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百利
[摘 要] 本文以我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實施的玉米-大豆輪作種植方法為例,通過實驗的方式,對玉米-大豆輪作及氮肥水平對玉米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希望對農業領域的全面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 玉米-大豆輪作 氮肥水平 玉米農藝性狀 產量 影響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3-0052-01
1 玉米-大豆輪作的實施
遼寧省臺安縣黃沙坨鎮擁有143.5平方公里的總面積,當地不僅擁有肥沃的土壤,同時也擁有相對平臺的地勢,天然的地理條件因素為當地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目前,當地已經具有一定規模的農業園包括黃沙坨高科技農業園和黃沙坨鎮萬畝綠色農業園。近年來,遼寧省臺安縣黃沙坨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在運行過程中,不斷積極落實先進的作物種植方法,玉米-大豆輪作的實施,極大的提升了當地玉米的產量。
2 材料與方法
在對玉米-大豆輪作及氮肥水平對玉米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進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對試驗地、試驗處理以及測定指標與方法進行明確。
2.1 試驗地條件
實驗時間為2010~2015年,以當地農業科技學院試驗地為基礎,詳細考察了2014年當地玉米的產量以及質量,鄭單958為實驗品種。沙壤土是試驗地主要土質類型,其中117.40mg/kg、1.85g/kg和93.30mg/kg為更土層堿解氮、全氮和有效鉀的含量,6.9為土壤pH值[1]。
2.2 試驗處理
設計方法為裂區試驗,玉米-大豆輪作、玉米連作是主區試驗方式,氮肥水平處理被應用于副區,120m2為小區面積。
2.3 測定指標與方法
第一,株高及干物質積累。在測定玉米的干物質積累和株高的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在不同的玉米生長時期進行,如苗期、抽雄期、大喇叭口期等,在測定干物質積累的過程中,需要進行30min的105攝氏度殺青,并在烘干的過程中,保持溫度在80攝氏度,指導玉米的重量保持不變為止。
第二,SPAD。SPAD即相對葉綠素含量。在對相對葉綠素進行測定的過程中,也需要在玉米成長的不同時期進行,其中包括大喇叭口期、抽雄期、苗期、成熟期和灌漿期等,葉綠素含量在葉片中進行測定的過程中,需要工作人員用手拿葉綠素計。在玉米生長最初的三個時期里,測試的主要對象為冠層葉片,其必須是展開的,而在對玉米生長的后三個時期葉綠素進行測定的過程中,應對穗部的葉片進行選取,在選取的葉片中隨機選定5個測定點,并對測定的數值綜合進行計算,最終取平均值作為葉綠素值,并且在試驗區中應分別在3棵植被上選取測試葉,并對葉綠素值進行測定。
第三,測定產量和構成因子。在玉米成熟以后,應在不同的小區對玉米的產量進行測定。在本試驗中,每個試驗區中都選取了10株玉米,如果20%是籽粒水分在玉米中的最大值時,應通過室內考種的方式,對玉米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禿尖長度、軸粗、穗粗以及穗長等參數進行測定,同時在對產量構成因子進行測定的過程中,還包含百粒重和穗粒數。
3 玉米-大豆輪作及氮肥水平對玉米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3.1 株高及干物質積累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抽雄期的株高受連坐和輪作方式的影響較大,二者將產生明顯的差距,但是在包含生育期在內的各個玉米生長階段里,輪作與連坐之間并沒有形成明顯的對比[2]。在連坐和輪作兩種種植方式下使用較高的氮肥水平,都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株高,而這一影響并沒有明顯體現在生育前期,玉米生育后期,應用高氮肥和低氮肥對其株高造成的影響是相對較大的,此時干物質積累在連坐與輪作方式下也產生了明顯的差距。其中影響最大的總干物質產量位于地上,同時根據測定結果可以看出,連坐種植效果要低于輪作種植方法;同時,在對干物質積累進行影響的過程中,不同氮肥水平的影響也是相對較大的,提升氮肥水平,更有利于玉米的干物質積累。
3.2 產量構成與產量
同時實驗發現,氮肥水平不同、連坐、輪作方式不同都對玉米的產量造成了影響。從軸粗、禿尖、穗粗以及含水率等角度來看,連坐、輪作方式下的玉米并沒有太大的差別,但是在百粒重方面,連坐玉米的效果明顯沒有輪作的方式好。因此連坐籽粒產量低于輪作3.25%。
而玉米產量受不同氮肥水平的影響是相對較大的,其主要影響了玉米產量因素構成,如籽粒產量、百粒重和穗粗等,在對高施氮處理進行應用的過程中,籽粒產量、百粒重和穗粗明顯增加,而對玉米禿尖影響最大的是低氮素,高施氮與低氮素相比,后者的百粒重高于前者8.03%;針對籽粒產量來講,同普通氮肥使用量相比,高施氮與低氮素的應用,促使籽粒產量產生了18.45%和16.52%的上升率。在對以上因素進行交互分析的基礎上可以看出,在對玉米進行種植的過程中,連作、玉米-大豆輪作等方式,都明顯提升了玉米的產量以及百粒重;而玉米的禿尖長度、穗粗和產量受副因素氮肥水平的影響相對較大,但是,交互影響在氮肥水平與耕作方式之間并沒有形成明顯的影響。
結束語
綜上所述,黃沙坨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近年來在積極進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不斷嘗試新的玉米種植方法,并通過試驗的方式對玉米農藝性狀和產量進行了對比,最終發現,應用玉米-大豆輪作的方式比玉米連作的方式更能夠提升玉米的產量和質量,而在不斷提升氮肥水平的過程中,從禿尖、籽粒重以及穗粗等角度來看,玉米的產量和質量都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小春,楊文鈺,鄧小燕等.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干物質積累與分配差異及氮肥的調控效應[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5,21(1):46-57.
[2] 王小春,楊文鈺,鄧小燕等.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模式下玉米光合特性差異及氮肥調控效應[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5(2):14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