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平 臧琛
摘要:“工程訓練”是工科院校本科教學中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該教學過程使學生獲得現代工業生產過程的認識、生產工藝技術、方法和工程實踐能力,同時還融入了質量意識的教育和培養,本文著重闡述了“工程訓練”對大學生質量意識提高的作用和意義。通過質量目標、標準設立、質量教育、質量管理、質量激勵以及學生技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等方法實現,讓質量意識深深扎根在學生的頭腦中。
關鍵詞:工程訓練;質量意識;管理制度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8.091
1.引言
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工程訓練”是工科高校培養學生工程師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學生獲得材料、設備、工序、工藝、工程等概念感性認識及對現代工業生產過程的全面認識的主要手段;學生通過完成工業系統認知訓練、機械制造基礎訓練、先進制造技術的基本訓練、創新訓練,綜合性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工程訓練的過程中還融入了包括市場意識、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群體意識、環境意識、社會意識、經濟意識、管理意識、創新意識和法律意識等大工程意識的訓練內容。
質量于人們而言常常意味著產品質量,這實際上是一種狹義的理解。所謂質量,即應涵蓋產品的質量的內容,還應包含工作質量、服務質量、人的質量等多個方面的內涵。在包括產品研發、原料采購、組織采購、組織生產、組織銷售到用戶的反饋的企業產生的各個環節中,質量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質量是企業生存的基礎。
質量意識是指從企業決策層到員工對質量及其相關工作的認識和理解。一個企業的質量意識對該企業的質量行為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質量意識在每位員工的工作中均會體現出來,因此,全面、正面的質量意識是保證產品從硬件、軟件、流程到材料質量、工作質量和服務質量的意志力。國內外的成功企業無一例外都非常重視質量意識的教育和培養,都非常重視企業文化與團隊精神的培植。因為只有這樣,全面的質量管理才能真正落到實處,才能充分展現質量意識的內涵。因此,質量意識是企業生存、發展的根基,是在企業質量責任、質量標準、質量教育等方面工作效果影響下并通過激勵機制調節所形成的意識共性。美國學者約翰·揚說過“在今日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忽視質量問題無異于自殺”,因此在大學教育中牢固樹立學生的質量意識對他們將來進入職業生涯無疑是很有裨益的。“工程訓練”對學生質量意識的形成和教育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對質量的理解
2.1質量是一種態度
態度決定了思維,思維決定了行為,行為決定了了結果,結果改變了命運,所以態度決定了命運。好的工作態度決定了工作成果的優劣,也許只是一個環節的疏漏就會影響到整個產品鏈的質量,從而對企業的成本、利潤產生影響,更可能會導致消費者對企業、對產品的負面認識和態度。一個優秀產品的打造需要各工種及團隊成員的通力合作。對與工程訓練而言,亦是如此。相比個人“單打獨斗”,團隊努力、共同合作形式的學習更容易強化學習的效果,好的學習就像好的工作一樣,是具有合作性的,而不是孤立的。與別人合作學習,會加強每個學生的參與度,在分享思路和回應他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打磨自己的想法,并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經過深思熟慮在實習中將其付諸實施。當“質量是每個人的責任”這種思維方式被推廣,行為方式就會改變。在工程訓練中心學習的學生會在嚴格的管理規定和明確的實習考核目標的雙重約束下,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質量是與個人息息相關的,每個人、每個環節都是提高產品質量的必須因素。在有了明確的產品的質量目標,了解了影響質量的關鍵過程及各工種要點的前提下,與團隊成員群策群力,維系質量管理的過程就是工程訓練的全過程。為了在各個工種實習結束時能拿出符合標準、個人滿意的相關產品,每位同學在實習期間都需要認真做事、注重效率、有責任心,尤為重要的是注重溝通與合作。
2.2質量必須制定標準
標準是指國家或企業制定的原則和要求,是產品應達成的可接受或滿足需求的條件和目標。大到行業,小到一個企業的一個產品的一個零部件都需要有標準。學生來到工程訓練中心這一“模擬”的企業,就要了解從原料到產品的尺寸、規格到操作流程的標準,在工作中達到標準則合乎質量要求,達不到標準就會影響產品的質量。通過工程訓練中的“質量”的考核,應達到如下目標:一,學生了解掌握質量檢測的目標和方法以及質量檢測在機械加工中的重要性。二,掌握測量的知識,了解現代測量技術的相關技術,熟練使用各種常用量具,并且能正確選用與維護。三,會分析一般的測量誤差、加工誤差。四,根據加工要求,對零件進行檢測,并對加工工藝進行相應的調整。
2.3廢品個個都是寶
質量提高的重要指標之一是降低廢品率。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就要做好生產前的預防,把廢品的產生控制在發生之前,而不能只是充當救火隊,產生了才想如何處理。不過,廢品的產生是無可避免的,當廢品產生后,應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把廢品產生作為避免下一個廢品的媒介。同時也要嘗試找到補救的方法。這就要求實習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出錯率高的方方面面給予講解、示范,盡量避免和減少相同或類似錯誤導致廢品重復產生,我們不怕學生在工作中犯錯誤,而是要做到及時糾正錯誤和避免不應該發生的錯誤,做到防患于未然,使學生實習件的總體質量水平得以提升。在教與學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質量意識也在潛移默化中深入到每位學生的頭腦之中,從而最終體現在實習訓練中對待工作的認真程度和實習成績的優劣。
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措施
3.1設立質量保障機構
企業設立的質量保障機構是產品質量的最后一道防線,主要負責產品出廠前的質量管理。其常規工作包括檢驗和審核生產制造、檢驗、檢測,擬定質量標準和檢驗方法,通報產品質量狀況,處理質量問題等。在工程訓練各個工種的訓練中始終都貫穿著企業質量保障機構的工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講授零部件加工過程中涉及到質量檢測的知識,通過老師的親身示范,講解如何檢測零部件的形狀和位置公差,讓學生了解質量檢測在加工過程中的作用,讓學生去學習、去運用質量檢測的方法。學生第一次有了生產產品的概念,第一次知道從自己手中生產出的產品是合格還是廢品,第一次看到自己做出的產品是如何通過質量標準的檢驗檢測的。學生會認識到積極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對產品質量的正向作用,這種認識對他們步入社會以后的表現肯定會有積極作用。
3.2建立全面的激勵機制
質量管理的關鍵要素是人,因此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十分注意激勵每個成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激發學生工程訓練的好勝的心理,每個工種針對容易出質量問題的環節及操作進行研討,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質量觀念。教師在課程建設中應循序漸進,通過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原材料浪費等構建學生質量意識體系。對于工件做得好,完成到位的學生作品進行講解點評,讓學生學到理論知識的同時,還學到加工技能技巧,質量意識是在日常的加工生產訓練中慢慢滲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質量意識對社會,對企業,對每個人的重要性,體會到質量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
4.結語
質量意識的建立會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團隊全體員工的參與,通過質量目標、標準設立、流程的設計、質量管理、質量激勵、成員技能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減少浪費等方法實現。松下幸之助說:“每個人都是在質量大堤的保護下生存”。可以說質量意識關乎一個民族的興衰,我們通過“工程訓練”這門課程讓質量意識在每位學生心中生根,待他們將來步入企業后可以發芽、生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