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照群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與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利益多元化、沖突普通化的趨勢不斷加強。在此背景下,需要以調配社會公共資源、協調社會主體間利益關系為己任的公共政策具有良好的指引價值。當今社會中公共政策的公平價值維度不是單一、封閉的,而是多元、動態、開放的。基于此,本文對公共政策制定與執行的公平價值維度進行了簡單的探析。
關鍵詞:公共政策;制定;執行;公平價值維度
公共政策作為政府實現其管理職能的基本手段,它存在一個政策主體同政策目標的關系問題,而這兩者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一種價值關系。政策目標對政策主體具有一定的意義和效用,政策目標的實現可以滿足政策主體的某種需要,或者說可以滿足政策主體所代表的利益。由此可見,公共政策的本質是“政府對社會公共利益所作的權威性分配”,價值與公共政策在本質上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公共政策無法回避價值問題,價值問題將始終貫穿于公共政策的全過程。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背景下我國公共政策的價值維度分析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整體性,社會是一個整體,社會的和諧是整體與部分辯證統一的和諧,不能割裂;2、協調性,社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其系統內部相互協調是其存在與發展的基本前提,僅當社會各要素達成整體優化、和諧統一、良性運行與協調發展時,社會才能和諧;3、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是社會和諧的基礎與保障,其核心是要實現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協調發展,這種發展既能夠保障以生態、經濟、社會為要素的復合系統的全面協調發展,又能為未來社會多要素、多結構全面協調發展提供基本的條件,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4、人本性,人的和諧發展是和諧社會的根本特征之一,沒有人的和諧發展,就談不上促進自然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因此,讓個人擁有充分自由的發展空間對于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盡管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然而我國社會發展卻明顯滯后于經濟的發展。這種社會發展滯后在公共政策領域則表現為社會發展空間、時間的失衡,以及公共利益與特殊利益的失調。首先是城鄉及區域發展的不均衡[1]。其次是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特別是代際利益的不均衡。就公共政策本身而言,其目標是要實現社會公共利益,而這種利益不僅應包括當前利益,還應包括長遠利益,不僅應包括當代人的利益,還應包括后代人的利益。當前我國公共政策的利益訴求過多地體現在經濟發展上,而忽略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再次,群體、階層間利益的失調。作為公共政策,應該不為個別利益群體左右而謀求大多數人的利益、整個社會的利益。正如阿倫特所言:事物的世界處于共同擁有這個世界的人之間,就如同一張桌子的周圍坐著許多人一樣,世界像每一個中間事物一樣,都同時將人聯系起來和分離開來。
二、公平是當代中國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
(一)公平是民主政治的內在體現
現代化有著諸多的內涵,而政治民主化則是其重要內涵之一。經濟增長和政治民主作為現代化的兩大支柱,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把民主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三大目標之一,如何推進我國的民主化進程,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伴隨著全球化浪潮的高漲,政治領域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席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人們對社會公平正義等民主價值的呼吁越來越強烈。大多數學者認為,只有公共政策充分體現社會公平,才能為民主政治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社會條件,即最大限度地保障社會穩定。所以,公平也就成為民主政治的一項實質性內容和基本目標。
(二)公平是市場經濟發展的根本訴求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為基礎的經濟運行方式,它以提高效率為出發點和最高目標。但是,就市場經濟本身而言,不是就只有效率沒有公平,因為市場經濟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公平競爭,可以說公平本身就是市場經濟充滿活力、發揮效率的前提條件,市場經濟的運行,邏輯地要求公平。商品天然就是平等派,市場經濟遵循的基本規律是價值規律,遵循的基本原則是等價交換,離開了公平原則,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無從談起。更進一步說,公平原則是市場經濟競爭的基本原則,是人們的市場行為和經濟行為的邏輯提升。競爭要有效率,必須要求各經濟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平等的地位,并由統一的規則來調節。
(三)公平是公共政策的內在要求
自從有了國家,就有政府的公共政策活動。作為一門正式的科學研究,公共政策只是到了現代才剛剛興起,它反映了政府功能的擴張及公共政策科學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同時,公共政策伴隨著民主化的演進而得以不斷發展,特別是民主憲政體制的確立,為公共政策提供了合法保障。可以說,真正意義上的公共政策應屬民主社會所特有,相應公共政策的理論發展,必然離不開民主之平等與自由理念。可見,以公平作為我國公共政策的價值取向,理論上是公共政策科學存在和發展的要求,是民主化浪潮在全球范圍的推進所致。
三、結語
現代公共行政越來越強調將公平作為公共政策的基本價值目標,我國公共政策的根本價值取向理應是公平,而非效率;公共政策必須給公平予以優先考慮,在其實施的整個過程中體現“公平優先,兼顧效率”原則,進而將公平原則納入我國現代化的目標體系中,促進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楊紅良.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及其實現[D].上海交通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