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近日,網傳某明星患上了“膝蓋軟骨退化”,出行只能靠輪椅代步,讓人甚是唏噓。那么,“膝蓋軟骨退化”是什么病?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的膝蓋,讓它健康持久地工作呢?
45歲以上女性較為多見
正常的膝關節表面有一層很薄但十分耐磨的透明軟骨,呈淺藍色,半透明,光滑而有光澤。這層軟骨在膝關節的運動功能中十分重要。膝關節由股骨內、外側髁和脛骨內、外側髁以及髕骨構成,是人體最大、構造最復雜,損傷機會較多的關節。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由于其體內激素水平下降,會引起膝關節的透明軟骨退化、萎縮,加上一些輕微損傷,本來光滑如鏡的透明軟骨便會出現點狀的“銹斑”,就是局部壞死。
此時,身體會動員內在力量來修復“銹斑”,包括滲出越來越多的關節液和骨質修復。但滲出的關節液為酸性液體,不僅不利于“銹斑”的修復,反而會形成多種化學性炎癥介質刺激源,引起關節僵硬、疼痛、變形及腫脹等退化性關節炎的癥狀。
膝關節骨關節炎也叫骨質增生癥、退行性關節病及俗稱的“骨刺”等,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臨床上以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活動時可有磨擦響聲為特征。本病中年以后多發,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患者數量越來越多,嚴重危害著中老年人的健康。骨關節炎已成為導致人類殘疾的第一大疾病,被稱為“不死的癌癥”。中國每年的10月12日為關節炎日,目的就是要提醒人們,對關節炎要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
以膝關節疼痛為主
1.膝關節疼痛、腫脹或打軟。疼痛和打軟以蹲起或上下樓梯中表現的比較明顯,腫脹程度與活動量有關。
2.膝關節活動受限,甚則跛行。少數患者可出現交鎖現象(表現為在行走、下蹲等活動中,膝關節屈伸突然受限,像被卡住一樣不能活動,并伴有明顯的疼痛)或膝關節積液。
3.關節活動時可有彈響、摩擦音,部分患者關節腫脹,日久可見畸形,類似“O”型腿或“X”型腿。且隨著患者的病情加重,這種變形會越來越嚴重。
口服藥物治療
口服藥物 西藥主要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類藥物及保護軟骨類藥物,中藥為活血通絡止痛、補腎強筋壯骨類藥物。其中,保護關節軟骨類藥物——氨基葡萄糖,該藥物較多地用于治療和預防全身所有部位的骨關節炎,包括膝關節、肩關節、髖關節、手腕關節、頸及脊椎關節和踝關節等,可緩解和消除骨關節炎的疼痛、腫脹等癥狀、改善關節活動功能。
骨關節炎是關節軟骨蛋白多糖生物合成異常而呈現退行性變的結果。氨基葡萄糖是一種天然的氨基單糖,是蛋白多糖合成的前體物質,可以刺激軟骨細胞產生有正常多聚體結構的蛋白多糖,提高軟骨細胞的修復能力,抑制損傷軟骨的酶如膠原酶和磷酯酶A2,并可防止損傷細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產生,可以促進軟骨基質的修復和重建,從而可延緩骨關節疼痛的病理過程和疾病的進程,改善關節活動,緩解疼痛。
其他方法 使用外用藥如各種霜劑、乳膠劑及膏藥。也可針灸、按摩來輔助治療,合理理療、體療。病情嚴重的也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合理預防
一般性保養 1.注意保護膝蓋,不要受涼、受潮、受外傷等;2.研究表明,關節炎患者如果體重減輕6.8公斤,關節傷痛將降低一半;3.運動前要充分熱身;4.運動時膝和腳盡量不要形成夾角,盡量保持一致,膝頭與腳尖方向一致。屈膝動作盡量保持膝蓋的垂線不超過腳尖,超過腳尖則重心多壓在膝前韌帶上;5.運動鍛煉過后一定要彈腿放松,促使血流循環加快,經絡暢通。膝蓋疼痛時可使用中藥止痛消炎軟膏外敷,亦可下肢熏洗藥等。
飲食 有益骨關節炎患者的食物有富含黃酮類的水果,如櫻桃、黑莓、桑葚等深紫色的漿果或有核水果;更年期后的女性,宜多食富含植物性雌激素的食物,如茴香、芹菜、大豆、堅果、谷物和蘋果;老年骨性關節炎患者伴有骨質疏松者宜食富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魚蝦、豆制品等。
保護膝關節小提示
1.膝關節遇到寒冷天氣時,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2.長時間的伏案工作,經常保持一種姿勢,或行走、下蹲、負重的時間過長,或提重物用力過猛等,也是對膝關節造成損傷的最常見原因。所以,伏案工作者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久行、久蹲、久立,提重物時避免用力過猛,放置因跌倒等原因對膝關節造成的意外損傷。
3.老年人要注意:爬樓梯時膝關節承受的壓力超過自身重量的三倍以上,長期如此,會增加對膝關節的損傷。特別對已患有骨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疾病的老年人來說,上下樓梯則會進一步損傷膝關節。
總之,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改善骨關節炎患者生活質量、避免疾病致殘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