞動者是有失公平的,嚴重的違反法規,同時也會被用工單位鉆空子;由于用工企業沒有事先通知,也沒有得到從業人員的申請機會,就直接簡單的把從業人員解雇掉,沒有一個公正性。我國在解除合同雙方的事后,沒有一個明確的責任承擔機制,缺少法律的安全性保護。
(四)裁員制度存在問題
用工企業的裁員期限沒有明確規定,而我國的用工企業在進行裁員時的數量都規定的很具體。沒有對用工企業的裁員時間做限制,使從業人員的利益會被用工企業所傷害。有時用工企業會使用特殊的方法來避開規定,使合同沒有起到保護從業人員的目的。工會在用工企業進行裁員時也失去了制衡的權利,因此在解除合同時用工企業請工會給出意見,就成了走形式,保障從業人員的利益也成了水中望月。
三、結論
綜上所述,當勞動合同出現時是美好的,但在執行過程中失去它原在的意義,現行的勞動法律法規的相關解除制度還不夠完善,使從業人員、用工企業及裁員時都存在著相當多的漏洞,應該完善其法律,使勞動者與用工單位都能成為受益者。
參考文獻:
[1]羅棟.我國勞動合同解除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及完善建議[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2,04(10):66-69+73.
[2]胡拾.論勞動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2,07(08):201.
[3]賀海燕.我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J].法制與社會,2014,08(06):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