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臻
在經(jīng)濟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國的對外貿(mào)易往來日益頻繁。對外貿(mào)易必然涉及合同,因此中文商務的英譯顯得越來越重要。商務翻譯課程教師可在模因論的指導下通過提供合適的輸入材料、鼓勵背誦專業(yè)詞匯、強化實踐和引入翻轉課堂等手段展開商務合同詞匯英譯教學。
[關鍵詞]模因論;商務詞匯;翻譯教學
1 引言
隨著全球化的迅猛發(fā)展,我國的涉外商務活動日益頻繁,進出口貿(mào)易年均增長20%以上,商務人才需求巨大。商務翻譯課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融合了商務知識以及翻譯知識,內(nèi)容涉及商務信函、備忘錄、會議紀要、廣告、報告、通知、說明書、協(xié)議或合同等的翻譯,是不少高校商務英語專業(yè)或商務英語方向的必修課。商務合同如果翻譯不當會導致簽約雙方產(chǎn)生矛盾爭端,因此,商務翻譯課程應幫助學生在一定的翻譯理論的指導下,使用規(guī)范的詞匯完成商務合同的翻譯。商務合同屬于法律文本,其詞匯雖不同于普通文章中的詞匯,但有一定的格式和特點,學生只要多加模仿就有望掌握詞匯英譯的方法。模因論認為任何經(jīng)過模仿而得到傳播的事物都是模因,因此,利用模因論來指導中文商務合同詞匯英譯的教學非常有意義。
2 模因復制四階段
模因論(Memetics) 是在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解釋文化進化規(guī)律的理論,研究對象是模因。模因可以說是文化傳遞的單位,或者說是文化復制因子,任何經(jīng)過模仿而得到傳播的事物都是模因。模因像病毒(virus),可以感染(infect)人的大腦并寄生(parasitize)在人的頭腦中,隨后,這個人(宿主)又會將這種“病毒”傳播給其他人或者他的下一代。模因論概括性強,被廣泛的應用于語言學、翻譯學和傳播學等領域。20世紀90年代中期,切斯特曼(Chesterman)把翻譯和模因聯(lián)系在一起。海利根(Heylighen)認為,模因復制必須經(jīng)過四個階段:同化(assimilation)、 記憶(retention)、 表達(expression)和傳播(transmission)。這四個階段循環(huán)往復,建立起語言和文化復制傳播體系。(1)同化:同化有兩個條件:第一,個體必須和模因載體有接觸,或經(jīng)過觀察外部現(xiàn)象,并通過思考重組現(xiàn)存認知因子,獨立發(fā)現(xiàn)模因;第二,所呈現(xiàn)的模因必須分別受到宿主的注意、理解和接受。(2)記憶:模因在宿主的大腦里停留的時間越長,傳播和影響其他個體的可能性越大。記憶保留時間的長短取決于某個信息是否重要,是否被重復。(3)表達:與其他個體交流時,模因必須從宿主的記憶儲存模因中輸出,變成能被他人感知的形式。(4)傳播:某個表達若想傳遞給其他個體,需要具備看得見的、穩(wěn)定的載體或媒介,以免表達內(nèi)容在傳遞過程中失真或變形,比如圖片、文字等。
3 中文商務合同詞匯翻譯教學
模因論認為文化、語言傳播的過程就是模因復制與傳播的過程。教師可依據(jù)模因論中的復制與傳播機制組織中文商務合同詞匯翻譯教學,促成學生中文商務詞匯英譯模因的復制。
3.1 選擇合適的輸入材料,為同化創(chuàng)造條件
模因復制的第一個階段是同化,模因必須能夠感染新的個體,進入他的記憶。依據(jù)這個要求,進行商務合同翻譯教學的教師應精心尋找合適的教學材料,在課堂上讓學生盡早接觸商務合同詞匯。另外,這些詞匯應該是學生可以理解或接受的,也就是說,翻譯材料的難易程度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只有滿足這個條件,商務合同詞匯文本才容易成為模因并感染新的個體,完成同化。
涉外商務合同主要有貨物買賣合同、貨物銷售合同、售貨確認書、合資經(jīng)營合同、銷售代理合同、獨家代理協(xié)議、工程承包合同、技術轉讓合同、勞務合同、保險合同、備忘錄等。教師應選擇難度比學生實際水平略高一些、容易譯錯的合同樣本給學生練習,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促進合同詞匯翻譯模因的復制。比如,與機械行業(yè)相關的詞匯有“孔環(huán)”、“吊鉤”、“噴嘴”、“手柄”和“機身”等,學生一開始可能不知道如何翻譯這些詞,教師可指導他們查閱商務英語詞典,找到對應的單詞可以是eye、ear、nose、hand、foot和body等詞。我們知道,eye、ear、nose、hand、foot和body這些詞一般指人的器官,但機械設備怎么會有這些器官呢?這類翻譯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加深印象。精心選擇輸入材料是提高模因復制成功率的保證。
3.2 鼓勵背誦,促進記憶形成
在合同詞匯翻譯模因成功同化后,教師應促進學生記憶階段的完成。記憶是否成功或時間長短取決于信息的重要性以及重復的頻率等。因此在商務合同翻譯教學中,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背誦常用的合同翻譯詞匯,讓他們對這些詞匯的正確譯法張口就來,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和翻譯的速度。比如,同義詞連用:確認并同意(acknowledge and agree)、授權與授予(authorize and grant)、取消與終止(cease and terminated)、各自的(each or any)和公平和公正(fair and equitable);拉丁語詞匯:自始(ab initio)、特別地(ad hoc)、一致(ad idem)、因合同(ex contractu)和等人(et al);特殊副詞:特此(hereby)、憑此協(xié)議(whereby)、在上文中(hereinbefore)、此后(thereafter)和在本合同中(hereof);常用大寫縮略詞:船上交貨(FOB)、成本,保險加運費(CIF)、目的港碼頭交貨(DEQ)、未完稅交貨(DDU)和完稅后交貨(DDP)。
為提高記憶的效率,教師應向學生強調(diào)這些詞匯的重要性,比如,DDU和DDP只有一個字母的區(qū)別,但內(nèi)含卻相去甚遠,一個是未完稅交貨,另一個是完稅后交貨,用錯詞匯將給合同訂立的雙方造成麻煩或是經(jīng)濟損失。背誦專業(yè)詞匯屬于有意識地學習,有利于這些詞匯的短期記憶;反復背誦有助于這些語言知識形成長期記憶。
3.3 在實習、實踐中加強表達練習
模因復制的第三個階段是表達。表達指的是模因從記憶儲存中被提取出來,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變成能被他人感知的語言、文字和圖片等物質形式。依據(jù)這一要求,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翻譯環(huán)境,讓合同詞匯內(nèi)化為學生的語言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設置不同的合同翻譯主題,讓學生集中學習某個領域合同的詞匯,然后同學間互相提問及檢查。比如,法律術語:權利和義務(rights and obligations)、仲裁(arbitration)、終止(termination)、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和管轄(jurisdiction);財經(jīng)術語:資金流(cash flow)、支出(expenditure)、捐贈基金(endowment fund)、預付款(advance payment)和固定資產(chǎn)(fixed asset);售貨合同:嘜頭(shipping mark)、保險(insurance)、發(fā)票(invoice)、裝船口岸(port of shipment)和索賠(claim);獨家代理協(xié)議:代理商(agent)、地區(qū)(territory)、傭金(commission)、違約(breach of contract)和有效期(validity);雇傭合同:先決條件(prerequisite)、聘用日期(commencement date)、試用期(probationary period)、年假(annual leave)及保密(confidentiality)等。這個練習可以讓學生成為具有相關領域合同詞匯模因的宿主,然后復制和傳播模因,影響其他個體(學生)。
除了課堂實踐外,課外的實習也是完成表達階段的重要場所。目前,有些院校在課外采用翻譯工作坊的課外教學模式,教師提供真實的待翻譯合同文本,學生組成小組完成合同的翻譯,不同的學生分別擔任組長、主譯、一審和二審。在翻譯過程中,組長根據(jù)任務建立術語庫,分配人員完成不同的工作,負責最后的審核;主譯根據(jù)術語庫借助翻譯軟件和翻譯書籍完成初譯,并根據(jù)一審、二審的意見完成二稿和三稿;一審和二審分別對主譯的一稿提出修改意見。翻譯工作坊是學生表達與交流的場所,以這個形式翻譯商務合同有利于學生強化對合同詞匯翻譯的掌握。另外,很多院校與翻譯公司、貿(mào)易公司建立了協(xié)同育人平臺,學生到這些平臺實習可以接觸真實的商務合同文本,在翻譯實習中將翻譯知識內(nèi)化為自己的翻譯能力。
3.4 在翻轉課堂中促進模因的傳播
模因復制的最后一個階段是傳播,傳播是對表達的鞏固與發(fā)展。某個合同翻譯模因要想傳遞給其他個體,需要可視、穩(wěn)定的載體。教師應盡量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合同詞匯翻譯的訓練,比如,使用目前頗受歡迎的翻轉課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作業(yè),讓學生課后練習。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外提前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和學生之間或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鞏固知識、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合同翻譯中,一詞多義是值得注意的問題。“免除(責任)”、“卸貨”、“解除(合約)”和“履行(職責)”都可以用discharge來翻譯。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前觀看介紹discharge一詞多義的視頻,然后自己尋找例句,制作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講解。切斯特曼提出,每一種模因既是對以前模因的復制和繼承,也在復制和傳播過程中產(chǎn)生一定的變異,在變異中求得發(fā)展。模因復制的結果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會有一些增減。從這個角度說,學生在翻轉課堂上對合同詞匯翻譯方法的講解與傳播既是對現(xiàn)有知識的總結,又是對這些知識的創(chuàng)新。
4 結語
基于模因論的中文商務合同詞匯翻譯教學融合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現(xiàn)代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既堅持傳統(tǒng)的模仿和背誦,又注重現(xiàn)代的實習、實踐以及翻轉課堂的使用,多管齊下,幫助學生實現(xiàn)商務語境下的語碼轉換。
作者單位:
廣西大學 行健文理學院